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倫通”真要來了!中國金融市場這塊蛋糕如何分享?

點擊上方“國際銳評”關注我們

“沪伦通”真要来了!中国金融市场这块蛋糕如何分享?

在近日舉行的第15屆上海衍生品市場論壇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爭取今年年底前推出“滬倫通”首款產品,邁出世界最大的新興市場與最悠久的國際成熟市場對接的第一步。這也預示著中國金融開放正在進入快車道。

在4月份的博鰲亞洲論壇上,習近平主席宣佈中國將大幅放寬包括銀行業在內的市場準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人民銀行和各金融監管部門正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大幅度放開金融業對外開放,提升國際競爭力,加快國際化步伐。“滬倫通”就是在這樣大背景下推出的一個重大舉措。

“沪伦通”真要来了!中国金融市场这块蛋糕如何分享?

所謂“滬倫通”,是指上海證券交易所和倫敦證券交易所股票市場的互聯互通。此前,中國通過在2014年和2016年分別開通“深港通”和“滬港通”,完成了內地股市與香港市場的互聯互通,增強了證劵市場在香港和內地企業之間的融資融券的能力。而“滬倫通”的意義在於,它是中國與西方老牌證券強國的首次對接,無疑會使中國的證券市場更加國際化、法制化。此外,“滬倫通”可以用美元、英鎊和人民幣交易,也有利於人民幣的國際化和國際資本市場的穩定。對英國企業而言,則可借“滬倫通”更深入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獲得更大的發展機遇。而國際投資者可通過“滬倫通”獲得更方便的資金支持,增加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機會。

今年以來,從首個對外開放的期貨品種——原油期貨順利上市,到首批226支A股正式納入MSCI(明晟)指數,再到首款“滬倫通”產品預期年底推出,中國資本市場正在不斷創造新的改革開放成果。此外,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將證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上限放寬至51%,不再要求合資證券公司境內股東至少有一家是證券公司等措施,都將會使境外金融企業更加方便地進入中國。

“沪伦通”真要来了!中国金融市场这块蛋糕如何分享?

其實,境外公司最為垂涎的正是中國巨大的金融市場和利潤空間。2005年以來,中國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由4%逐年增長,並在2015年達到8.4%,在短短十年之內翻了不止一番。根據《財富》公佈的2017年世界500強數據,中國的工農中建四大行全部位列世界最賺錢公司的前五名。美國的最大銀行美國銀行的利潤只有工行銀行的42%左右。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金融市場無疑是一個可以分享的巨大蛋糕。

從中國角度來看,金融業擴大開放勢在必行,尤其是借鑑國外成熟的經驗、化解金融風險已經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挑戰。借鑑發達國家先進的管理經驗,儘快完善中國的金融體系,無疑是一條被中國經濟發展經驗所驗證的可行之路。

央行行長易綱表示,下一步中國將遵循以下三條原則推進金融業對外開放,一是准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原則;二是金融業對外開放將與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和資本項目可兌換進程相互配合,共同推進;三是在開放的同時,要重視防範金融風險,要使金融監管能力與金融開放度相匹配。

上面提到的第三條,恰恰是中國金融對外開放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如何把握好其中的度考驗著監管部門。但是,“站在岸邊永遠學不會游泳”,金融全球化已經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大潮流大趨勢。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相關監管部門的統籌協調,金融業抗風險能力也在不斷增強。真正要落實的,就是在工作中切實落實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這一理念。

同時,在放寬外資准入和業務範圍的同時,加強對企業審慎監管,不僅是避免跨市場、跨產品的風險傳染,更重要的是保障資金安全,強化金融安全,為國際資金提供避風港。對外資企業來說,中國經濟增速保持平穩,產業結構繼續優化,投資增長緩中趨穩,國際收支總體平衡,金融行業自然蘊藏著更大機遇。

歡迎發表評論,期待您的真知灼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