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樹下的牛頓,一位從“笨蛋”到“天才”的科學家

人們往往傾向於把科學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偉大科學家看作是天才和聖人,無數榮譽和光環圍繞著他們,各種奇聞軼事也為他們賦予了傳奇的色彩。

關於艾薩克·牛頓最廣為人熟知的傳聞,想必非“蘋果落地”事件莫屬了。傳說1665年秋季,牛頓坐在自家院中的蘋果樹下苦思著行星繞日運動的原因時,一隻蘋果恰巧落下來,他從蘋果落地這一自然現象中獲得了頓悟,發現了萬有引力。

蘋果樹下的牛頓,一位從“笨蛋”到“天才”的科學家

牛頓作為英國偉大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和自然哲學家,其研究領域包括了物理學、數學、天文學、神學、自然哲學和鍊金術。在邁克爾·懷特所著的《100位傑出人物》一書中,艾薩克·牛頓(1642~1727年)被列為最具影響力人物之第二,排在穆罕默德之後,耶穌基督之前。但小時候的牛頓,卻是同學們眼中的“小笨蛋”。

“小笨蛋”並不笨

1643年1月4日,隨著一聲嘹亮的啼哭聲,在英格蘭林肯郡鄉下的一個小村落裡,艾薩克·牛頓出生了。他迫不及待的到來終於為這個死氣沉沉的家帶來了一絲喜悅,因為在他早產前3個月,他的父親就去世了。

等到小牛頓3歲時,他的母親就改嫁了一位牧師,並把他託付給了他的外祖母瑪傑裡·艾斯庫。5歲時,小牛頓正式被送去學校接受正規教育。因為是早產兒,小牛頓在同齡人中也顯得非常瘦小,加上家庭的變故,使得小牛頓沉默寡言、性格靦腆。

少年時的牛頓,是同學們口中的“笨蛋”。他成績一般,相貌平平,甚至在同學們眼中,他反應遲鈍,大家都不喜歡他,以至於他愛讀書,喜歡發明創造的小優點也被大家忽略。

在生活中,他也經常做一些“愚蠢”的事,成為大家的笑柄。相傳有一次,他一邊讀書,一邊煮雞蛋,等他揭開鍋想吃雞蛋時,卻發現鍋裡竟然是一隻懷錶。

雖然成績平平,又備受同學們的冷落,但牛頓並沒有自暴自棄,依然堅持讀書和發明創造。他最喜歡看一些介紹各種簡單機械模型製作方法的讀物,從中受到啟發,並自己動手製作。比如他做的燈籠在風箏的牽引下上了天,他精心製作的水漏,計時準確。簡單的材料,經他之手就變成了精細又別緻的小玩意。

蘋果樹下的牛頓,一位從“笨蛋”到“天才”的科學家

1654年,牛頓進了離家有十幾公里的金格斯皇家中學讀書。其間,他的母親再度守寡,迫於生活的困難,牛頓在母親的施壓下停學在家務農,挑起家庭的重擔。雖然順從了母親的意思,但耕作工作讓牛頓相當不快樂。所幸,牛頓愛讀書、喜歡發明的優點得到了金格斯皇家中學的校長亨利·斯托克斯的賞識,在校長的勸說下,牛頓又被送回了學校完成他的學業。

1661年6月3日,他進入了劍橋大學的三一學院。在那裡,他接受了諸如亞里士多德、笛卡爾以及伽利略、哥白尼和開普勒等更先進的思想教育。從此,一位“笨蛋”給全世界上演了一場精彩的蛻變。

“開掛”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1665年,暢遊在知識的海洋中無法自拔的牛頓獲得了學位,並發現了廣義二項式定理,而且開始著手發展一套新的數學理論,也就是後來為世人所熟知的微積分學。由於倫敦大瘟疫橫行,原本繼續在校研究的計劃不得不擱淺。但牛頓並沒有放棄對真理的追求,在此後兩年裡,繼續在家中研究微積分學、光學和萬有引力定律。

1687年,牛頓發表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並在其中對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進行了描述。這部作品是第一次科學革命的集大成之作,它在物理學、數學、天文學和哲學等領域產生了巨大影響,奠定了此後三個世紀裡物理世界的科學觀點,併成為了現代工程學的基礎。牛頓也因此在科學界聲名鵲起,開啟了“開掛”的人生。

蘋果樹下的牛頓,一位從“笨蛋”到“天才”的科學家

在力學上,牛頓闡明瞭動量和角動量守恆的原理,提出牛頓運動定律。

在光學上,他發明了反射望遠鏡,並基於對三稜鏡將白光發散成可見光譜的觀察,發展出了顏色理論。他還系統地表述了冷卻定律,並研究了音速。

在數學上,牛頓與戈特弗裡德·威廉·萊布尼茨分享了發展出微積分學的榮譽。他也證明了廣義二項式定理,提出了“牛頓法”以趨近函數的零點,併為冪級數的研究做出了貢獻。

牛頓一生科學貢獻卓越,智商290的他是近代科學的鼻祖,除了力學、光學、數學上的成就外,在哲學、天文和經濟學方面他也有涉獵,併成就斐然。

1705年,牛頓被安妮女王封為爵士,並被世人讚譽為“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天才”。

從笨蛋到天才,你缺了什麼?

風吹葉落、四季更替、生老病死等等諸多自然現象,在我們普通人的眼中可能認為世界本該如此,從來不會思考為什麼會存在這些現象,當然也不排除有些人會去思考為什麼,但若對真理苦苦“求而不得”之後,便會拂袖而去了。只有極少數人會一直鍥而不捨,窮其一生也要追尋真理,像牛頓這般,追尋到了真理的人,我們就稱之為天才。

蘋果樹下的牛頓,一位從“笨蛋”到“天才”的科學家

可牛頓小時候也很平凡,甚至被同學們稱為“笨蛋”。那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從笨蛋到天才你到底缺了什麼呢?

我想一項偉大的理論成果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成為芸芸眾生中的天才,你就必須付出千倍萬倍的努力,承受失敗的打擊並一次次戰勝過去的自己,簡而言之也就是要有堅持不懈的努力。

你可能會想,我已經很努力了,但仍然總是事不如願,所謂的天才至少都有1%的天賦吧。一針見血,戳中要害。

天才一開始都是常人,但並不是常人都能成為天才,天才異於常人之處,就在於看到蘋果自然落地時的頓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