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高考学子:人生不必天焦虑,考好考坏都会有一片天地

挑灯夜战,十年苦读,在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书山题海中的鏖战之后,莘莘学子们终于要迎来高考的“临门一脚了”。这场考试,可以说,是他们的成人礼,同时,也将是决定很多人命运的关键时刻,这场考试后,大家开始走上不同的命运分叉路径。在这里,我祝福所有的学子们,祝大家能展真才所学,考出佳绩,觅得自己梦想中的人生。

在此之前,高考几乎是这些少年的唯一路径和途径,几乎所有的高考学子,都梦想着能进入“985、“211”之类的大学,很少有几个人能有机会自己做主,选择不同的道路和人生。但在此之后,大家都开始走各自不同的人生旅程,几乎所有的选择,都得自己做主。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18岁夏天的这场高考,算得上是绝大数学子们人生的一场成人礼。人生的原点,将从此刻开始,有人在这场考试后,将会迷失自己,有人在这场考试后,将更加清楚怎样做自己。无论大家考不考得上大学,从此,都会开始过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

做为一个成年人,一个已经踏入社会20年,在职场上几乎耗掉了自己50%人生的人,我还是想善意提醒一下,这场考试,不仅是大家人生的原点,也将是大家职业的起点。有些人,高考之后,将可能直接进入职场,不再继续学子34路;另外一些,则要在几年的学习生涯之后,也将面对职场,因此大学同样也可以视作是他的职业起点。

今天,我将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分三个方面,谈谈高考后的人生,将从什么地方开始,经历什么样的阶段,为此,你应该做什么样的准备,怎样开启自己的另外一段完全不同的人生。我认为我的这些建议,不是为了灌鸡汤,而是真正从一个过来人和体会过各种职场酸甜苦辣之后,总结的一些体会和感悟,不仅适用于高考学子,也同样适用职场中各个层次的朋友和同事。

写给高考学子:人生不必天焦虑,考好考坏都会有一片天地

1、不一定要做职业规划,但一定要学会专注做事

先说,为什么不要做职业规划?坦白说,在还没有做过工作之前,就做职业规划,是比较扯淡的一种行为。想想看,这就像是一个没有见过大海的人,却要造船,规划出海路径,可靠吗?可信吗?可行吗?

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可能性,远比我们想像到的多得多。丰富的人生和职业生涯,是无法坐在斗室里想像和画出来的,我们应该以灵活和开放的心态,面对未来的种种可能。

但是,不做职业规划,不代表你就应该浑浑噩噩度日,没有方向,不知道自己做什么。恰恰相反,你更加应该明确自己做什么,并且专注和聚焦,能做好一件事。

如果你进了大学,你所要做的,就是念好你的专业,念好了自己的专业,就相当于学到了一门谋生的手艺。这门手艺,未来,将做为一个支点,支撑起你的职业生涯。

如果你未能进入大学,早早就开始了工作,那么,我的建议是,你一定不要看薪水干事,而是为人生做事。人之一生,很短,一辈子能做好的,大概也就几件事。所以,人生中第一件大事,专业学习这件事,一定要慎重对待,千万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样,你可能连一件事都做不好。

从这个角度讲,不管是进入大学,还是踏入职场,不管是早几年开始职场之旅,还是晚几年开始职业生涯,其核心,其实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专注于某件事,认真学好,做好。再牛的专业,水平是三脚猫,没人会看得起;再小的职业,就像做个厨师,雕个萝卜花,精雕细琢,栩栩如生,同样会受人尊重。

专注于一件事,并不是只狭隘地做一件事,而是指,你要真正找到自己的志趣。很多人把爱好当成了志趣,但其实不是。一个人一生的爱好会有很多,而且,爱好和兴趣可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和条件的变化,发生漂移,会漂走,会移走,但志趣不会。志趣是你一辈子可以坚持做下去的事,即便是你痛了,累了,被打击过,还可以坚持做下去的事。

所以,你一定要找到这件事,然后学会将兴趣融入其中,然后,又在做中得到乐趣。如果你18岁、20岁选择了某个专业,就一定要好好用功,不要虚度光阴,光阴虚度了再回不来。如果你在这个年龄参加了工作,选择了某个事,那就一定要好好做这件事,学会融兴趣于工作,装乐趣于其中,在专业技能上有所突破,以期有一天能真正独当一面。

有些人一生的职业很痛苦,做什么都不开心,有些人一生的职业可能看起来很卑微,却做得很快乐。快乐其实不分专业,也不分行业,而是分个人。基本上,做事很快乐的人,都是那些能专注于某件事,不断坚持,发掘乐趣的人。

写给高考学子:人生不必天焦虑,考好考坏都会有一片天地

2、忽略职业阶梯,才能开创一片天地

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前3-5年,都是打基础期。在这个阶段,心态调整为学习就好,对自己所学的东西,不要报什么成见,尽量深入进去,像倒空了的杯子,拼命学习和吸收即可。

到了25岁开始,之后的10-15年,才是真正职业和人生的深耕阶段。陈如上面所说,既然你找到了自己志趣与兴趣相投的领域,那么现在开始,全副身心投入,扎扎实实过吧,在工作中,找到一片真正属于自己的天空。

按照常理,很多人是在此时可能会告诉你,职业发展有几个阶梯需要爬,你要在多久爬到哪个阶段,哪个阶梯。这个说法对不对,对,但,仍然太狭隘。毕竟,现在已与往昔不同,在这个一切都不可预测,瞬息万变的时代,又有谁知道明天的理想职业是什么呢?又有谁知道,阶梯跨度多大,分阶在哪里呢?

既然都没有经历过,也都不知道,那就别给自己设限了,就忽略掉职阶,只管往上爬吧!

实际上,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移动办公的普及,更进一步打破了以前我们理解的工作边界和阶梯边界,从某种意义上讲,很多新开创出来的工作领域和职业工种,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在传统时代所理解的工作领域和职业工种。

所以,我们需要的不是踩中了哪个阶梯,而是在一个领域里,有没有自己的一片天地。说实话,在30多岁这个年纪,还不是谈财富的时候,更不是谈权力大小的时候,更加重要的东西,是你在自己所从事的这个领域里,走得是否扎实,是否有一些可以支持到自己的人脉和资源,是否有自己的一片天地。

职业生涯有时候更像是一场马拉松,起跑很早的人,未必能坚持到终点;起跑不是很理想的人,在经过了漫长的奔跑之后,如果步步都很扎实的话,就会逐步追上来,并最终超过先跑者。

写给高考学子:人生不必天焦虑,考好考坏都会有一片天地

3、职业铸就事业,人脉奠定高度

很多人将职业与事业隔离开,觉得职业是职业,事业是事业。在潜意识里,他们都将职业等同于工作,工作只不过是养家糊口的工具和需要而已,而事业才是自己的,才是自己真正愿意全副身心投入进去想做的事。

但这个观点大谬,实际上,职业就是事业,工作过程构成了职业生涯,职业生涯才能奠定事业基础。

工作可以随时调整和调换,但是,工作所支撑起来的自己的职业生涯,却不能随意转换,否则就没有连续性,没有连续性就没有了可持续性,没有可持续性的职业生涯是没有价值的,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不成气候,也很难像样子。

从这个角度讲,当你进入一个行业和选定一份工作的时候,你应该极度谨慎,一定要把它视作你后半生的事业。如果你整天都做做停停隔三差五就要想一想下一步要怎么走的话,你就无法全身心投入到你眼前的工作中。如果你做事不专注,你是很难竞争过那些“全身心投入”的人的。

即便是有一天,你要转行,也应该是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和工作的心得体会和积累中,横向迁移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将成功的部分复制过去,而不是另起炉灶,从试错开始,再干一次。那样,你的成本和代价就太大了。

基于同样的道理和逻辑,你所积累的人脉和资源,也尽量在同一个领域迭代和升级,这样,不管是做为朋友交流,还是做为未来的合作伙伴共事,你们都会有高度的认同感,可以深入交流。跨行的朋友可以交,但尽可能都以能提供不同专业领域知识和不同思考方式的观念理念为主,如果没有这样的差异,追求数量就不如追求质量了。

极端点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情,一件基本上看你的通讯录就可以判断出来了,你的通讯录中可以打电话的人的高度和能力,就代表着你的能力,你能打给什么样的高度和资源的人,你就能做成多么大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