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浪:產業增效 羣衆增收

【精準務實打贏脫貧攻堅戰之產業扶貧】

古浪 產業增效 群眾增收

甘肅日報·每日甘肅網記者 伏潤之

11月6日下午,古浪縣頂樂肉牛綠洲產業園內人聲鼎沸,從橫樑鄉易地扶貧搬遷至此的400多戶貧困戶聚集在這裡等待產業“分紅”。

橫樑鄉位於古浪縣南部山區。由於山大溝深,脫貧致富難度非常大,貧困發生率高達23.8%。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後,橫樑鄉整鄉搬遷至交通便利的黃花灘移民區和綠洲小城鎮。

如何讓貧困群眾搬得下、穩得住?產業無疑是根基所在。

為此,橫樑鄉黨委、政府和廣大幹部群眾搶抓省市縣扶貧政策機遇,與甘肅頂樂公司合作發展“牛產業”項目。截至目前,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形式,頂樂公司已在古浪縣建成肉牛養殖基地3處,新改建養殖大棚60棟,引進肉牛8500多頭,通過貧困戶貸款飼養返利、到戶產業發展扶持資金入股等方式,帶動橫樑鄉移民搬遷貧困群眾535戶2145人發展牛產業。

當天的分紅儀式上,共為到戶產業扶持資金入股的440戶1693名貧困群眾人均分紅800元,戶均分紅3100元。“這是我們引進龍頭企業帶動貧困戶脫貧的一大豐碩成果,標誌著古浪縣產業扶貧正式開始發揮帶貧效益,對於移民區貧困群眾發展肉牛產業,加快脫貧進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必將為全縣脫貧攻堅及產業扶貧注入強勁動力,推動全縣牛產業迅速發展壯大。”古浪縣委有關負責同志表示。

橫樑鄉朱家墩村村民李成林是此次分紅中的一員。“此次產業分紅讓我們有了主導產業,增加了收入,給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他表示,一定努力發展好肉牛產業,為貧困戶做好榜樣,讓未脫貧戶儘快通過牛產業和其他產業脫貧致富。

產業支撐精準扶貧絕非“一刀切”。在產業設計上,古浪縣針對貧困戶的不同需求培育產業。以橫樑鄉為例,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牛產業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積極動員300戶貧困群眾與頂樂公司簽訂協議,將戶均2萬元產業扶持資金共600萬元入股頂樂公司,公司按入股資金的10%向群眾分紅,受益貧困群眾440戶1693人。二是由頂樂公司為貧困群眾提供擔保、支付利息,為112戶貧困群眾每戶擔保貸款48萬元,公司購買牛犢後統一飼養經營,每頭牛犢每年向群眾分紅1000元,受益貧困群眾95戶452人。

牛產業僅僅是古浪縣推進產業扶貧的一個縮影。

作為國家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甘肅58個貧困縣之一和甘肅23個深度貧困縣之一,古浪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一號工程”,把培育發展特色富民產業作為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首要任務,大力扶持貧困群眾發展“牛羊雞菜果菌薯藥”等特色產業,積極培育和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組建了縣扶貧產業開發有限公司,引進了甘肅頂樂、中天羊業、北京德青源、康美集團、甘肅正陽等優勢企業,打造了萬隻種羊繁育基地、萬頭肉牛養殖基地、萬畝戈壁農業基地、萬畝枸杞基地等多個規模大、效益好、示範帶動作用明顯的扶貧產業基地;帶動全縣除兜底保障外的8376戶貧困戶實現了戶均2種以上增收產業全覆蓋的目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的作用逐步顯現,為全縣如期脫貧摘帽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搬遷徹底改變了橫樑鄉群眾基礎設施薄弱的短板,產業則讓搬遷群眾後續發展有了盼頭。“現代化的產業扶持不僅促進了全鄉肉牛養殖規模化、標準化和產業化,還輻射帶動了區域內牧草種植業和飼料加工業等產業的發展。同時,有效增加了貧困群眾的就業機會,拓寬了他們的增收渠道,真正實現了產業發展、企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多贏目標。”橫樑鄉有關負責人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