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立下愚公志 走好脫貧路

古浪:立下愚公志 走好脫貧路

古浪縣將2018年確定為脫貧攻堅“產業培育年”,突出產業發展在脫貧攻堅中的優先地位,提升農業產業質量和效益,讓貧困群眾獲得持續穩定的收入,打響了一場精準扶貧大會戰。

調結構助推精準施策

當清晨的第一抹陽光灑在沙漠戈壁上一排排日光溫室時,古浪縣西靖鎮為民新村村民馮玉賓和妻子開始了一天的勞作。掀開一條條綠色枝蔓,順手摘幾個熟透了的、紅彤彤的西紅柿,馮玉賓臉上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下了山,有了致富產業,1座棚一年收入上萬元,馮玉賓家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產業不強,村子難富。為此,古浪縣大力調整產業結構,精準施策,規劃發展日光溫室2000座,落實2128座;在黃花灘移民區五道溝引進建立了“黃沙基質及水肥一體化技術”試驗示範基地,10座實驗示範棚已完成辣椒、番茄、茄子等不同蔬菜的栽培工作;黃花灘移民區萬隻種羊繁育基地計劃年內引進種羊3萬隻,已引進3623只;富硒肉牛養殖基地年內計劃引進肉牛2萬頭,組織貧困戶入園養殖,4000頭肉牛養殖園項目已開工;南部山區2萬畝高原有機蔬菜、黑松驛鎮2500畝中藥材、藜麥、油菜等觀光農業、古豐鄉1000畝中藥材已落實地塊;開展訂單辣椒生產,在永豐灘、海子灘等4個鄉鎮落實種植面積1萬畝。

產業鏈激活“造血”功能

眼下,古浪縣森茂牛羊交易市場內車來車往,熙熙攘攘。“市場讓養殖戶和省內外客商直接交易,實現了養殖戶收益最大化。”古浪縣海子灘鎮養殖戶劉子龍說。

森茂牛羊交易市場集牛羊養殖、交易、運銷、屠宰、冷鏈為一體,自運營以來,已有寧夏、新疆等地80多個商戶入場交易,預計年交易額達4億元以上。

古浪縣注重培育扶貧“造血”機制,重點在壯大特色產業基礎、延伸農業產業鏈、完善農業規模經營收益分享機制方面著力突破。發展二、三產業,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與甘肅中天羊業合作建設畜產品精深分割加工基地,計劃建成年屠宰加工肉羊20萬隻規模;鼓勵農業企業、專業合作組織開展農產品“三品一標”認證和冷藏庫建設,計劃年內完成“三品一標”認證5個,新建出口農產品基地2萬畝、冷藏庫4萬噸。同時,計劃2017?2020年全縣新增庫容13.3萬噸,至2017年底,已建成冷鏈倉儲庫容7.27萬噸。出臺了冷鏈倉儲設施獎補標準,今年計劃新建果蔬冷藏庫4萬噸,累計冷鏈倉儲庫容達到11.2萬噸,目前正在落實建設主體。

“三變”助力脫貧致富

古浪縣成豐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番茄棚裡,春意融融。村民趙成霞、孟菊芳、蔡平正在這裡掐葉、施肥,他們既是合作社的員工,也是“小老闆”。村民將土地轉讓給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既拿租金和分紅,又在企業長期打工拿工資,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古浪縣藉助農村“三變”改革有利時機,在推進股份合作改革試點、加快集體經濟發展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將黃花灘移民區933座日光溫室入股到合作社,去年以來按照每座溫室3000元的標準,向入股農戶落實分紅279.9萬元。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計劃年內培育縣級以上龍頭企業2家,創建示範性合作社25個、示範性家庭農場20家,每個貧困村至少確定1至2個種植、養殖等特色產業,6月底實現貧困村特色產業合作社全覆蓋。綠洲生態移民小城鎮通過確權確股不確地的方式,將1200戶農戶約9000畝土地入股到綠洲生態移民產業專業合作社,發展枸杞產業,農戶按照流轉土地面積取得收益。培訓80個深度貧困村村支書、主任、第一書記和幫扶工作隊長320人,農民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負責人160人,進一步提升深度貧困村幹部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整體素質,全力助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