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決戰奔小康」古浪:「羊銀行」打造產業扶貧新模式

【三年決戰奔小康】古浪:“羊銀行”打造產業扶貧新模式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伏潤之

當下,古浪縣扶貧攻堅已進入“最艱難階段”,剩下的都是“硬骨頭”。如何攻堅克難?為此,古浪縣把產業扶貧作為主攻方向,激發群眾內生動力實現脫貧。“羊銀行”就是產業扶貧的新模式。

日前,記者在古浪縣黃花灘看到,一輛輛貨車上滿載著潔白的羔羊等待著新的主人。這裡是全縣脫貧攻堅的主戰場,當地絕大多數群眾由山區移民搬遷而來,發展產業是他們脫貧的唯一手段。

古浪縣歷來有飼養羊的傳統,以羊為基發展產業符合當地實際。然而,貧困戶“零敲碎打”養羊,不但成本高,而且抵禦風險能力弱,一旦市場行情走低,極易再度返貧。64歲的黨保珍一家是從古浪南部山區的干城鄉搬遷到古浪縣西靖鎮圓夢新村的,通過養羊實現脫貧致富是他的夢想,但家中勞動力少,缺乏現代化的養殖技術和資金讓他的夢想一直未能實現。

針對貧困群眾缺資金、缺技術的狀況,古浪縣提出“羊銀行”的產業扶貧模式。縣委縣政府年初注資5000萬元,組建了國有獨資公司??古浪縣黃花灘移民區興盛種羊繁育有限公司,半年來已經引進種羊2.5萬隻,產羔3000多隻。公羔羊由公司育肥銷售,作為運營資金;母羔羊統籌安排,逐步向貧困戶消化。有關負責人進一步解釋:第一種模式是“公司+貧困戶自養”,有養殖能力的貧困戶以政府提供的發展產業資金1萬元作為借貸種羊的保證金注入興盛公司,能夠得到20只母羊和1只公羊,滿3年後,貧困戶向公司返還同等標準羔羊21只,剩餘基礎母羊繼續發展擴群,1萬元保證金退還貧困戶;第二種模式是“公司+合作社+貧困戶託管分紅”,無養殖能力的貧困戶,加入鎮政府考察確定的專業合作社,貧困戶以1萬元產業發展資金入股,所得21只羔羊由合作社統一管理飼養,按照每年不低於2000元標準向貧困戶分紅。

“無論哪種模式,群眾都能夠穩定脫貧。”郭林春是古浪縣西靖鎮圓夢新村黨總支書記,他一直參與“羊銀行”的運營,對於如何讓貧困群眾受益很有信心。

“羊銀行”讓群眾心裡有了底。曾經想養羊卻缺資金的黨保珍如今有了屬於自己的21只羊。他告訴記者:“縣裡政策扶持力度大,讓我不但有了羊,而且還不用自己養,每年就有分紅。以前我們總髮愁怎麼脫貧,現在有了產業,大夥兒都變成了‘我要脫貧’。”

興盛公司負責“羊銀行”的運行,“行長”胡叢斌告訴記者,公司流轉並改造移民區養殖暖棚,建成富康新村、圓夢新村、惠民新村三個種羊繁育基地,構建種羊繁育、飼養管理、肉羊銷售、飼料供應、技術服務為一體的發展模式。

“6月30日,我們已經向貧困戶投放了母羊,這說明我們的‘羊銀行’產業扶貧模式已經開始發揮效益,助推全縣脫貧攻堅指日可待。”對此,胡叢斌信心滿滿。

他說,不僅如此,萬隻種羊繁育基地的建成,可從源頭上提升肉羊品種質量,改良肉羊品種,提升市場競爭力,促進全縣肉羊養殖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發展,並輻射帶動區域內牧草種植業和飼料加工業等產業迅速發展,有效增加貧困群眾就業機會,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實現產業扶貧、產業富民。

隨著“羊銀行”開始有“利息”了,周邊貧困群眾踴躍報名要求參與其中。古浪縣委主要負責同志說:“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激發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至關重要。‘羊銀行’的模式就是以產業帶動群眾穩定脫貧的新路徑,這樣的嘗試我們還要持續探索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