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升值或者出現泡沫能不能通過房屋租售比來判斷?

中國的房屋租和買享受的權利大大不同,租售比和平均水平比起來,低的那一部分低在上學權等權益上了,所以租售比很低,對應的泡沫的程度不一定就真的很大,不要太指望著未來泡沫破裂,然後租售同權會推動租房價格上漲,也就是在一線城市變相趕人。同時也會一定程度地影響房價,讓一些人買得起房,最後中產階級還房貸,無產階級斷了買房的念頭交租金,大家其樂融融。但不管怎麼說,最後能在大城市裡定居的人,平均收入水平都是要往上漲的…與其指望泡沫,不如考慮點提升自己賺錢水平的東西。

房產升值或者出現泡沫能不能通過房屋租售比來判斷?

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的實際租售比恐怕已經不能用國際標準來參照的了吧,早就高出天際了。中國的房價非常適合用索羅斯的反身理論來解釋,投資者與市場之間不斷正向影響,再加上土地財政的強勢推動,一輪又一輪的瘋狂上漲形成了所謂"史上最大泡沫",超級堰塞湖。很明顯相對於中國所處的階段,不論從哪個角度房價特別是一線城市都已經嚴重高估,並直接壓制其他行業的正常發展。

現在的問題不是房價是否合理,而是如何安全的下降。根據反身性原理,一旦確立下降趨勢,趨勢往往又會得到反向加強,這個可以參考中國 2007年,2015年兩輪股市大幅波動。價值投資領域的名言“價值規律可能會遲到,但是永遠不會缺席”,從這個意義上講結局已經是註定的了。

從個人房產持有者角度出發,如果房價確定不會再漲,誰願意拿著一個收益率還不如銀行定期存款的“不良資產”,還是如此鉅額的資產呢?我相信解決這個問題的難度不亞於理解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租售比這個指標以前也很看重,但是最近2-3年的租房市場的表現已經顛覆了以前的看法。

房產升值或者出現泡沫能不能通過房屋租售比來判斷?

以上海為例,2014年在浦東大道租一個110平的三室房間,一個月租金6000元;2018年年初租金已經漲到了10000元。我覺得國人的收入漲幅和租金漲幅是息息相關的,現在很多城市人均收入漲幅在8%-9%的水平,而國外紐約、東京這些大城市人均收入基本維持1%-2%的漲幅,甚至保持不變。如果國內維持經濟持續增長的態勢,人均收入依然保持高速的增長,租金也仍將會高速增長。

經濟發展階段不同,這一點是我國和其他發達國家最大的不同。好比用股市裡面的PE指標來衡量一個成熟期企業和初創期企業,後者給更高的PE估值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增長潛力更好。

房產升值或者出現泡沫能不能通過房屋租售比來判斷?

總之,房子永遠在升值,而房租並不能全方位的表達出房子的價值或泡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