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石墨烯是由碳原子緊密堆積而成的二維晶體,是目前已知的最薄也最堅硬的納米材料,具有超薄、超輕、超柔韌、超高強度、超強導電性、優異的導熱和透光性等特性,集透光性好、導熱係數高、電子遷移率高、電阻率低、機械強度高等多種優異性能於一身,在電子學、光學、磁學、生物醫學、催化、儲能和傳感器等諸多領域有著廣闊而巨大的應用潛能,是主導未來高科技競爭的超級材料,被稱為“黑金”、“新材料之王”。自2010年兩位發現者獲得諾獎之後,全球就掀起了石墨烯製備、改性和應用的研究熱潮,並被產業界、各國政府、國際知名大企業和公眾寄予無限的希望。 一、全球石墨烯產業發展概況

各國紛紛佈局石墨烯,搶佔產業制高點。

石墨烯作為一種新型的二維納米材料,因其優異的性能在電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環境保護等諸多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潛能和革命性變革,世界各國和跨國企業紛紛投入巨資加強石墨烯的研發、生產和應用,以期佔搶佔產業制高點。

目前,全球已有80多個國家投入石墨烯的研發、生產。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相繼發佈或資助了一系列相關研究計劃和項目。特別是歐盟制定了石墨烯旗艦計劃,計劃投入10億歐元。全球石墨烯研發、生產綜合實力最強的前三甲是美國、日本、中國。不僅如此,IBM、英特爾、陶氏化學、三星等國際知名跨國企業紛紛將石墨烯及其應用技術作為長期戰略發展方向,而且還湧現出了大批專門從事石墨烯研發、生產和應用的機構和企業。

正處於概念導入期、產業化突破前期。

實驗室成果和專利產品要成為商品,一般需要經過5個階段:實驗室研發——實驗工廠(小試)——示範生產線(中試)——示範工廠——規模化生產,每個階段都不可或缺,並且都潛在著風險,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個過程需要10年、20年、甚至更長時間。比如,硅材料歷經了20多年、碳纖維堅持了半個多世紀。

從Gartner的技術成熟度曲線來看,石墨烯產業總體上正處於概念導入期、產業化突破前期,正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目前以石墨烯粉末(體)為原料的低端產品,如功能塗料、複合材料、電極材料和結構增強型材料等,雖然部分已初步產業化,但規模小、技術含量不高、附加值較低。

而以石墨烯薄膜為原料的高端產品,如微電子材料和顯示屏薄膜材料等,或處於實驗室階段,或處於中試階段,短時間內均難以實現產業化。歐美等發達國家認為,目前石墨烯技術成熟度還在1-4級,尚不適宜大規模產業化。

二、我國石墨烯產業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全球石墨烯研發和產業化最為活躍的國家之一。

我國高度重視石墨烯的研發與產業化發展。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地方政府、媒體、企業和普通老百姓都十分關注石墨烯及產業的發展進展。國家自然基金委、科技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相關部委都高度重視石墨烯的研發、生產與應用,不斷加大投入和支持力度。目前已經有幾百家科研機構和公司從事石墨烯材料及其相關產品的研發。

我國石墨烯技術創新成果頻出,產業化發展勢頭迅猛,走在世界前列。據統計,截止2016年底,我國石墨烯專利申請量佔全球68.2%,85%以上的理工科學校都有石墨烯相關的研究團隊,有的高校甚至一個學校就多達10多個研究團隊。2017年,兩項石墨烯研究成果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不僅如此,我國從事石墨烯研發、生產的企業數也是全球最多。

截至2017年2月底,全國在工商登記註冊的石墨烯企業2509家,僅2016年一年就新增457家。我國石墨烯應用產品上百種,但是得到市場認可的寥寥無幾。資本市場也紛紛拿石墨烯進行炒作,一些投資機構和上市企業紛紛進軍石墨烯領域。目前涉及石墨烯概念股將近40-50家。各地政府紛紛通過制定產業規劃、建立產業園區、設立重點科技專項和產業引導基金、建立產業聯盟和技術創新聯盟、組建研究院和出臺扶持政策等措施,支持石墨烯產業的發展。

據粗略統計,截至目前,全國石墨烯產業園區、研究院等多達37家;幾乎每個月都有1-2場石墨烯相關的會議、論壇等。近年來,石墨烯也受到各種媒體的熱捧,關於石墨烯的各種報道鋪天蓋地,頻繁進入人們的眼球,充斥著“一片藍海”、“帶來萬億級市場”、“顛覆性革命”、“充電十分鐘,可跑1000公里”、全面代替硅材料等言過其實、過分誇大石墨烯性能的標題。

產業低端化發展苗頭初顯。

與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石墨烯研究和產業發展基本處於產業鏈和價值鏈的低端,雖然資本界、學術界、媒體界等“熱情高漲”,但無法掩蓋上游材料生產企業盲目擴大產能,下游應用集中在附加值低的產品、低端產能擴張過快、產品同質化嚴重等問題,已經初步顯示出“低端化“發展的苗頭。

面臨技術、市場、成本三大產業化制約瓶頸。

目前,石墨烯雖然已經走出了實驗室,但是大規模商業化應用仍然面臨著很多制約因素。

首先是技術問題。包括製備、分散、應用和環保等關鍵技術和裝備都尚未突破。雖然目前石墨烯製備技術已經有20多種,但規模化、低成本、高品質和大尺寸的宏量製備技術尚未取得實質性突破,難以滿足工業化量產的需求。材料的分散技術,以及與下游工藝、工程化應用相結合的技術等都還制約著產業化進程。

其次是市場問題。雖然目前各種應用產品層出不窮,百花齊放,但是缺乏真正的高品質、高附加值和體現石墨烯獨特性能的殺手鐧級產品,絕大多數只不過是對傳統材料進行改性或者努力替代已經成熟的材料,經過改性後的材料性能提升並不明顯,或者石墨烯並不是非添加不可,個別甚至在添加之後出現不良後果,難以得到市場認可。一些研究機構或企業號稱取得了突破進展,也只不過是做出了樣品或實驗室產品,根本沒有形成商品。目前大多數石墨烯生產企業還主要是給科研機構或下游應用企業提供石墨烯試用品。如果下游應用市場沒有激活,石墨烯就很難產業化。

三是成本問題。目前大多數企業尚處於小批量生產的探索階段,還不能形成穩定的規模化生產能力,沒有資金的回籠;且企業前期的研發投入資金量大、週期長,應用市場沒有打開,所以不論是材料本身,還是應用產品的成本都很高,這都阻礙了石墨烯進一步走向市場。

此外,石墨烯產業化之路還存在其他一些障礙。比如,石墨烯在某些性能方面本身也存在競爭性材料,如碳纖維、碳納米管、硅材料、石墨烯粉體等。石墨烯製備還存在著環境風險。氧化石墨烯製備過程中需要大量的酸、鹼,材料本身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極易擴散,對環境具有較大的風險。石墨烯的標準缺乏,加之一些誤導,使得人們對石墨烯還存在認知上的誤區,如片面誇大石墨烯的微觀性能、將“類石墨烯”石墨烯化(如將石墨烯、氧化石墨烯、石墨粉體等混為一談)、石墨烯必須依託石墨資源等。

三、推進我國石墨烯產業健康發展的對策建議

國內外學者和產業界都認為石墨烯是一種新型的二維碳材料,看好其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國有著豐富的石墨資源,國家高度重視石墨烯產業的發展,在研發和產業化方面走在前列。但是,在媒體、資本的熱炒下,石墨烯也呈現出產業化虛假繁榮的泡沫和低端化趨勢,市場化應用頻頻遇冷,遭到了人們的質疑。如果人們被鼓譟起來的熱情和厚望遲遲得不到兌現或者幻滅,最終將導致石墨烯產業陷入納米、超導等材料的命運,狂熱之後是徹底地逃離、失望和不信任,這對石墨烯的研發和產業化將是致命的打擊。

石墨烯作為一種新材料,從發現到大規模應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遵循“料-材-器-用”的規律和新興產業發展規律,更需要紮紮實實的不懈努力和鍥而不捨的創新精神、工匠精神。

(一)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

一是要重新審視和評估我國石墨烯發展方向和階段。在深入研究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國家的石墨烯發展策略、重點方向、研發佈局等,把握國際研究的主流方向,對我國石墨烯的研發方向進行重新審視,避免方向的錯誤和偏差.

二是將石墨烯重點研究方向與製造業強國戰略相統一.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航空航天裝備、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等重點領域發展需求,聚焦重點,從國家層面進行前沿性和戰略性方向、專利和產品的佈局,而對於那些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技術交給市場。

三是遵循相應的科學規律和階段性特徵,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指導。制定相應的發展戰略、規劃和路線圖,對各階段的發展目標、產業佈局、重點企業培育、關鍵技術突破、下游應用行業、政策等進行統一部署,合理規劃產能和發展路徑,推進石墨烯差異化、特色化、集群化發展,避免低端同質化重複建設。

五是儘快研究制定石墨烯技術成熟度路線圖.對技術進行成熟度評價和重點企業技術成熟度、經營狀況、產品銷售等進行評估,科學評判其產業化階段性和發展前景,避免盲目樂觀,過度炒作。堅決制止一蹴而就、急功近利和投機心理,樹立嚴謹務實、堅持不懈的工匠精神,引導媒體正確地宣傳。

(二)推動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的突破

整合各類創新資源,建立國家級石墨烯創新中心,制定技術創新目錄和技術突破路線圖,對材料製備技術、清潔生產技術、下游高端應用等關鍵技術加強攻關。設立石墨烯產業基金,採用政策性財政支出和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模式,加快關鍵技術成果的轉化,尋找殺手鐧級的高端應用領域、方向和產品。

(三)加快石墨烯標準體系建設

一是加強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制定與國際接軌的石墨烯材料標準體系。

二是儘快研究制定一批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建立標準規範體系。包括相關產品定義、檢測和使用標準、行業規範條件,從產業佈局、生產工藝與裝備、清潔生產、質量管理等方面加以規範。

三是加強對石墨烯領域標準制定工作的財政扶持,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和研究機構參與制定工作,尤其是目前技術成熟度高、產業化應用較為成熟的複合材料、防腐塗料、鋰離子電池等下游應用領域,其標準的的制定更要提高相關應用企業的參與度。

(四)搭建政產學研產業發展平臺

出臺扶植石墨烯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加強政策引導,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強技術研發和人才培養;鼓勵企業創新,加強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的緊密合作,成立企業技術中心,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聚焦重點產品,完善重點產品產業鏈,刺激重點產品的市場需求,加快重點產品的產業化進程;鼓勵地方創立石墨烯專業園區,建設完善公共服務平臺,發揮專業園區在產學研合作中的載體作用,形成產業孵化培育體系,推動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轉化。

(五)培育領軍型企業和人才

充分發揮產業政策和財政資金的引導作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以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為目標,選擇少數真正有創新實力的企業進行重點培育,促進人才、資源、資本向優勢企業集中;加強企業高端人才隊伍建設,結合國家“千人計劃”和國際合作項目等,幫助優勢企業引進能夠帶來核心技術的高端人才或技術團隊,建立健全高端人才保障機制。《新經濟導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