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頓:說最狠的話,幹最狠的架,不服氣你過來啊!

圖侵刪


在中小學教科書中,我們們肯定不止一次接觸到牛頓這一非同凡響的名字。正如人們所熟知的那樣,他是英國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


說起牛頓的故事,最家喻戶曉的、最典型的就是說他因為看到蘋果落地而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這個故事不僅在成人世界流傳很廣,甚至還被選入了很多兒童讀物裡。

牛頓:說最狠的話,幹最狠的架,不服氣你過來啊!

其實只要稍加考證,我們就會發現這個故事並不靠譜。因為他並沒有實實在在的記載,而只是來自科學圈子之外的道聽途說。它的始作俑者是牛頓的"小迷弟"伏爾泰了。伏爾泰是啟蒙時代的大名鼎鼎的思想家,在整個西方世界都有很強的號召力。不過論起來伏爾泰卻是牛頓晚輩,也是他的鐵桿粉絲,他們相差57歲。

不管這個故事靠譜與否,至少人們愛聽,也算牛頓成名因素之一。也正是在這個故事,牛頓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和人設——一位不食人間煙火的天才科學家的形象。


然而,真實的牛頓可能會"閃了你的腰"。

1642年的聖誕節前夜,在英格蘭林肯郡沃爾斯索浦的一個農民家庭裡,牛頓誕生了。牛頓是一個早產兒,出生時只有3磅重,加上家庭條件不好,童年時期的牛頓是個小個子,身體不好。一天在上學路上,一個同學欺負他,踢了他的肚子,牛頓做的既不是直接還手,也不是和這個同學理論,而是默默地在心裡憋了一口氣,該怎麼上課怎麼上課,但在放學以後,他把這個人叫到沒人的地方,狠狠地打了一架。雖然牛頓沒這個人健壯,但他鬥志昂揚、意志堅決,一直打到對手趴在地上求饒。從此牛頓在學校就以"狠",出了名。

牛頓:說最狠的話,幹最狠的架,不服氣你過來啊!

同樣在科學上,牛頓也是 "狠"人一個。只要事關自己的名譽和地位,他都要一爭高下。如果是有人敢於對他確信的觀點提出質疑,他輕則冷嘲熱諷,重則破口大罵。注意:破口大罵這四個字,可是我查證的書裡的原文。牛頓同時代的很多科學家都見過他罵人的功夫,因此也難怪霍金在《時間簡史》裡評論牛頓的時候,說他不是個討人喜歡的人物。

當然,說到牛頓在科學界"幹架"史,就一定要提一提胡克這位科學家。


牛頓:說最狠的話,幹最狠的架,不服氣你過來啊!

說起來,這位胡克大家肯定知道。我們中學的時候都學過,彈簧的彈力和彈簧長度變形的量成正比。這個規律就是胡克發現的。除此以外,胡克在光學、力學、建築學方面也都有一定成就,早在牛頓還是一位大學生的時候,胡克就已經是皇家學會的實驗主任了。

牛頓和胡克最出名的梗,當屬"百年一罵"。有一句名言,在很多科學家獲得成就時都會說——我只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身上。但大家有所不知,這句話起初是罵人的。

怎麼回事呢?事情的起因是牛頓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的會員。按照常規的做法,他給學會遞交了一篇證明光是由粒子組成的論文。結果遭到了胡克的反對。

胡克之所以反對牛頓的論文,最初是出於學術觀點的討論。牛頓說光是由粒子組成的,而胡克則認為光是一種波。放到現在,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就是倆人都對。我們知道:有個詞叫波粒二象性,簡單說,就是光和我們看到宏觀層面的東西不一樣,它同時具有波和粒子的兩種屬性,它既是波又是粒子。只可惜,這個現象直到牛頓和胡克這二位都過世了二百多年,到了二十世紀初才被人們發現,但在當年這可就成了一個著名的歷史公案。

牛頓:說最狠的話,幹最狠的架,不服氣你過來啊!

這場公案爭鬥到最後越來越白熱化。胡克覺得丟面子,指責牛頓的很多內容是抄襲他的論文;要知道,科學家們都把自己的學術論文當"親兒子"一樣,現在有人說你兒子不是親生的,而是這個人的,那還不直接炸了鍋。牛頓壓住怒火用嘲諷的語氣在回信裡寫下了那句著名的話:假如我看得比較遠,是因為我站在你們這些巨人的肩膀上。要說這話可真是罵人不帶髒字,因為當時的人都知道:胡克不僅不是什麼巨人,他還是個有點駝背的矮子。這相當於把胡克的觀點,連同他整個人都罵了一通。


從此,牛頓和胡克就走上相愛相殺的不歸路,他們的恩怨一直持續到胡克1703年過世都沒有完結。牛頓不僅活得比他長,後來還當上了皇家學會的會長。在這以後,牛頓解散了學會里的胡克實驗室和胡克圖書館,連胡克的手稿和文章都差點被牛頓銷燬。幸好皇家學院的人及時阻止,恐怕我們今天在翻看當年科學史有關篇章的時候,就要缺失很多頁了。所以說牛頓真是狠人一個。

牛頓:說最狠的話,幹最狠的架,不服氣你過來啊!

圖 左為牛頓,右為萊布尼茨

除此之外,牛頓和很多同時代的科學家,都幹過仗。他有意識地報復了皇家天文學家約翰·夫萊姆斯梯德,又與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發生了更為嚴重的衝突。萊布尼茨和牛頓各自爭論誰創造了微積分,儘管牛頓發現微積分要比萊布尼茨早若干年,但他很晚才出版自己的著作。於是,誰是微積分的第一創造者,成了當時科學界爭吵的一件大事。

說實話,牛頓的"戰鬥民族人設"很毀三觀。不過要是知道了牛頓的悲慘童年,也許大家或多或少的能理解牛頓。

牛頓:說最狠的話,幹最狠的架,不服氣你過來啊!

牛頓出生前三個月父親便去世了。在他兩歲時,母親改嫁。從此牛頓便由外祖母撫養。對兩歲的牛頓來說,彷彿全世界都拋棄了他,陪在他身邊除了相依為命的外祖母,只剩下貧窮和失落,以至於童年開始牛頓對世界就充滿了怨恨。牛頓私人助理孔杜伊特有一段話,特別精闢。他說"牛頓從學業生涯開始,就在怨恨之心和競爭之念這兩大力量驅使下,一門心思要超過其他所有人"。

他只是想通過證明比別人強,以此在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罷了。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牛津通識讀本》

·[英國] 羅布·艾利夫《牛頓新傳》

·斯蒂芬·霍金《時間簡史》


更多牛頓的故事,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牛頓”即可查看


牛頓:說最狠的話,幹最狠的架,不服氣你過來啊!


牛頓:說最狠的話,幹最狠的架,不服氣你過來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