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匈看世相:讀書的理由

彭匈看世相:讀書的理由

最近讀完了英國作家毛姆的代表作《月亮與六便士》和《刀鋒》。毛姆先生不愧為小說之王,一生勤奮而多產,共寫了長篇小說20部,短篇小說100多部。他這兩篇代表作有一個異曲同工的效果,就是讓我眼界大開,知道了這世界上除了我們日常的上班下班結婚生子買車購房的世俗生活之外,還有一種超然物外的放飛靈魂的絕然不同的生活。

小說主人公身邊,是一個常人看來非常幸福安穩體面而且未來的好日子已經看得見摸得著的環境,他們居然舍之棄之,那樣義無反顧地去追求一種渺茫的沒有任何保險係數的生活。毛姆的充滿智慧的華麗筆調展開一種冷峻的敘述,老實說,我一邊看一邊冒汗。

那好,有朋友問我,看這樣的書有什麼用?我不能說人家這個問題提得很愚蠢,現今的人提這樣的問題一點都不奇怪,因為有人比他更坦率,乾脆赤裸裸地問,讀書有什麼用?

遇到這樣的人會讓我感到一種徹骨的悲涼,因我知道他並非一般性地懷疑讀書,比如讀考試的書,讀職場的書,讀與專業有關的書,讀雞湯類的書,他懷疑的是讀經典名著!

也不能深怪於他,明擺著,那些書“有用”。這就難怪他理直氣壯地問,讀那些經典名著究竟有什麼用?

這個問題的確讓人著難。跟人衣食住行有直接相關的好處,我一個也說不上來。

但我還是願意嘗試著回答,儘管心中不是那麼篤定。從策略上,我得避開油鹽柴米,得選一個“宏大敘事”的方式。

我們的祖先在《易經》中有一句話:“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幾千年前,我們的先人就懂得用人文來化育天下,用人文來教化天下。這個碩果我們今天是看得見的。數一數世界四大文明古國,唯有我們中華民族的文脈幾千年沒有斷裂過。所留下的浩如煙海的著作,燦若繁星的詩人大家,明白無誤地證明了這四個充滿自豪的字:文化自信。

彭匈看世相:讀書的理由

具體到我們每一個人,恐怕得想一想這句話:“讀書,你會遇見更好的自己。”社會群體的完善,有賴於每一個體的完善。這一點,我們只要看一看中國遊客在境外的表現就會有切膚之痛。

讀書過程中,我還有一個發現,即人的感情變化,除了人與人直接交道可以發生之外,人在孤獨的情況下,感情也可以慢慢變得豐富起來。訣竅是閱讀文學名著。在閱讀過程中,你常常會讀得會心一笑,讀得淚流滿面,讀得沖天一怒,讀得目瞪口呆,為什麼?這是因為書中主人公,他的命運的起落,他的喜怒哀樂,他的悲歡離合,一直在牽住你的情感,撞擊你的心扉,你的感情怎麼不會逐漸地豐富起來呢?這裡必須著重說明,只有文學名著才有這個功能,別的書大扺不會讓你哈哈大笑或者鼻子發酸。

孟子就說過,人與禽獸的區別,在於人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這些品質,並非生而有之,靠的是後天的修為,主要途徑是讀聖賢之書。

如此,讀書的第一個大好處,就是使自身變得更好。第二個大好處呢,當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出來了:“突破人生侷限的最好方法,就是讀書。”如此牛人,他都承認自己有“人生侷限”,比如,沒有上過戰場吧,又不可能端起機關槍去衝鋒,看看打仗的書,你就有所體驗了;又比如,沒有去過南極探險吧,什麼叫做命懸一線,看看探險家們的著作,也能體驗一二了。人的眼界之所以能慢慢變闊,人的格局之所以會慢慢變大,就是讀書使然啊。比爾·蓋茨說他最喜歡讀偉人傳記和文學名著,從中獲取平日不可能直接得到的豐富滋養。

彭匈看世相:讀書的理由

再說一個有點兒玄乎的好處,讀書可以使人相貌變美。人一生下來,五官佈局基本確定,能使之產生變化的唯一途徑,就是讀書。它會使你生出一種從裡向外透出來的美,這就是教養、智慧、風度和氣質,有了這些元素,怎麼看你都好看,而且會越老越好看。讀書起到的是一種緩緩的從容不迫的薰陶作用,你讀過的書,總會從你的表情、談吐、舉止、胸襟上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

古人對於讀與不讀的區別觀察得很細,黃庭堅說,三日不讀,則語言無味,面目可憎。我們沒有古人那麼敏銳,可是一個人若長期與書本沒有接觸,那還是能夠看得出來的。

先賢莊子說過,無用之用,方為大用。我們不間斷地讀書,就能夠體會到這句話的深邃含義。

讀書是一件門檻很低的高貴舉動。美國羅斯福總統夫人說,一個人一天用十五分鐘來閱讀,每月你就能讀到一兩本書,堅持下去,你一生就有可能讀到一千本以上的書。

阿根廷大文豪也是它的國家圖書館館長博爾赫斯先生說,閱讀是個大幸福。你在讀書的時候,全世界的大作家都圍在你身邊,為你服務。朋友,你再忙,也千萬別錯過了這個大幸福啊!

2018說幹就幹,幹就幹好!

彭匈看世相:讀書的理由

本期至此 謝謝觀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