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襲?!抓住這個風口才是王者

18世紀60年代,蒸汽機的發明讓機器取代了人力,極大的解放了人類生產力;

19世紀70年代至20世紀初,電燈、電車、電鑽、電焊機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問世,電力的廣泛應用讓人們從“蒸汽時代”正式進入“電力時代”‘;

20世紀50年代初,以電子計算機的面世、生物工程的發明、空間技術的應用等為標誌,人類開始了第三次工業革命;

三次工業革命,無論是從微觀的衣食住行,還是上升到整個社會經濟結構,都在顛覆著人類社會生活。

而現在,我們已經進入到了工業4.0時代,第四次工業革命正悄然降臨。

所謂第四次工業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清潔能源,機器人技術,量子信息技術,虛擬現實以及生物技術為主的全新技術革命。而清潔能源更是在這其中佔據這不可忽視的地位。

不過,如果你認為清潔能源就是指已發展多年的傳統水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生物能(沼氣)、地熱能(包括地源和水源)海潮能等等,就似乎遺漏了一個重要問題。因為現在我們要講的不僅是這些可再生能源,更是要讓新能源“動起來”,成為移動能源。因為在如今的移動互聯世界中,幾乎所有的戶外活動都需要能源的支撐。掌握移動能源的核心技術,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獨佔鰲頭。

那麼移動能源產業的宏觀政策如何?科研技術發展到了哪個階段?市場走向會怎樣?商業模式、融資渠道又有哪些?

彆著急,這些問題都將在5月28日的SNEC 2018展會暨“全球移動能源大會”給出答案。下面我們先來劇透一下本屆移動能源大會的核心要點。

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襲?!抓住這個風口才是王者

漢能柔性砷化鎵薄膜太陽能芯片

薄膜太陽能將成未來趨勢——人造葉綠素,通過薄膜直接利用陽光

薄膜太陽能是移動能源的核心。具有輕、薄、柔特點的薄膜太陽能電池芯片,可以像英特爾芯片一樣嵌入各類載體,提供清潔電力。

燃燒方式對能源的利用率只有1-2%,並且煤炭、石油形成的週期是上萬年。而薄膜太陽能的光電轉換時間是零點零幾秒,轉換率最高能達到30%多,並且沒有任何排放。

作為全球薄膜太陽能行業領軍企業,漢能創始人李河君認為,薄膜發電就像人造葉綠素,人類可以像綠色植物一樣通過薄膜直接利用陽光。

移動能源系列產品組合出擊

據瞭解,移動能源技術也就是薄膜太陽能技術已經成熟。漢能從2009年進入薄膜太陽能行業以來,先後收購了Solibro、MiaSolé、Global Solar Energy(GSE)、Alta Devices四家世界領先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公司,掌握了銅銦鎵硒(CIGS)和砷化鎵(GaAs)兩大核心技術。目前漢能已經實現了從技術到產品的進階,形成了從住、行、用等方方面面的移動能源產品系列。

第四次工業革命來襲?!抓住這個風口才是王者

單玻漢瓦應用效果圖

比如,可摺疊的薄膜太陽能發電紙、能為各種電子產品隨時充電的薄膜太陽能發電揹包、讓每棟房子都能“零能耗”發電的漢瓦等等,此外,這項技術還可以應用到單車、汽車等產品上,為它們提供薄膜太陽能解決方案。

移動能源由於具備“可移動”“全天候”“高效率供應”的特點,可以想見未來該技術必定會廣泛應用在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中。

政策導向——移動能源備受關注

在全球能源危機的大背景下,國家層面也明確提出了對移動能源的支持。去年9月,國務院發佈的《關於支持山西省轉型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提出,佈局薄膜太陽能等移動能源產業,打造移動能源領跑者。

今年4月,工信部等六部委聯合發佈的《智能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中明確提出,推動先進光伏產品與消費電子、戶外產品、交通工具、航空航天、軍事國防等結合,鼓勵發展豐富多樣的移動產品。

在宏觀政策的引導與企業等參與方的攻關下,可以預見,未來十年或二十年,移動能源將成為新能源行業的主流。上至天上為衛星、無人機,下到地面上的汽車、共享單車,再到人們日常生活中用的揹包、手機等,都可以用薄膜太陽能來發電,移動能源時代將要到來。

回顧之前的三次工業革命,都是通過生產工具、生產方式的顛覆性變革實現人類勞動的解放,進而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社會的方方面面。而以移動能源為代表的第四次工業革命或許也將在不久的將來推動人類社會變革,讓我們的生活邁向更高層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