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贸磋商:前进有动力 分歧须管控

孙立鹏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

6月2日至3日,刘鹤副总理与美国商务部长罗斯率领双方代表团,在北京举行了新一轮的中美经贸磋商。谈判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和成果,为中美经贸磋商与合作注入新动力,但也必须看到两国经贸关系复杂性,管控分歧、累积互信仍很重要。

从农业领域看,伴随着中国经济崛起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对农产品的消费需求显著升级,需要进一步扩大进口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时,美国是农业出口大国,具有全球比较优势,扩大出口有助于农民就业与增收,促进经济繁荣。

从能源领域看,中国是世界最主要的能源进口和消费大国,扩大从美国的能源进口有利于满足消费需要,也可以实现进口多元化。而扩大对华能源出口,有助于实现特朗普的美国能源振兴战略,激发传统能源行业的活力。

因此,在农业与能源领域深入合作,会取得双赢的结果,远比贸易战更符合双方的利益。可为中美经贸关系打造新的增长点和稳定器,也有助于让中美经贸关系继续在两国关系中扮演“压舱石”的作用。

中方此轮谈判为美方划下“红线”:如果美方出台包括加征关税在内的贸易制裁措施,双方谈判达成的所有经贸成果将不会生效。这一罕见表态,既是再次阐述了中方的原则立场,也是向美方的严正提醒。如果美方仍抱有幻想,通过对华施压获得经济利益,中美磋商谈判的前期成果将一切自动归零。中国经济发展“外溢效应”的红利,绝不会提供给对华经贸施压、甚至是发动贸易战的国家。

此轮中美磋商的相关细节有待双方最终确认,两国经贸关系前景仍有隐忧。

回顾过去几个月,中美经贸关系从紧张到缓和,从再紧张到再缓和。波动起伏的背后,凸显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我们也必须正视双边存在的分歧和风险。两国不可能通过几轮谈判就解决全部复杂问题和根本分歧。

尤其是,从特朗普政府经济团队看,对华利益诉求有显著不同,团队内部本身分歧难解。既有要求中国减少贸易顺差,进一步对美开放市场的主张,也甚至有遏制中国经济崛起的战略考虑。内部政见不统一,各方都希望在中美谈判中“分一杯羹”,满足自身国内政治利益需要,严重影响特朗普政府对华经贸政策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不排除美方再次变脸,抡起贸易保护大棒的可能性。为此,中方已经做出了最充分的准备,有决心和气魄、更有经验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