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地普洱茶有看山頭的必要嗎?花了大價錢卻不一定買到好山頭的茶

臺地普洱茶有看山頭的必要嗎?花了大價錢卻不一定買到好山頭的茶

就群體種而言,山頭的意義有二:

1、當地特有品種對應品質的影響,比如班章的苦茶、甜茶,勐海、勐庫的品種差異等等。

臺地普洱茶有看山頭的必要嗎?花了大價錢卻不一定買到好山頭的茶

2、當地特殊的生態環境對茶品品質形成的影響。水脈多少、雜樹林的密度、高度,混生的其它植物乃至整個環境中的動物與微生物等等,都會對鮮葉品質造成不可忽略的影響。

以上兩點,在臺地茶上基本都無法實現。

臺地普洱茶有看山頭的必要嗎?花了大價錢卻不一定買到好山頭的茶

1、臺地茶採用無性扦插種植,品種並非當地的群體種,而是所謂改良茶。所有改良茶的“改良”初衷,都是以增產增收或適制紅塵、綠茶(開發改良茶時代相對於普洱茶,滇紅滇綠才是具有高經濟價值的茶類)為主。無性繁殖使得其在品種上與種植在其他地方的同品種茶樹沒有任何基因差異。

臺地普洱茶有看山頭的必要嗎?花了大價錢卻不一定買到好山頭的茶

2、臺地茶指的是茶園的種植與管理方式,也就是說,“臺地”本身就意味著對環境的強烈改造與持續強烈干預。

為了產量最大化,剷除除茶樹以外的所有樹木。高密度種植,為了彌補土壤肥力不足使用化肥。因為種植密度過高,且缺乏完善的生態鏈對害蟲的剋制,使用農藥。

臺地普洱茶有看山頭的必要嗎?花了大價錢卻不一定買到好山頭的茶

為了最大限度增產,使用除草劑與生長激素。

臺地普洱茶有看山頭的必要嗎?花了大價錢卻不一定買到好山頭的茶

如此一套組合拳下來,姑且不論生態環境優劣,起碼這種環境已經全然沒有當地的特徵,自然無法在品質中體現出地域差別。

曾經大廠一脈都是臺地茶的堅定擁護者,以至於它的粉絲(或販子)也都堅定的認為臺地茶才是普洱正統,古樹茶都是滇綠邪路。

臺地普洱茶有看山頭的必要嗎?花了大價錢卻不一定買到好山頭的茶

可惜,這些大廠從來都是利字當頭,古樹茶的概念抓過來就用,全然不顧及這些東西都是一記記扇在腦殘粉臉上的大耳帖子。

臺地普洱茶有看山頭的必要嗎?花了大價錢卻不一定買到好山頭的茶

不過大廠收購所謂“古樹茶原料”的方式也是極6的。以2017年為例,大廠在勐海縣不同茶區公開收購“古樹茶毛茶”的價格區間是……40~80元/公斤~~~當然,最後大廠對“古樹茶”的迫切需求也獲得了茶農的充分滿足,至於究竟是什麼原料,完成九年制義務教育的茶友們,基本都不需要再多解釋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