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嶽區啟動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

《方案》明確指出普查標準時點為2017年12月31日,資料為2017年度資料。普查對象為岱嶽區行政區域內有汙染源的單位和個體經營戶,範圍包括工業汙染源、農業汙染源、生活汙染源、集中式汙染治理設施、移動源及其他產生、排放汙染物的設施。普查技術路線採取入戶調查、抽樣調查等方式並結合汙染物核算技術體系,建立汙染源信息數據庫。

根據《方案》,工業汙染源普查對象為產生廢水汙染物、廢氣汙染物及固體廢物的所有工業行業產業活動單位。對可能伴生天然放射性核素的8類重點行業15個類別礦產採選、冶煉和加工的產業活動單位進行放射性汙染源調查。對國家級、省級開發區中的工業園區(產業園區),包括岱嶽經濟技術開發區、大汶口工業園、岱嶽新興產業園等進行登記調查。

農業汙染源普查範圍包括種植業、畜禽養殖業和水產養殖業。生活汙染源普查對象為除工業企業生產使用以外所有單位和居民生活使用的鍋爐,各鎮(街道)的市政入河排汙口,以及城鄉居民能源使用情況,生活汙水產生、排放情況。

據瞭解,全國汙染源普查每十年一次。普查的目的是全面、系統、準確地掌握全區各類汙染源的數量、結構和分佈狀況,掌握區域、流域、行業汙染物產生、排放和處理情況,建立健全重點汙染源檔案、汙染源信息數據庫和環境統計平臺,對於準確判斷轄區當前環境形勢,有針對性的制定實施環境保護政策、規劃,加快推進“美麗岱嶽”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本次汙染源普查工作分為“前期準備、清查建庫、全面普查、總結髮布”四個階段,歷時將持續3年。2017年開展前期準備等工作,今年將完成前期準備、清查建庫和深入開展普查工作,2019年完成工作總結併發布普查結果。

目前,岱嶽區已成立了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和辦公室,負責對全區汙染普查工作進行協調,開展了汙染普查相關工作培訓,第二次全國汙染源普查工作全面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