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叶有讲究,不同时期方法不同!气温升高,棚内浇水要当心

摘叶有讲究,不同时期方法不同!气温升高,棚内浇水要当心

在长茄管理过程中,摘叶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合理摘叶口不仅能减少营养消耗促进茄子着色,还能避免田间郁蔽,预防病害的发生。可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菜农不看哪个时期,都采用同样的摘叶方法。这样对长茄生长不利,不同时期的长茄摘叶,方法应该有区别。

摘叶有讲究,不同时期方法不同!气温升高,棚内浇水要当心

首先,结果初期应少摘叶。摘叶要由下到上依次摘除。主枝坐果前一般情况下不要摘叶,因为下部叶片还担负着制造营养供应根系生长的作用。若下部叶片虫卵多或黄化重,则应及时摘除。

其次,侧枝摘叶要看植株情况而定。对于侧枝上的叶片,也应不摘或少摘为宜,这些小叶对田间通风透光影响小,不会造成田间郁蔽,同时这些小叶还担负着制造营养供应根系生长的作用。若植株过旺、侧枝过长,超过10厘米时,可留2-3片叶摘心。

再次,主枝结果期有选择性的摘叶摘叶应本着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和黄叶的原则进行,要保证主枝果实下面至少保留2片功能叶,随着果实采摘逐步将下部叶片摘去。

另外,随着天气的转暖,侧枝萌发速度加快,要早把杂杈摘除,侧枝要早摘心,防止侧枝过旺,影响茄子果实生长。

棚内温度急剧上升,这样浇水会造成作物病害,卷叶、黄花严重

摘叶有讲究,不同时期方法不同!气温升高,棚内浇水要当心

天气逐渐转暖、温度迅速升高,蔬菜一不小心就会因浇水、施肥、用药不当而引发生理性问题。而蔬菜生理性病害一直是广大菜农生产管理中的难点,这一系列的病害主要是蔬菜上的卷叶、黄叶、早衰、药物中毒、徒长、抽薹、萎蔫等。这些症状很多人会当成细菌、真菌或虫害引起的,一旦误判,就会引起一系列的损失。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在温度快速回升时,需要注意的事项,以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农业知识科普:

植株体内缺水后,叶片进行自我调节,为减少水分的蒸腾关闭气孔而使叶片上卷。由于水分的缺乏,一些营养元素也供应不足,从而使叶片发生缺素黄化。蔬菜发生的卷叶、黄叶现象,归根结底仍然是根系受伤所导致的。而造成根系受伤的原因正是由于菜农不正确的浇水方式造成的。随着气温升高,棚内无论是植株还是土壤的蒸发量大大增加,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而如何正确地进行浇水,又不造成根系受伤是门学问,可以有效减少生理性的卷叶和黄化。

准确把握浇水时间,中午高温莫浇水。

温度的快速上升,单纯的考虑降低棚内温度是不够的,还要考虑到中午地温也很高,突然浇水会使地温骤降,会损伤作物根系,尤其是以吸收为主的根毛。这段时间温度普遍较高,中午棚内温度高达30℃以上,而土壤温度也会保持在20℃,刚抽出的井水温度也就10℃左右,巨大的温差会造成根毛细胞破裂,导致根毛死亡。

建议:中午时间应该避免突然浇水,应在早晚上气温低时进行,此时地温在15℃左右,适宜浇水。如果到了中午棚内由于温度高蒸发量大而导致卷叶,可采用喷雾器喷水的办法进行。

准确把握浇水量,不要过量浇水。

不要盲目大水漫灌,过多的水分导致根系缺氧腐烂,降低了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从而出现卷叶和黄化。

建议:选择距地表10厘米处土壤观察,保证此处土壤手握成团,落地散开,就是最适宜蔬菜根系吸收的土壤相对湿度范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