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德競賽瞄準高端製造與人工智能……跟上確定性投資機會!

中美德競賽瞄準高端製造與人工智能……跟上確定性投資機會!

在全球股票市場再次系統下挫背景下,中美德在高科技領域的競爭讓私募股權基金清晰看到了,高端製造與人工智能產業是未來確定性最強的投資領域。

白宮宣佈對500億美元含有“重要工業技術”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25%的關稅後,再加之意大利政局動盪抬升市場避險情緒,全球股票市場受到極大擾動。

週二,美國三大股指集體下跌,金融股領跌。道指收跌近400點或1.58%,報24361.45點;納指收跌0.5%,報7396.59點;標普500指數收跌1.16%,報2689.86點。道指和標普500指數均創一個多月以來最大單日跌幅。週三,滬指報3041.44,跌2.53%;深成指報10105.79,跌2.35%;創業板指報1726.22,跌2.67%。上證指數收盤創2016年10月以來新低。

中美德競賽瞄準高端製造與人工智能……跟上確定性投資機會!

二、對中國高科技及製造專業留學生實施簽證限制

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國務院週二(29日)表示,特朗普政府計劃縮短髮給中國公民的某些簽證的有效期。報道稱,特朗普正努力對涉“竊取美國知識產權”的北京發起打擊。

美國國務院表示,簽證的申請過程本身不會改變。但根據新政策,美國領事官員可能會限制簽證有效期,不再像通常那樣儘可能大的放寬期限。相關變化將於6月11日開始生效。

美國國務院沒有提供具體細節。根據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收到的指示,若中國研究生在機器人、航空和高科技製造業等領域學習,他們的簽證期效將被限制為一年。報道稱,以上這些研究領域被中國列為“中國製造2025”計劃的重點。

此外,據該指示,如果中國公民在屬於美國商務部的特別審查名單內的實體機構擔任研究人員或經理,他們將需要來自多個美國機構的特別許可。這名官員說,在簽證申請中,這些許可預計將花費數月時間。

報道稱,特朗普在12月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文件中曾預示了這些變化。該文件稱,美國將審查並收緊簽證程序,以“減少非傳統情報收集者的經濟盜竊行為”。文件特別提到可能限制外國學生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簽證。

透過此事件,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對中國製造2025和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表現出極大的不安。而通過計劃對中國高科技及製造專業留學生實施簽證限制,以此想延緩中國在這些領域的發展,顯然並不現實。只能說明,美國自身更加的不自信。換一個角度,我們又可以看出,這些領域是未來最為確定的投資價值領域所在。

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靜待中國的後續反擊

5月30日,據海關總署網站30日公告,根據《進境動植物檢疫審批管理辦法》(質檢總局令第25號公佈,質檢總局令第170號、海關總署令第238號修改),經風險評估,決定自2018年6月1日起,取消對部分產品實施進境動植物檢疫審批。

四、圍繞人工智能,中德兩國間科技競賽已經開始

也就在週二,結束為期兩天的訪華行程後,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返回德國,於當地時間5月29日在總理府舉行“人工智能峰會”,親自與德國科技和企業領域的頂尖專家商討對策。

據報道,這次峰會將為德國的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確定方向,德國政府也將增加投資予以支持。德媒稱,德中兩國間的科技競賽已經開始。

中美德競賽瞄準高端製造與人工智能……跟上確定性投資機會!

據英國路透社報道,默克爾在到訪了中國深圳後表示震撼,這個昔日的小漁村如今一躍成為中國的科技中心,其創新速度將德國遠遠甩在了身後。早在訪華前,默克爾就表示:“我非常有興趣訪問這座充滿活力的城市,許多德國公司也把它們的總部和生產基地設在那裡。”

對此,德國媒體和專家也紛紛就中國在科技方面取得的長足發展提出警告,認為德國需要加快自身發展速度,畢竟,“德國是創新之國,中國是世界工廠”這樣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中美德競賽瞄準高端製造與人工智能……跟上確定性投資機會!

西班牙《國家報》網站的報道認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嘗試,如研發無人駕駛船舶、在一些最擁堵的城市開發用於指揮交通的人工智能系統等,都使得中國正在成為人工智能的行業領軍者。

德國《經濟週刊》網站刊文稱,人工智能在許多行業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已經準備到2025年時,在人工智能方面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根據中國的想法,屆時該領域的國內產值應該達到約合510億歐元(1歐元約合7.4元人民幣)。德國,也必須在這個領域快速推進發展。

報道稱,在把人工智能應用到軍事技術方面,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競爭已經變得緊張。但中國對這項未來技術的大量投資也給外國企業帶來吸引力。德國智庫一名專家表示,德國目前在AI領域不僅落後於中美兩國,甚至不如芬蘭,“現在已到德國政府制定AI戰略的緊要關頭!”

五、聚焦關鍵核心技術,跟上高端製造與人工智能確定性投資機會

5月28日,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結束。會議對中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做出全面部署。

新華社發文指出,實踐反覆告訴我們,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安全。只有以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突破口,努力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才能牢牢掌握創新主動權、發展主動權。獨行快、眾行遠,科技創新亦是如此。博採眾長才能趁勢而上,埋頭趕路還需仰望星空。我們既要積極借鑑國際經驗,也要勇於突破關鍵技術,走別人沒走過的路;既不妄自菲薄,亦步亦趨不敢超越,也不能唯我獨尊,夜郎自大;既要善於“彎道超車”,也要踏踏實實搞研發,將大國重器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而最新中美貿易問題再次升溫,以及德國總理的關切,我們看到當前中美德三國競爭的核心點所在,那就是高端製造與人工智能產業。在這個方面,美國和德國處於守勢,中國處於強勢進擊邁進的態勢。在國內,一系列政策對中國製造2025與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做了全方位戰略安排,並從制度、稅收與金融等方面給予支持。

未來,我們可以看出的場景是,中國必將穩步登上全球高端製造與人工智能的領先位置。而在當下,對於私募股權基金來說,這些領域都是最為確定的投資機會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