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書單|春天不讀,更待何時

四月书单|春天不读,更待何时

忙、沒時間、不能堅持

美妙的書海,就與你無關了;

看到別人高談闊論的時候,你只能待在一邊看人家表演;

面對高冷的學霸男/女神,苦於跟不上對方的高度,你只能概嘆為何不看點書。

那些堅持讀書的姑娘,不需要通過外在打扮,大量購買名牌來裝扮自己,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她們本身就是一個名牌,在恰當的時候說出一句一語中的的話,素顏出場卻能光彩照人。

你想自己更美好,那就堅持讀書吧,把“讀書”變成像“玩手機”一樣的生活必需品。正如蘇東坡說的:“三日不讀,便覺語言無味,面目可憎。”

於是,伴著春風,【國館讀書】四月書單出爐了。

四月讀書計劃

1. 《無聲告白》[美] 伍綺詩(著)

2.《絲綢之路》彼得-弗蘭科潘(著)

3. 《活著》 餘華 ( 著)

4. 《知行合一 · 王陽明(1472-1529)》度陰山 (著)

1、《無聲告白》

四月书单|春天不读,更待何时

薦語:

《無聲告白》是伍綺詩耗時六年寫就的第一本長篇小說,故事編排精妙細緻,文筆沉穩內斂,一經出版便廣受好評。

小說講了一個過度承載了父母期望的女孩最終走向了不歸路的故事,作者匠心獨到,先把死亡的結局交代了,再回過頭來帶著我們抽絲剝繭追蹤原因。

身份認同幾乎是每個人成長所必須經歷的一個重大的考驗。不是誰都有合適的契機恰如其分地理解“我知道我是誰,我想要什麼”……想要勇敢地生存下去,必須自己積極尋求自救。

評價:

即使我們熟知身邊有這類故事,也從來沒在美國小說中見過,起碼,在伍綺詩之前,沒有誰處理過這類故事。這部小說寫的是成為“異類”的那種負擔與壓力,這種負擔與壓力,通常會摧毀一個人,而不是塑造一個人。

——《紐約時報書評》

《無聲告白》探索了身份危機、人生成就、種族、性別、家庭以及個人道路。並且,這本小說沒有任何一處落筆是粗疏的。我唯一擔心的是,我對《無聲告白》的刻骨崇拜,會導致讀者對這本書抱有太高的期待。但這本書就是好得這麼極致!深情力透紙背,刺痛你心,用詞精準而剋制,文風溫婉而細膩。

2、《絲綢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四月书单|春天不读,更待何时

薦語:

從建立伊始,絲綢之路始終主宰著人類文明的進程。

歷史上,絲綢之路讓中國的絲綢和文明風靡全球;羅馬和波斯在路邊締造了各自的帝國;時至今日,絲綢之路上的本拉登和ISIS,依然是美國爭霸道路上的機遇和夢魘。

絲綢之路的歷史就是一部濃縮的全球通史、一部人類簡史,它不僅塑造了人類的過去,更將主宰世界的未來。

透過這部包羅萬象的史詩鉅著,“一帶一路”的戰略價值將變得一目瞭然。

評價:

彼得·弗蘭科潘所著的《絲綢之路》試圖站在中間地帶,站在喋喋不休的東西方爭論之間,在喑啞失聲的中東-中亞立場,來重新梳理闡釋我們人類最近兩千多年所走過的發展足跡。

還負載了更為廣博複雜的社會和政治功能,包括但不限於宗教傳播、殖民擴張、霸權爭奪、文化交流等。

所以,彼得的《絲綢之路》更為重要的文本詮釋應該在副標題上——“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此書視野廣,涉及面廣,頗具新意,特別是非常重視中西本土文化、宗教、歷史及其對世界的影響,有利國人開闊眼界,擺脫對歷史的自娛自樂。

——葛劍雄(復旦大學著名歷史學家)

3、《活著》

四月书单|春天不读,更待何时

薦語:

《活著》講述一個人一生的故事,這是一個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繹人生苦難經歷的戲劇。小說的敘述者“我”在年輕時獲得了一個遊手好閒的職業——去鄉間收集民間歌謠,在夏天剛剛來到的季節,遇到那位名叫福貴的老人,聽他講述了自己坎坷的人生經歷。生命裡難得的溫情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貴伴隨著一頭老牛在陽光下回憶。

評價:

《活著》之所以成為經典,一定有其作為優秀經典小說該有的品質。餘華講了一個苦難堆砌的悲劇故事,太過戲劇化而看似用力過猛,而實際上他是在講一個成年人的寓言,他講出了一個我們都能懂的人生道理,也傳遞給了我們最樸實有用的生存態度。

“《活著》是不失樸素粗糲的史詩,鬥爭和生存的故事,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殘忍與善良的形象。”

——美國華盛頓郵報

我決定寫下一篇這樣的小說,就是這篇《活著》,寫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寫作過程讓我明白,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餘華《活著》自序

4、《知行合一 · 王陽明(1472-1529)》

四月书单|春天不读,更待何时

薦語:

陽明心學正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

不論時代發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在蠻荒的龍場,王陽明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場和險惡的朝堂,讓龍場悟道實際發揮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內心的良知,便能達到寧靜於內、無敵於外的境界。

本書通過講述王陽明的輝煌傳奇,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無邊威力。

憑藉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率文吏弱卒,蕩平了江西數十年巨寇。

憑藉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以幾封書信,一場火攻,三十五天內平定了寧王之亂。

憑藉知行合一的強大力量,王陽明從根本上掃清了困擾明政府多年的廣西部族匪患。

評價:

這是首部全面解讀知行合一哲學理念及其創始人王陽明的通俗全傳!在蠻荒的龍場,王陽明悟出了“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場和險惡的朝堂,讓龍場悟道實際發揮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全面解讀知行合一理念及其創始人王陽明的通俗全傳! 本書通過講述王陽明的輝煌傳奇,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無邊威力。

如何加入國館讀書計劃

掃描二維碼領取學號

進入社群

按照群公告

及國館小書童的指引

激活社群學號

進入【讀書社區】

四月书单|春天不读,更待何时

只需要小手一點

就可以

會給你帶來受用不菲的智慧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