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艺鸡汤的文字搬上荧幕,于是就成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看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部电影,如果要我给自己的感受做个总结,只能说:没有感觉!

但是对于看惯悬疑类型电影的本人来说,如果要以这类电影的标准去衡量一部青春爱情片,显然也不公平。那么我们就试图来聊聊这电影的剧情和想要表达的主题。

当文艺鸡汤的文字搬上荧幕,于是就成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剧情简单总结就是七个男女的爱情故事。

一:邓波饰演的电台男陈末与前后两个电台女的故事,前一个杜鹃饰演的小容是大学时期的恋人,即使恋爱多年但为了追求更好的前途分手了,很现实;后一个张天爱饰演的么鸡是个傻傻爱着陈末的纯情女,为了成全陈末做了很多奉献牺牲后离开了。

当文艺鸡汤的文字搬上荧幕,于是就成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当文艺鸡汤的文字搬上荧幕,于是就成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二:小岳岳饰演的猪头男与美丽校花燕子的故事。这种狗血剧情估计看过很多了,简单来说就是痴情的平民无颜男为了美丽的校花拼命打工赚钱,奉献所有,最后还是被校花抛弃的故事。

当文艺鸡汤的文字搬上荧幕,于是就成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当文艺鸡汤的文字搬上荧幕,于是就成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三:杨洋饰演的理工男跟活泼热血的女警察荔枝的故事。一个单纯的傻傻的阳光男孩与女孩演绎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相对前两或三对没那么狗血,纯纯的,但最后是以男孩牺牲性命救女孩收尾,结尾还是狗血了。

当文艺鸡汤的文字搬上荧幕,于是就成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当文艺鸡汤的文字搬上荧幕,于是就成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剧情就是这样了,如果不能以悬疑片的跌宕起伏、高潮迭起来要求文艺爱情片的话,那可以说这部电影的剧情可以用散文来形容,即使编剧试图把三个故事连接起来,试图让剧情更加充实,但是在观影的整个过程中还是深深感觉剧情的苍白无力,没有爆点去抓住人心。

当文艺鸡汤的文字搬上荧幕,于是就成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好,我们再来聊聊主题。本人挑电影看的时候电影名字是一个挑选标准,而且有个不知道好还是坏的习惯,就是看完电影后总喜欢跟电影名字联系起来思考主题。所以,结合剧情和电影名字,这部影片要表达的主题难道是:无论是怎样相爱的人,在人生中的角色都是路过?或者是:青春期的爱情都是伤感的,都注定是离别的?还是:爱情都是人生中的过客?

以上疑惑只能证明:本人是真没看懂这部电影!

当然不同人有不同的人生阅历,所以有不同的解读,说不定没看懂才是对这部电影最好的解读呢!

当文艺鸡汤的文字搬上荧幕,于是就成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最后我不得不发下感叹:此片的台词真的让我好别扭!

也许这是所有文艺小说改成影片的尴尬。我没看过原著,但是影片的台词大多都是文艺鸡汤型。书面的文字搬上荧屏变成台词后张力会减弱的。我们静静地读一篇散文、一篇小说,可以从字里行间想象当中的各种情感,这时候文字的触动力是巨大的,因为我们是用心在阅读。但是当这些情感性的语言变成台词从演员嘴里说出来的时候,我们是作为听众,听到的文字受很多外界的干扰,比如演员的声音、语调、周边的环境等等,这时候接收这些信息时情感自然会弱化,而且大量的情感独白不适合在电影里呈现,因为观众会听觉疲劳,很难进入内心转换成情感。

当文艺鸡汤的文字搬上荧幕,于是就成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当文艺鸡汤的文字搬上荧幕,于是就成了《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这几年的很多青春文艺小说搬上荧幕时都会让人觉得在念鸡汤文,很文气,但矫情无力,比如像《后会无期》、《匆匆那年》等等。这也是改编时编剧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文学的语言如何转换成大众能够快速吸收的荧幕语言,去掉那些过于文人匠气的腔调,让观众更容易吸收原著里面的情感和主题表达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