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树下的牛顿,一位从“笨蛋”到“天才”的科学家

人们往往倾向于把科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科学家看作是天才和圣人,无数荣誉和光环围绕着他们,各种奇闻轶事也为他们赋予了传奇的色彩。

关于艾萨克·牛顿最广为人熟知的传闻,想必非“苹果落地”事件莫属了。传说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时,一只苹果恰巧落下来,他从苹果落地这一自然现象中获得了顿悟,发现了万有引力。

苹果树下的牛顿,一位从“笨蛋”到“天才”的科学家

牛顿作为英国伟大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和自然哲学家,其研究领域包括了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神学、自然哲学和炼金术。在迈克尔·怀特所著的《100位杰出人物》一书中,艾萨克·牛顿(1642~1727年)被列为最具影响力人物之第二,排在穆罕默德之后,耶稣基督之前。但小时候的牛顿,却是同学们眼中的“小笨蛋”。

“小笨蛋”并不笨

1643年1月4日,随着一声嘹亮的啼哭声,在英格兰林肯郡乡下的一个小村落里,艾萨克·牛顿出生了。他迫不及待的到来终于为这个死气沉沉的家带来了一丝喜悦,因为在他早产前3个月,他的父亲就去世了。

等到小牛顿3岁时,他的母亲就改嫁了一位牧师,并把他托付给了他的外祖母玛杰里·艾斯库。5岁时,小牛顿正式被送去学校接受正规教育。因为是早产儿,小牛顿在同龄人中也显得非常瘦小,加上家庭的变故,使得小牛顿沉默寡言、性格腼腆。

少年时的牛顿,是同学们口中的“笨蛋”。他成绩一般,相貌平平,甚至在同学们眼中,他反应迟钝,大家都不喜欢他,以至于他爱读书,喜欢发明创造的小优点也被大家忽略。

在生活中,他也经常做一些“愚蠢”的事,成为大家的笑柄。相传有一次,他一边读书,一边煮鸡蛋,等他揭开锅想吃鸡蛋时,却发现锅里竟然是一只怀表。

虽然成绩平平,又备受同学们的冷落,但牛顿并没有自暴自弃,依然坚持读书和发明创造。他最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从中受到启发,并自己动手制作。比如他做的灯笼在风筝的牵引下上了天,他精心制作的水漏,计时准确。简单的材料,经他之手就变成了精细又别致的小玩意。

苹果树下的牛顿,一位从“笨蛋”到“天才”的科学家

1654年,牛顿进了离家有十几公里的金格斯皇家中学读书。其间,他的母亲再度守寡,迫于生活的困难,牛顿在母亲的施压下停学在家务农,挑起家庭的重担。虽然顺从了母亲的意思,但耕作工作让牛顿相当不快乐。所幸,牛顿爱读书、喜欢发明的优点得到了金格斯皇家中学的校长亨利·斯托克斯的赏识,在校长的劝说下,牛顿又被送回了学校完成他的学业。

1661年6月3日,他进入了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在那里,他接受了诸如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以及伽利略、哥白尼和开普勒等更先进的思想教育。从此,一位“笨蛋”给全世界上演了一场精彩的蜕变。

“开挂”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1665年,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无法自拔的牛顿获得了学位,并发现了广义二项式定理,而且开始着手发展一套新的数学理论,也就是后来为世人所熟知的微积分学。由于伦敦大瘟疫横行,原本继续在校研究的计划不得不搁浅。但牛顿并没有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在此后两年里,继续在家中研究微积分学、光学和万有引力定律。

1687年,牛顿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并在其中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部作品是第一次科学革命的集大成之作,它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和哲学等领域产生了巨大影响,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牛顿也因此在科学界声名鹊起,开启了“开挂”的人生。

苹果树下的牛顿,一位从“笨蛋”到“天才”的科学家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提出牛顿运动定律。

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做出了贡献。

牛顿一生科学贡献卓越,智商290的他是近代科学的鼻祖,除了力学、光学、数学上的成就外,在哲学、天文和经济学方面他也有涉猎,并成就斐然。

1705年,牛顿被安妮女王封为爵士,并被世人赞誉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天才”。

从笨蛋到天才,你缺了什么?

风吹叶落、四季更替、生老病死等等诸多自然现象,在我们普通人的眼中可能认为世界本该如此,从来不会思考为什么会存在这些现象,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会去思考为什么,但若对真理苦苦“求而不得”之后,便会拂袖而去了。只有极少数人会一直锲而不舍,穷其一生也要追寻真理,像牛顿这般,追寻到了真理的人,我们就称之为天才。

苹果树下的牛顿,一位从“笨蛋”到“天才”的科学家

可牛顿小时候也很平凡,甚至被同学们称为“笨蛋”。那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从笨蛋到天才你到底缺了什么呢?

我想一项伟大的理论成果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成为芸芸众生中的天才,你就必须付出千倍万倍的努力,承受失败的打击并一次次战胜过去的自己,简而言之也就是要有坚持不懈的努力。

你可能会想,我已经很努力了,但仍然总是事不如愿,所谓的天才至少都有1%的天赋吧。一针见血,戳中要害。

天才一开始都是常人,但并不是常人都能成为天才,天才异于常人之处,就在于看到苹果自然落地时的顿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