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成功發射風雲二號H星 將與E、F、G星組網觀測

中國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航天局、中國氣象局5日晚發佈消息說,北京時間當天21時07分,中國第一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最後一顆衛星風雲二號H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風雲二號H星將與在軌的風雲二號E、F、G星開展組網觀測,這對於保證中國兩代靜止軌道氣象衛星業務接續有重要意義。

風雲二號H星完成在軌測試後,將進行軌道向西調整,定點於東經79度赤道上空,以有助於提高中國天氣系統上游地區的監測能力,併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提供天氣預報、防災減災等監測服務,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更大的貢獻。

據介紹,風雲二號H星運行於高度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主要載荷為掃描輻射計和空間環境監測器,可為用戶提供實時可見光、紅外和水汽雲圖,以及空間天氣和衛星所處空間環境的相關產品。其中,掃描輻射計包括1個可見光和4個紅外通道,可實現非汛期每小時,汛期每半小時獲取覆蓋地球表面約1/3的全圓盤圖像,能對臺風、強對流等災害性天氣進行重點觀測,將在氣象災害監測預警、防災減災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空間環境監測器能夠對太陽X射線、高能質子、高能電子和高能重粒子流量實行多能段監測,用於開展空間天氣監測、預報和預警業務。

2018年4月,中國國家航天局、中國氣象局與亞太空間合作組織簽署關於開展風雲氣象衛星應用合作意向書,把風雲二號H星的定點位置調整為東經79度,觀測覆蓋區域拓展至亞太空間合作組織成員國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此舉將有效增強這些國家和地區在天氣、氣候、生態環境監測方面的能力。

風雲二號氣象衛星於1986年啟動研製,1997年至今已成功發射8顆,形成了“多星在軌、互為備份、統籌運行、適時加密”的業務運行模式,其資料和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天氣預報、氣候預測、自然災害和環境監測、資源開發和科學研究等領域,已取得顯著應用效益。自1998年風雲二號衛星投入運行以來(截止到今年4號颱風),對西太平洋及南海生成的471個颱風、登陸中國的141個颱風監測無一漏網。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同時擁有極軌和靜止軌道氣象衛星的國家。經過近50年的發展,中國已成功發射17顆風雲氣象衛星,目前包括4顆風雲二號、3顆風雲三號、1顆風雲四號在內的8顆衛星在軌運行。風雲氣象衛星已被世界氣象組織納入全球業務應用氣象衛星序列,成為全球綜合觀測系統的重要成員,同時也是國際災害憲章機制的值班衛星,正在為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國內2500多家用戶提供衛星資料和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