这群娃娃真的很会演戏,一颦一笑都是演技,实力吊打某些小花小生

《小戏骨:红楼梦之刘姥姥进大观园》,这是一部饱受争议的剧,也是一次相当大胆的创新,从开播至今,关于这部剧,一直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支持赞扬,认为这些小演员们演的非常好,制作组也十分用心,向87版红楼致敬,诚意满满;另一种极为反对和不解,他们认为这些小孩才多大,他\她能够理解红楼梦的人物吗?就算能理解,用林黛玉举例,小孩如果真的理解了林黛玉,长时间演戏有了代入感,这对小孩的身心好吗?再者这些小孩也没有在演,完全是在模仿87版红楼梦,一点看头都没有,还有的认为孩子们都不用读书上学的吗?这些制作组,家长太可恶了,把孩子当做赚钱的工具……

这群娃娃真的很会演戏,一颦一笑都是演技,实力吊打某些小花小生

铺天盖地的争议今天我们不谈争议,就谈谈她们,她们的表演,她们的剧。我是红楼梦以及87版红楼的忠实爱好者,一开始,我是用相当挑剔的近乎严苛的眼光去看这部剧的,因为87版每一集的场景台词都是深深印在我脑子里的,所以看第一集的时候,就在心里反复把小戏骨版和87版做对比,从服装道具到演员台词,就是这样的"不怀好意",片尾曲响起的时候,我也不得不承认,小戏骨版的服装造型道具台词已经非常接近87版了,甚至因为时代原因有些比87版更加精致和符合现代审美,就是演宝玉和黛玉的演员不太合适。这是少有的第一集就能深深吸引我的电视剧,从此开始了追剧模式。上面说的个人认为宝玉和黛玉不太符合角色形象是我在看预告片的时候就有了的,当时预告片让我惊艳的是宝钗和刘姥姥,一个形象气质和张莉简直是缩小版和放大版的关系,一个在预告片里十几秒的演技就让我折服,蛋蛋后强势崛起了。而宝玉和黛玉,宝玉不够贵气,黛玉不够美,而且婴儿肥让我出戏,但哭戏很厉害。用一句小学作文的常用句式来表达就是:眼泪像断了线的珍珠。

这群娃娃真的很会演戏,一颦一笑都是演技,实力吊打某些小花小生

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真是恶意满满,虽然这些吐槽只是放在心里,但还是要道个歉,我有错,我不对在看了几集之后,这一观点还是没有改变,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改变的我已经不记得了,只知道我已经接受了这样的宝黛,觉得她越来越美了,也越发喜欢小黛玉那样楚楚可怜的气质,真真让人揪心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我隐约能在她身上看见晓旭的影子,晓旭同样不是第一眼美人,但看得久了,她身上的忧伤气质就会慢慢显现出来,慢慢吸引住你其实在当时的87版红楼梦剧组中,陈晓旭并不是林黛玉的第一人选,还有另一个女演员,用导演的话来说就是,他觉得陈晓旭不够漂亮,但最终导演还是选择了她,有其他的原因,更多的还是因为她有着独特的贴近林黛玉的气质,形似容易神似难,这是从87版到小戏骨版林黛玉选角的缺憾也是完美。

这群娃娃真的很会演戏,一颦一笑都是演技,实力吊打某些小花小生

小戏骨吸引我的点大抵分两类,一是脸气质角色贴合度,二是演技。第一类有宝钗,黛玉,李纨,第二类有刘姥姥,凤姐,王夫人,贾政等,在宝玉挨打那场戏中,王夫人和贾政的表现真真抓人眼球,贾政面对宝玉时的愤怒和痛心疾首,面对贾母时的着急羞愧不安,给小演员一个大大的赞;还有王夫人,趴伏在宝玉身上的哭泣,超级有代入感,原声出彩;王熙凤的笑声也是一绝,眸子狡黠灵动,真真是个有玲珑七窍心的凤辣子;以及贯彻始终的刘姥姥,一个小孩子能将老人演的这样惟妙惟肖,为小演员疯狂爆灯!这部剧的质量真的非常非常棒,服化道演员演技都丝毫不弱,小孩子们是用暑假的时间去拍的剧,她们当中很多人都是对表演有爱好,甚至以后想往这方面发展的,拍这部剧她们也是乐在其中的,再者我不认为她们不理解人物,看过宝黛钗的采访,她们对角色理解的话语虽然很浅薄,但你能从她们的神情以及剧里的表现看出,不说吃透,但一定有着正确深刻的理解,看着镜头前一口塑普的小漾玥(小黛玉扮演者),我仿佛看见那个总是忧伤病弱的黛玉其实也是有活泼可爱的时候,还有拍完去世戏份的小熙风,抱着爸爸哭到停不下来,说,戏里面,王熙凤到死都对女儿巧姐放心不下,然后就想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觉得他们很不容易。其实啊,这些孩子也从这段体验中收获了很多啊。

这群娃娃真的很会演戏,一颦一笑都是演技,实力吊打某些小花小生

看到有些评论说,这个系列应该禁止,因为最讨厌孩子没有孩子样。我非常不解,因为拿我四岁的小侄女来说,爸爸妈妈给她报了一些班,她喜欢跳舞和英语,拒绝了钢琴和书法,自己选择去学,甚至在舞蹈大赛上优胜被挑中去学表演。而且特别懂事,四岁就已经知道照顾人的感觉甚至是你吃完东西放桌上她会主动拿去扔。我觉得她特别灵,和剧里的小演员有些气质差不多,是一个特别可爱的小孩子,并不是没有孩子样。

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童年。那么我们应该在不触及法律的条件下尽量尊重孩子的选择。或许你认为孩子拍红楼是对童年的扼杀,是大人逼迫诱导等等。所以你认为这是我们对他们童年的不尊重。但是不是每个孩子的童年都必须自在玩耍才是对的。会有孩子喜欢演戏、喜欢音乐、喜欢舞蹈、喜欢写作……他们会在很小的时候为之付出可能你都做不到的努力。然后你觉得这是被逼的,是在扼杀他们的天真美好。但这其实是他们的选择,他们也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不能要求你心中童年的样子,就是他们要有的,就是他们必须且只能有的。他们的童年很珍贵,没有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