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马未都巧买第一件钧瓷完整器,至今想起还偷着乐!

文/TT

“家有万贯,不值钧瓷一片”藏友皆知,钧窑有官窑和民窑之分,因为钧窑的全称是"钧台窑",就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在钧州烧造的,所以学者认为,钧窑的烧造始于金代,北宋没有。

收藏:马未都巧买第一件钧瓷完整器,至今想起还偷着乐!

钧瓷鼓钉洗

晚清以后,社会对钧窑极力推崇,文人也推波助澜,《陶雅》中这样记载:"古窑之存于今世者,在宋曰均(钧),曰汝,曰定,曰官,曰哥,曰龙泉,曰建。"把所有宋瓷排了一个队,钧窑赫然排在了第一。这说明钧窑在晚清时期的地位之高。晚清到民国初年,追逐钧窑的人非常多,以至民国期间钧窑窑址被发现的时候,都被人哄抢。上世纪30年代的时候,河南禹县钧窑的窑址被发现,大量外国人都涌去,包括德国人、日本人,都去抢这个残片。

收藏:马未都巧买第一件钧瓷完整器,至今想起还偷着乐!

马未都的钧瓷挂件 观复博物馆藏

马未都先是对钧瓷是情有独钟的,因为他买的第一件藏品就是用钧瓷残片镶成的挂屏。第一次碰见钧瓷的时候,20多岁的马未都根本不知道它是什么,就觉得这玩意儿很漂亮,一片一片的,每片上面都有红色,那红又不是正经的红。

收藏:马未都巧买第一件钧瓷完整器,至今想起还偷着乐!

钧瓷壶

当马未都对钧瓷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后,就不满足于残片了,雄心勃勃的想买整器。上世纪80年代,有一次马未都在香港逛古玩店,碰到一个店主。那个店主也是一时性起开的店,并不是祖传的手艺,东西来源纷杂,判断力有限,所以买家很容易在他那里捡到便宜。马未都一进去,那个人就认出他,说:"您又来了?我这儿有一个新淘的东西,怎么样?"马未都一看,是一个钧瓷花盆,底下有很多支烧的痕迹。

收藏:马未都巧买第一件钧瓷完整器,至今想起还偷着乐!

钧瓷花盆

过去因为怕瓷器在烧造过程中塌底,就要把它支起来烧,烧好后会留下痕迹。这花盆下面的痕迹都被打磨过,店主看到打磨的痕迹,有点儿愣,觉得这个东西比较新。马未都心里开始打小九九,明知道这花盆是真的,该怎么说服他便宜地卖给自己。想了想马未都说:"你看,这打磨的痕迹多新,这东西可能不怎么老。"那人也说:"我也拿不准,我买的也不贵,你加点儿钱就可以拿走。"就这样马未都顺利的拿下了收藏生涯里第一件钧瓷。

收藏:马未都巧买第一件钧瓷完整器,至今想起还偷着乐!

回来以后,马未都就找出台北故宫藏钧瓷的一本书,去对照背面。很多官钧的背面,都有类似的打磨痕迹,一对那本书就老马咧嘴笑了,那痕迹几乎就是一个人打磨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