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猪八戒的原型根本不是白猪,而是这个动物?

原来猪八戒的原型根本不是白猪,而是这个动物?

(蜗牛看西游第1772期)

文/牵着蜗牛散步

首先申明,本期话题不是蜗牛的观点,是听了纪连海老师在央视的讲解,总结的一些话题。所以,如果要表扬,请送给纪老师,如果要开炮,请将炮口对准他。

无论在86版央视《西游记》中,还是在更早的戏剧舞台上,猪八戒都是一个肥头大耳的白面和尚,或者说,是一头长着将军肚的白猪。但是,如果你读了原著,或者了解明朝历史,就会发现这个是严重错误的。

纪老师认为,明朝的时候,中国还没有白猪,只有黑猪。这白猪是外来物品。就如那个时代没有瓜子花生西红柿一样,吴承恩根本就没见过白猪。古人写文章又特别死心眼,没有看过的东西,他们脑洞特别大。如果有实物的,就一定会按照原型来写。因此,猪八戒就是个黑猪,不可能写成白猪。

原来猪八戒的原型根本不是白猪,而是这个动物?

蜗牛翻阅了原著,很多处对猪八戒的描述,都证明了这个观点的正确性。

比如,孙悟空刚见到猪八戒时,是什么形象呢?原著这样描述的——

那阵狂风过处,只见半空里来了一个妖精,果然生得丑陋。黑脸短毛,长喙大耳,穿一领青不青、蓝不蓝的梭布直裰,系一条花布手巾。

在原著其它多处地方,也写了猪八戒浑身像碳一样黑。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像从三亚回来的。

猪八戒的原型是什么,在往期文章中,蜗牛也给大家分析过多篇,比如北斗七圣之首天蓬将军、春秋时期勇士、车前将军等等。但纪连海老师经过认真研究后,却发现猪八戒的前身,说原型更准确一些,是一头驴!

是不是没想到?老实说,蜗牛也不相信。纪老师有这个观点,主要来自《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也就是《西游记》前身故事——里的一个情节:三藏法师取经七人组来到树人国,第二天,唐僧打发小行者去买菜,准备回来做饭,结果却被当地一户人家施法变成了一头驴。这头驴,其实就是猪八戒的前身。

为何这样说呢,因为取经团队之后发展,有了四个人、三藏法师、猴行者、驴行者、深沙神。用排除法,深沙神是沙僧,驴行者自然就是猪八戒。

那么,为何最后“驴八戒”变成了猪八戒呢?因为驴比较小众,而猪离普通人更接近些,加上猪的形象贪吃好色,所以就选猪不选驴了。

原来猪八戒的原型根本不是白猪,而是这个动物?

那么,纪老师的观点对不对呢?蜗牛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这并不是贬义,而是说,咱们对西游记的探讨,就是要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只不过,蜗牛认为这个假设论据太少,令人信服的东西不多。

首先,驴和猪相差太大,驴是一个很温顺的动物,如果加在取经队伍里,是非常可笑的,以前不可能加,现在也不可能加。《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只是有这么一个情节而已,并非就是把驴当成主要取经成员。

其次,驴虽然小众,但猪给人的形象只是贪吃,也不好色啊?如果要说好色,驴可能更好一些。猪八戒在天上调戏嫦娥,这与猪的形象极为不符,你见有飞上天的猪么?所以,后来的创作者,不可能因为猪的形象更符合小说设定,而将驴改为猪,只能说,在创作之初,猪就存在了。

换句话而言,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之前,或者其它版本中,就有猪八戒的身影。

佛教中有个著名的女护法神,叫做摩利支天,她乘坐的是由七头猪拉动的车。而这七头猪就代表了北斗七星,元代《西游记杂剧》中,猪八戒的前身就是摩利支天手下的御车将军天蓬元帅,也就是从那些猪演变而来的。

这个说法,相信比“驴八戒”的说法,更靠谱一些。不知大家怎么看?

前往“蜗牛看西游”公号,可看到相关文章《猪八戒的师父是谁?比菩提祖师地位还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