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缘自魏特琳女士的找寻

文|夏夜飞行器

一趟缘自魏特琳女士的找寻
一趟缘自魏特琳女士的找寻
一趟缘自魏特琳女士的找寻

2009年5月12日下午,我挤在从北川老县城回永兴板房的祭奠班车上,一个大嫂突然说起了下午的地震,她说是5点48分,听到咯噔一声。是吗?地震了吗?我一时糊涂起来,想起来,那时候,我应该在出县城的路上,第一次要上坡的时候,因为前天晚上只睡了一个小时,加上在路上站了一天,我当时觉得极困,于是走到路边的乱石中,抽完一支烟,然后打了个盹,突然听到旁边打电话的少年声音特别大,被吵醒过来了,张开眼睛的时候,一时恍惚,觉得过了好长好长。然后我就继续赶路。周围的人们,也并没有异样,感觉到余震的那位大嫂,似乎在说一件平白无淡的往事。确实,余震对于他们来说,并不新鲜。惊慌也没有用。大家的沉默,在我这里,我更愿意将其理解成一种无力感。

一趟缘自魏特琳女士的找寻

但无力感的产生之前,很可能却是施与。可当你发现自己面对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们,却无计可施时,深刻的无力感就来了。这种无力感,我最初的感受来自于日渐年迈的父母,作为日渐成年的子女,一定能感受得到,曾经顶天立地的父母,如今却只能默默地作为看客,对于我们的人生,他们已经不能再做出安排和指点了,那些不经意间流露的失落感,常常会像过电般流过我的全身。

但真正让绝望的无力感,则来自于2年前看的一个电影,《南京》。其中的魏特琳女士(华群),所在的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是专门收容妇女难民的难民所,作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务主任,她就像观世音菩萨那样,拯救、庇护了那么多中国女子。但看到电影结束时的字幕,我却惊呆了,原来她自己得了严重的精神忧郁症,在回美国的途中自杀过,被救了过来,但回到美国,再次自杀,离开了人间。她那么决绝的赴死,让我产生不寒而栗的悲伤,在她的身上,我感觉到了人心面临巨大的苦难时,被击穿的黑洞,是多么地可怕。这样的黑洞,不仅存在于受害者、弱者身上,也一样存在于那些施与者、强者、拯救者的身上。

一趟缘自魏特琳女士的找寻

那么在2008,最大的苦难,莫过于5·12大地震。“和这里的山一座座的崩塌一样,现在,这里的人心,也崩塌了,重建家园,首先还得重建人心”,这是长沙的心理咨询师张玲去年在红白镇时的第一感触。我想,这是很多人的共识,无论是媒体还是政府,都把“心理援助”、“心理干预”这样的词汇,播放得十分响亮。但在我们这样的文化传统下,大家其实还是不愿意屈尊于一个一个的人,或者说普通人,地震有很多明星人物,很多模范,很多典型,但要耐心细致地回到个人,还是那么地困难。分发牛奶可以统一,计算补助可以统一,分配房屋可以统一,转播晚会也可以统一,但关于人心的抚慰和疗伤,却是不能的。我所碰到刘猛、董文、张玲、史占彪、傅胜春、赵欢、都江,还有马重祎、雷梅、小胖、赵垒、邹芳伟、王永强、老龙、老张……无论是心理咨询师,还是志愿者,他们面对的,就是一张张具体的面孔,他们自己也是那么地独一无二。

一趟缘自魏特琳女士的找寻

人的尊严,就是建立在这样的独一无二之上。人的痛苦,也是如此。我不敢和他们谈太多我所理解的魏特琳,因为负面情绪会传染。因为我知道,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很苦恼的,他们不是上帝,他们只是志愿者,只是心理医生,但复杂暧昧的现实,却让他们不得不去承担那些苦难和麻烦。刘猛自己有癫痫病,他的团队每天只有50元的伙食费。中科院心理援助北川站站长史占彪博士告诉我,有7个心理援助站的他们,从去年到现在,从未在民政部、卫生部和其他部委拿过一分钱,也没在四川省拿过一分钱用作心理服务的经费,“要做那么多事,中科院自己提供的这点科研经费哪能够”,但“向政府哭穷,又不合适”,在大城市里每小时收费至少300元的心理咨询师们,在这边拿的是每天15块的生活补贴,而且大多也不能报销回家的路费。今天的灾区,四处都是工地,修路,修房子,但修心的人们,却是如此捉襟见肘,如此疲惫不堪。当现世安好天下太平时,我们也许可以粗糙地对待自己的内心,但它伤痕累累的时候呢?

一趟缘自魏特琳女士的找寻

5月12日,我拖着沉重的步履,走在北川县城的街道上,满街的丁香花正在盛开,散发出浓浓的香气,我知道,很多人在怀念这种熟悉的味道,就好像我们自己,常常怀念母亲身上的汗味一样,每个母亲的味道是不一样的,走散的孩子必须找到自己的母亲才会停止哭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