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虧損439億,還能估值1000億美金上市?

5月3日一大早,小米就向港交所遞交了IPO招股書,這無疑又是雷軍的一次自打臉,畢竟比他在2014~2016年不止一次承諾“5年內不上市”。所以這件事告訴我們,但凡CEO在做出承諾時,大家都先掂量掂量。

不過有一點可疑的是,根據招股書顯示,在2015~2017年間,小米集團的淨利潤分別為-76億元、+4.92億元、-439億元。

那麼問題就來了,小米的虧損缺口越來越大,為什麼還有這麼多投資人看好小米呢?而虧了439億元還能估值千億美元上市,確實令人匪夷所思。

小米虧損439億,還能估值1000億美金上市?

小米其實在賺錢

據招股書顯示,小米2015~2017年的收入分別為668.11億元、684.34億元和1146.25億元。淨利潤方面,2015年虧損76.3億元,2016年盈利4.9億元,2017年再度虧損438.9億元。

不少人詫異於這439億元的虧損,認為缺口驟然增大不可思議。科技君要告訴大家,確實是“不可思議”,因為它其實並不是真實虧損。

小米財務報表,採用的是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FRS),這是在香港上市的要求。而常見的美股上市公司財報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若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來算,那麼小米在2015~2017年的經調整利潤應該為-3億元、+18.9億元和+53.6億元。

小米虧損439億,還能估值1000億美金上市?

淨利潤和經調整利潤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距,是因為淨利潤在經調整利潤的基礎上,還算入了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投資公允價值增益淨值、收購導致的無形資產攤銷等成本。

以2017年為例,小米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達540億元,以股份為基礎的薪酬達9億元,投資公允價值增益淨值為-57億元,收購導致的無形資產攤銷0.02億元。上述4項,尤其是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變動,被計入了成本,這才導致小米2017年全年虧損439億元。

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差

不過,小米的盈利增長也頗具戲劇性,2015算是小米爆發的一年,但當時小米並未實現盈利,反而虧損約3.03億元。到了後來被稱作小米“問題之年”的2016,倒完成了淨利潤18.9億元。

由此看出,無論你是否不喜歡這家公司,“不賺錢”的質疑都可以否定了。而小米也發展成不再整天喊著“發燒”的愛好者,而是找吳亦凡代言的消費型公司。

小米虧損439億,還能估值1000億美金上市?

跟招股書一起發佈的還是雷軍的公開信。不過,公開信倒可以看作是雷軍歷年在各種場合發表的言論的合集。

如果你長期關注小米,那麼其中很多話說不得你也能說出來,比如“始終堅持做‘感動人心、價格厚道’的好產品”“和用戶交朋友,做用戶心中最酷的公司”等,然而,只是缺了曾經那句最響亮的“為發燒而生”。

另外,除了情懷之外,雷軍又一次強調了“小米不是單純的硬件公司,而是創新驅動的互聯網公司”“永遠堅持硬件綜合淨利率不超過5%”。

小米虧損439億,還能估值1000億美金上市?

或許就像雷軍在公開信結尾寫的“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一樣,小米從2016年跌入谷底,再到後來的逆襲,無疑給了雷軍暢談勝利的資本。他說:“除了小米,還沒有任何一家手機公司,銷量下滑之後能夠成功逆轉。”不得不承認,這確實也是小米的浴火重生。

不管怎麼說,起死回生的“二次革命”,雷軍做到了。那我們也借用“厚道的人運氣不會太差”來祝福雷軍和小米的未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