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經貿磋商:前進有動力 分歧須管控

孫立鵬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

6月2日至3日,劉鶴副總理與美國商務部長羅斯率領雙方代表團,在北京舉行了新一輪的中美經貿磋商。談判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和成果,為中美經貿磋商與合作注入新動力,但也必須看到兩國經貿關係複雜性,管控分歧、累積互信仍很重要。

從農業領域看,伴隨著中國經濟崛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顯著升級,需要進一步擴大進口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時,美國是農業出口大國,具有全球比較優勢,擴大出口有助於農民就業與增收,促進經濟繁榮。

從能源領域看,中國是世界最主要的能源進口和消費大國,擴大從美國的能源進口有利於滿足消費需要,也可以實現進口多元化。而擴大對華能源出口,有助於實現特朗普的美國能源振興戰略,激發傳統能源行業的活力。

因此,在農業與能源領域深入合作,會取得雙贏的結果,遠比貿易戰更符合雙方的利益。可為中美經貿關係打造新的增長點和穩定器,也有助於讓中美經貿關係繼續在兩國關係中扮演“壓艙石”的作用。

中方此輪談判為美方劃下“紅線”:如果美方出臺包括加徵關稅在內的貿易制裁措施,雙方談判達成的所有經貿成果將不會生效。這一罕見表態,既是再次闡述了中方的原則立場,也是向美方的嚴正提醒。如果美方仍抱有幻想,通過對華施壓獲得經濟利益,中美磋商談判的前期成果將一切自動歸零。中國經濟發展“外溢效應”的紅利,絕不會提供給對華經貿施壓、甚至是發動貿易戰的國家。

此輪中美磋商的相關細節有待雙方最終確認,兩國經貿關係前景仍有隱憂。

回顧過去幾個月,中美經貿關係從緊張到緩和,從再緊張到再緩和。波動起伏的背後,凸顯中美經貿關係的複雜性和長期性。我們也必須正視雙邊存在的分歧和風險。兩國不可能通過幾輪談判就解決全部複雜問題和根本分歧。

尤其是,從特朗普政府經濟團隊看,對華利益訴求有顯著不同,團隊內部本身分歧難解。既有要求中國減少貿易順差,進一步對美開放市場的主張,也甚至有遏制中國經濟崛起的戰略考慮。內部政見不統一,各方都希望在中美談判中“分一杯羹”,滿足自身國內政治利益需要,嚴重影響特朗普政府對華經貿政策的連續性和一致性。不排除美方再次變臉,掄起貿易保護大棒的可能性。為此,中方已經做出了最充分的準備,有決心和氣魄、更有經驗應對各種突發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