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荧光洗衣液、荧光衣服...

真的那么可怕么?

那是你还不知道荧光反应❗!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荧光反应与荧光剂DIFFERENCE

荧光反应

荧光反应可以理解为一种“光导致发光”的现象。某种物质在受到激发光(可以是紫外线或者X射线)照射后,产生一种能量跃迁,进入激发状态,从而产生一种比照射光波长更长的光。通常,产生的光的波长会进入到可见光波长范围内,因此这时用肉眼就可以看到以往看不到的光或者影像,就像人民币的紫外线防伪标识。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荧光剂

荧光剂又名荧光增白剂,它的特性是能吸收入射光线产生荧光,使所染物质获得类似荧石的闪闪发光的效应,使肉眼看到的物质很白,达到增白的效果。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荧光反应≠荧光剂

荧光反应是一种现象,不是一种物质。有荧光反应的并不都是荧光剂,自然界中存在很多有荧光反应的天然物质。

维生素A、E、B1、B2...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10%的水杨酸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部分植物所含的活性成分也有荧光反应:11芦丁、12芦荟甙、13姜黄粉、14姜黄精油、15绞股蓝皂甙、16荷叶碱。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部分珠宝、含有蛋白质的指甲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此处省略N种荧光反应自然物质....

so荧光剂都有荧光反应但有荧光反应的并不都是荧光剂

生活中的荧光剂

荧光剂的用途非常广,比如说我们的衣服里面,一般的纺织品里都添加荧光增白剂。

人们也习惯把荧光剂分为非迁移性和可迁移性荧光剂,根据目前的研究来看,可能有潜在风险的东西是可迁移性的荧光剂,因为它们可以从一种护肤品中迁移到皮肤上,而且很难通过洁面等清洁手段洗掉。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台湾对于荧光反应的规定不是“不准含有”,而是“不准含有迁移性荧光反应”。意思就是说:“如果某产品的荧光反应会迁移到皮肤上,就必须禁止”,如果是纸尿布或卫生纸中,天然纸浆内的木质素本来就有荧光反应,是允许存在的,但是不准透过尿水、血液,逐渐渗透到人的皮肤上。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荧光剂按用途常分为:①洗涤剂用荧光增白剂;②纺织品荧光增白剂;③造纸用荧光增白剂;④塑料和合成材料用荧光增白剂;⑤其他用途的荧光增白剂。按母体化学结构可分为15 种基本化学结构类型,其中主要有五大类: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我们可以通过以上几类的衍生物,查询商品的成分表,检测是否含有荧光剂成分~如下图的“乙烯二苯”。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正确认识“荧光剂检测灯”

1、“检测灯”的作用:通过特定的紫外光源照射,可以判断试样是否能产生荧光现象。

so:前面我们说过:荧光反应≠荧光剂,因此紫外灯只能判断试样是否产生荧光现象,但是如果要检测试样是否含有荧光增白剂、含有哪种荧光增白剂、含量是多少,则要复杂得多。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2、“检测灯”的质量:网上卖的荧光剂检测灯五花八门,很多紫光手电筒,均没有包装盒和说明书,更没有3C认证,在检测是否含有荧光剂方面也差别各异!

so:我们要正确认识荧光剂检测灯,假如只要一支荧光剂检测灯就可以检测出我们的产品是否含有荧光剂,科学家就不用发明紫光分析仪等等检验荧光剂的方法了~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3、

紫外光的危害人的眼睛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下,轻度会使双眼有异物感和不适,重则会感到烧灼、剧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等,过强的紫外线还可造成眼底损伤。

so:不要轻易的在孩子和孕妇身上试验,这不是为安全着想,而是不负责任,如果真的担心,可以把试样送去专业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4

、检测灯没有荧光反应就没事?若人为添加荧光增白剂,消费者仅用紫外笔照射也不一定可以显现荧光现象,因为一些厂商可能会用紫外吸收剂来遮盖荧光现象。

so:专业正规的检测方法才是最可靠的,最安全的~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举例子

澳洲万能木瓜膏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Lucas木瓜膏的载体是凡士林,这种物质具有天然的荧光特性,也就是前文我们一直提及的荧光反应。因为凡士林来自于植物,植物细胞中含有磷酸盐,磷构成的物质会有荧光反应。除了凡士林,碳酸盐水、水杨酸、甘油等我们常用的护肤品成分也有荧光反应,但使用的安全性和口碑却是有目共睹的!

防晒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防晒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化学防晒、一种是物理防晒,化学防晒主要是通过化学物质把紫外线分解吸收掉,物理防晒主要是在皮肤表面形成保护膜,反射紫外线。物理防晒里含有的天然防晒剂成分大部分也会反光,从而产生荧光反应,其实就是反射紫外线的体现!

纸尿裤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部分宝宝用的纸尿裤也会微量的荧光反应,而产生荧光反应的是其下层的吸水树脂,属于原材料本身固有的自然属性,并不是有意添加进去的,当然这里指的是微量的荧光反应,大面积的荧光反应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面部荧光反应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图:鼻子处粉红色荧光提示痤疮杆菌的存在

化妆品配方中许多原料都有一定程度的荧光特性,如植物甾醇、植物提取物(能吃的银杏黄铜、芍药、祛痘的苦参生物碱等)、叶绿素、以及防晒成分(亚苯基二苯丙咪唑磺酸酯钠盐)、维生素、蛋白质、水杨酸等,同时面部的蛋白质碎片、细菌、油脂等也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亮亮的荧光斑点。

荧光剂检测方法

直接用紫外线照射来进行的检测并不科学,因为紫外线照射显示的是荧光反应,而有荧光反应的物质并不都是荧光剂,这个前面已经有所提及。

正确的检测方法是

1、先用紫外灯检测样品是否有荧光反应,假如出现荧光反应,我们可以实行第二步。

2、寻找权威的检测机构比如质量监督局等相关部门,用专业的仪器(例如暗箱式用紫外分析仪)进行检测,这样的检测方法和检测结果才是正确的、可靠的。

总结

1、尽量选择正规品牌的护肤品、宝宝用品、日用品,降低荧光剂存在的可能性。

2、用于脸部的护肤品,建议消费者在使用前认真做好过敏测试,使用过程中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都要及时停止,严重者及时就医。

3、有荧光反应的产品太多,我们能做的不是变成惊弓之鸟,而是勇敢面对,选择时尽量看产品成分表里是否本身有添加植物提取物?是否有标明荧光剂成分?科学地建立“使用保养品疗程前后,都随时监测肌肤反应,以确定效果与风险”的正确心态!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你

下次再碰到类似的荧光现象时

不仅能给他人解惑

也可以用更专业的方法处理

关于荧光剂的“惊人内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