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一個縣,人口約7萬,與陝西省僅一河之隔!

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大寧縣來說,人口約為7萬人,為山西省人口最少的縣之一。大寧縣位於山西省呂梁山南端,北與永和縣接壤,南同吉縣毗連,東與蒲縣、隰縣為鄰,西與陝西省延長縣僅一河之隔!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約7萬,與陝西省僅一河之隔!

首先,大寧縣,隸屬於山西省臨汾市。在地理位置上,大寧縣位於山西省呂梁山南端,北與永和縣接壤,南同吉縣毗連,東與蒲縣、隰縣為鄰,西與陝西延長縣隔黃河相望,也即與陝西省僅有一河之隔,這無疑是非常近的距離了。就大寧縣的歷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晉國(前1033年—前349年),周朝的諸侯國,周初被周天子封為侯爵,姬姓晉氏,首任國君唐叔虞為周武王姬發之子。到了戰國時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大寧縣一帶成為魏國的疆域。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公元前403年魏文侯被周威烈王冊封為侯。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約7萬,與陝西省僅一河之隔!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臨汾市大寧縣一帶屬於河東郡這一建制。三國這一歷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大寧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北魏時期,在今縣城西設立五城縣、郡。東魏興和年間廢。北周武帝保定元年(561年),正式設立大寧縣,取義大吉大寧。對於大寧縣這一縣名,無疑寄託了當時人們的美好寓意。在此基礎上,大寧縣這一建制始於公元561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了。公元600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大寧縣治自今吉縣境徙今縣城,屬南汾州。大業二年(606年)廢入仵城縣。

山西省一個縣,人口約7萬,與陝西省僅一河之隔!

最後,唐朝建立後,恢復了大寧縣這一建制。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在位時,大寧縣屬隰州。公元1266年,大寧縣廢入隰川縣。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恢復了大寧縣這一建制。到了1912年,大寧縣屬河東道。1928年,大寧縣直屬於山西省。1958年,大寧縣廢入隰寧縣。三年後,又恢復了大寧縣的建制。由此,在歷史上,大寧縣人口較少等因素,所以在建制變化上比較頻繁。1967年,大寧縣屬晉南地區。1970年,大寧縣屬臨汾地區。到了2000年,撤銷臨汾地區,設立地級臨汾市,大寧縣屬之至今。截至2018年底,大寧縣總面積達967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7萬人。由此,大寧縣是山西省人口最少的縣之一。對此,你怎麼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