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耄耋老人的曠世奇戀,緣起隰縣進山中學……

霍州耄耋老人的曠世奇戀,緣起隰縣進山中學……

玉芝姓吳,山西霍縣(今霍州市)人,幼年父母雙亡,與爺爺相依為命。

1943年,15歲的她考入隰縣"進山中學",考試途中,路遇長她一歲的已婚青年郭俊,一見鍾情。兩人同窗三載,朝夕相伴,情意綿綿。1947年,郭俊從進山中學參加革命奔赴前線,吳玉芝以“我永遠等你”紙條送郭參軍,從此雙方多年互無音信。解放後,爺爺多次勸她出嫁,她拒不從命。多方奔走尋找她的“俊兄”無果,抑鬱不歡,淪落為精神病患者。終日唸叨著她的“俊兄”,常年浪跡四方,苦苦找尋。

蒼天不負有心人,三十八載後(1983年),55歲的她,在山西省洪洞縣趙城鎮石牌樓處,與她的“俊兄”邂逅。住院28天,精神恢復正常。為了不破壞“俊兄”的家庭,她忍痛割愛,再度“消失”於她“俊兄”的視線。

22年後,從北京傳回她的消息。此時,她“俊兄”的老伴已去世,欲與她牽手良緣,實現多年的夙願。然而,她為了她終生愛著的“俊兄”減少哀傷。竟不顧自己終年日夜的思念,不顧自己孤身在外、重病纏身,毅然回絕了她的“俊兄”的愛意。最終耗盡了自己的曠世愛情,懷著長達63年的情愫客死他鄉,終年77歲。

臨終,她仍不忘叮嚀她的“俊兄”,永遠健康,不要哀傷,再找個老伴。

霍州耄耋老人的曠世奇戀,緣起隰縣進山中學……

入學途中巧相識,同窗三載情意長

1943年,抗日戰爭如火如荼。16歲的郭俊,懷著對新思想、新知識的渴望,踏上了求學的道路。這天,他奔赴隰縣縣城,去看即將要開學的“進山中學”的入學考試成績榜。人流中,他感覺一位身材苗條、相貌俊秀的女子老是盯著他看。他雖然對那女子有點好感,但卻不敢對視。每當那女子看過來,他就害羞地把眼睛瞟向別處,極力躲閃。無意湊到一起,郭俊便隨口詢問那位老爺爺:“您也是來看榜的啊,考上了嗎?”老者自豪的用柺杖指者紅榜上的名字:“考上了,第10名。”巧了,郭俊是第9名。他順勢一看第10名:吳玉芝。由此開始了兩人長達60餘載的情感糾葛。

更巧的是,他們倆被分到了一個班裡。從此,兩人一起度過了長達5年的同窗生涯。期間,吳玉芝對他的好感越來越濃烈, 不是找他討論功課,就是交流思想。郭俊病了,吳玉芝跑前跑後地伺候。郭俊衣服髒了,吳玉芝連忙拿去洗乾淨。一個少女的心扉已向他展開。然而,郭俊已經在父母的包辦下結了婚。儘管當時的社會里,尚有一夫多妻現象存在,但郭俊已接受到了一夫一妻的進步思想,他一方面心裡渴望著與吳玉芝交往,一方面又痛苦地逃避著。為了躲避吳玉芝的感情,即使老師把他們分成同桌,他也偷偷跑去央求老師調換座位。吳玉芝是一個大膽追求愛情的新女性。雖然郭俊多次申明自己是已婚,但她卻說,“我不介意,願意跟你。”

在那一片白色恐怖籠罩的年代,他們暗暗接受到了校長趙宗復的革命教誨。

趙宗復是抗戰影片《特殊使命》的原型人物。解放前是我黨優秀的地下工作者。新中國成立後,趙宗復歷任山西省人民政府委員、文化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山西省文教廳長、山西大學黨組書記和副校長、太原工學院院長和黨委副書記、九三學社中央委員及山西省委員會副主委、山西省政協常委、山西省歷史學會理事等職。是我省一位傑出的革命家、教育家、歷史學家,被譽為新中國山西省教育奠基人。其早年在北京大學上學,1936年入黨。其父趙戴文,解放前曾任山西省主席,是閻錫山的老師。因為這層特殊的關係,我黨北方局派遣他回山西配合薄一波等同志的工作。趙宗覆在“進山中學”任校長期間,每天在早上學生練操完都要訓話:“昨天晚上,又有幾個學生失蹤,誰要私通共匪,小心你們的腦袋。”其實,失蹤的學生,正是他暗中組織,把進步學生送往了延安的。

在趙宗復的教誨下,郭俊一步步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霍州耄耋老人的曠世奇戀,緣起隰縣進山中學……

情妹送郎上戰場,三十七載望斷腸

1947年的春天,在校長趙宗復安排下,郭俊參加了太嶽大隊,擔任了陳庚四縱第10旅第一團的一個排長。就要奔赴前線了,吳玉芝依依不捨地送別郭俊。臨別時,吳玉芝塞給郭俊一長紙條,並再三叮囑他,現在不要看,等半路再看。老實的郭俊果真走了老半天,才打開那張已經揣得發熱的紙條。一看,他就驚呆了。上面只有短短的五個字:“我永遠等你”!那一刻,郭俊知道,從此不管結局如何,他的生命將緊緊地和這個女子聯繫在一起。

仗越打越多,郭俊也逐漸由排長、到連長,一直升為副團長。部隊攻下河南開封后,經過短暫休整,馬上又開赴前線參加“淮海戰役”。在一次劉伯承司令員親自主持的動員大會上,郭俊的表態發言,引起了劉伯承的注意。劉伯承看中了他的才氣,把他留給了河南軍管會,參加瞭解放區的管理工作。此後,擔任了河南大學醫學院一部的主任。抗美援朝期間,又任學校軍官會教官,帶領全校學生軍訓,為前線培養輸送人才。再後來,因為家庭原因,他由河南調回山西太鋼。至此,那個讓他牽腸掛肚的吳玉芝卻一直沒有杳無音信。

為了尋找吳玉芝,他多次趁工作、探親之餘,想方設法地尋找她的下落。當年只顧了學習、理想,竟然對吳玉芝的家庭情況一概不瞭解。只知道她小自己一歲,是霍縣人,從小父母雙亡,與爺爺相依為命。再詳細點的情況,再也不知道了。這給他的尋找加大了很大難度。多年來,無論是在河南期間,還是調回太原,為了尋找吳玉芝,他翻破了臨汾地圖,找遍了臨汾及霍縣各地吳姓村莊,汾西吳家嶺、浮山吳家坡、臨汾吳村……找了多少次,問了無數家,卻一直打聽不到與吳玉芝相關的任何蛛絲馬跡。儘管有賢妻相伴,兒女繞膝。但吳玉芝始終讓他牽腸掛肚,魂牽夢繞。

玉芝啊,你在哪裡?是工作了,成家了,還是……無數次的尋覓期盼,無數次的心底呼喚——玉芝,你還好嗎?

霍州耄耋老人的曠世奇戀,緣起隰縣進山中學……

天意冥冥巧相遇,夢中戀人淪瘋婆

原來,當年自郭俊參軍後,吳玉芝一直苦苦的等待著他的回來。吳玉芝的爺爺一再託人說媒,或給她找婆家,或讓她招親,她都一口回絕。一直等啊、盼啊、找啊。一直等到全國解放後,她仍多方打聽,卻始終沒有郭俊的消息。無盡的思念,痴痴的等候,始終沒有心上人的消息。漸漸地吳玉芝心裡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是不是他犧牲在前線了啊?就這樣,在種種猜測和無奈的等候無果後,為情所痴,後來病情愈來愈重,竟然淪落成了一個“瘋婆”。從此在洪洞一帶,多了一個沿街流浪的瘋婆子,瘋瘋癲癲到處尋找著一個叫“郭俊”的人。

霍州耄耋老人的曠世奇戀,緣起隰縣進山中學……

明大義悄然身退,暗思量好夢難圓

吳玉芝病好後,郭俊把她接回到自己的家中。面對沒有工作,沒有家庭,沒有親人,生活沒有來源的吳玉芝,一家老小都把她當親人來關照。郭俊的老伴董玉芝對吳玉芝更是愛護有加,象照護自己的親妹妹一樣地呵護著吳玉芝。當時郭俊家住得是窯洞,每天晚上,都是郭俊睡窯後面的小床,吳玉芝和郭俊的老伴睡土炕。通情達理的董玉芝一天當著郭俊和吳玉芝的面說,“我睡小床,你們倆睡炕吧。” 但是卻被吳玉芝拒絕了。吳玉芝多次表示,她來,不是為了與郭俊結婚的。她說,“能見到郭俊的面,我就心滿意足了。要是在舊社會,俊哪怕是娶了兩個夫人我也願意跟他一起過。現在是新社會了,新的婚姻制度是一夫一妻制。他是黨的幹部,我不能讓他犯錯誤。” 一天飯後,當著郭俊兩口子的面,吳玉芝又談起了這件事。她說,我不是來找郭俊結婚的,但是郭俊欠我的情。郭俊心裡“咯噔”一下,生怕吳玉芝說出什麼意外的話來。正當他心裡忐忑不安時,吳玉芝繼續說,“郭大哥是個好人。我們上學期間並沒有發生什麼越軌之事。他欠我的情,是因為上學時,我親過他兩次,他一次也沒有親過我。” 這話一說,一旁正在收拾屋子郭俊老伴,默默地走出門外,為這個痴情女子和郭俊留下了單獨說話的空間。已經是50多歲的郭俊,害羞地親了兩下吳玉芝的臉頰。吳玉芝撒嬌地問郭俊:“就只親兩下啊,這麼多年了,你要出利息。” 頓時說的郭俊心酸不已,無言以對。吳玉芝問他:“怎麼我大姐(指郭俊老伴)的名字和我一樣啊?” 郭俊回答:“那年在太原給老伴上戶口,報名時下意識地把你的名字給報上去了。” 簡單的回答中,透露出郭俊無限的思念之情。

在郭俊家住的這幾天裡,吳玉芝身體逐漸恢復,看著和和睦睦的一家人,她心裡半是欣慰,半是忐忑。欣慰的是,等待了幾十年的郭俊終於找到了;忐忑的是,自己不能老這樣待在這個家裡。

在郭俊家住了7天后,吳玉芝突然悄無聲息地離開郭俊,不知去向。

這一別,又是22年。

時間轉眼到了2005年,在郭俊老伴去世後的一個偶然的機會,郭俊才知道那年吳玉芝離開他家後,入了教會。後來,教會派她去北京學醫,學成後在北京當了大夫,退休後住在北京朝陽區某敬老院,一直孤身一人。

老伴去世後,75歲的郭俊住進了臨汾夕陽紅老年公寓。得知吳玉芝的近況,他急忙寫信懇求吳玉芝回來,和他一起生活。奇怪的是,他這一要求,竟遭到吳玉芝的婉言拒絕。老年公寓的老夥伴們知道這事後,就鼓勵他去北京與吳玉芝團聚。郭俊一想,也是這個理,只要能生活在一起,在臨汾、在北京都是一樣。於是,他一門心思打算去北京。但家中孩子再三挽留說,大夏天的,天氣熱,等涼快了再去。轉眼到秋天,郭俊不斷催著要去北京。孩子又說讓他買身新衣服,等買好衣服,裝扮得“精精神神的”再去。如此種種,以各種理由阻擋他去北京的行程。沒過幾天,新衣服買好後,實在沒有阻擋理由的孩子們才告訴他實情:吳玉芝已經於6月5日去世了。

霍州耄耋老人的曠世奇戀,緣起隰縣進山中學……

六十三載苦思念,盼來遺書慰殘年

聽到吳玉芝已去世的消息,無疑晴天霹靂,郭俊頓時目瞪口呆, 老淚縱橫。隨後孩子們把吳玉芝的部分遺物,以及吳玉芝寫給他的遺書,交到他手中。吳玉芝在寫給他的遺書中寫道:

“俊兄:我的時間已經不多了,為了減少你的悲痛,覺得不見你為好。在學生期間集體像中選洗了我的頭像留給你作紀念,顏色是用現科技辦法加上去的,希望你能喜歡。祝你永遠健康。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條件下找個老伴。我死後也能心安,不必為我姐和我的離去而永久哀傷。別了。日夜想念你的 吳玉芝 2005年5月10日。”

孩子們告訴郭俊。多年來,吳玉芝一直暗中關注著郭俊生活狀況。自2005年與吳玉芝取得聯繫後,吳玉芝不是不想回臨汾,她時刻都想著要回來與郭俊團聚。但吳玉芝知道自己身患肝癌,考慮到郭俊伺侯了幾年的老伴剛剛去世,不忍心讓他再受累。同時也為了不讓郭俊再次經受失去親人的痛苦,就狠著心隱瞞了自己的病情,拒絕了他一起生活的請求。

玉芝走了,帶走了思念,留下了感動和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