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有这么一部电影,全印度都为之抓狂。

男人们上街示威,砸店烧车,女人们向政府请愿自焚,更有人愿意出钱悬赏导演的人头......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而这一切,只为阻止它的上映——

《帕德玛瓦蒂王后》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估计你要问了,电影为何引起如此大的骚动?帕德玛瓦蒂王后又是谁?

这就要牵扯到一段印度广为人知的历史了。

在13世纪,斯里兰卡有一位美貌惊为天人的公主,帕德玛瓦蒂。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印度的拉杰普特国王对她一见钟情,把她娶了回来,作为自己的第二位王后。

帕德玛瓦蒂的美貌同样惊动了苏丹国王阿劳乌丁,引起他的觊觎。

于是,一场红颜争夺之战永远被载入了史册。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电影最大的争议,在于其中一段帕德玛瓦蒂王后(印度教徒)和国王阿劳乌丁(穆斯林)的床戏。

这对印度教徒来说,根本不可能接受,即使这场戏纯粹是阿劳乌丁自己的YY。

但仍然惹恼了印度教极右翼势力,并掀起了大规模的抗议浪潮。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尽管争议巨大,今年1月18日,印度最高法院判决,任何邦不得禁止播放这部影片,因为“电影院是言论自由和表述自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不过,能够上映,电影也做了不少妥协和调整。

其中最大的改动,就是把名字从Padmavati改成了Padmaavat。

此外,在王后跳舞的片段中,利用特效把原本裸露的腰部用衣服遮住了。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说实话,作为一部史诗级的历史大片,无论是宏大的场面,还是精美的制作,几乎都能媲美好莱坞。

金碧辉煌的宫殿。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欢愉高亢的歌舞。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刀剑相交的沙场......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无一不透着“贵”的气质,看得出来,导演是下了血本的。

而在人物的塑造上,电影把重心放在帕德玛瓦蒂王后苏丹王上。

一个是为了贞洁,毅然自焚的神圣烈女。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美貌与才华并存,协助拉杰普特国王治理国家。

在战败的危急时刻,为免遭凌辱,带领城堡里的所有妇女集体自焚。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一个是欲望横流、暴戾霸气的桀骜君王。

为了权利和私欲,不惜征用全部兵力,发动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战争。

这位暴君的人生哲学非常简单:不管是什么东西,不给就抢。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其实,单从史实出发,两人没有任何正面接触,却偏偏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哪怕一直到电影的最后,苏丹王连王后的背影都没见到。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在这一点上,影片十分尊重历史,没有做太大改动。

所以,就有网友说,电影最大的亮点不在故事本身,而在两个男主的身材和王后最后的英勇自焚。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的确,这段史诗级的三角恋,在导演的大手笔下,拍出了印度独有的风情和壮观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霸气侧漏的苏丹王)

其中有一场戏,将这种异域风情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印度的胡里节这天,城堡里喜气洋洋,到处洋溢着过节的气氛。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胡里节有往身上撒红色粉末的传统,所以,满眼望去,城堡仿佛置身于一片红色海洋。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对比下来,城堡外的光景就显得寡淡荒凉。

因为此时的苏丹王,已在城外驻扎了几个月,军队也都疲乏困顿,更别提打仗了。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两位君王的持久对峙,在节日的热闹氛围下,变得微妙而意味深长。

一边是印度电影里必不可少的载歌载舞,一边是两个国家之间危机四伏的重重杀机。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风交织在一起,却一点也不显突兀,反而让人产生战争一触即发紧张感。

不得不说,导演的掌控能力还是不错的。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当然,花这么多钱(据说本片是宝莱坞投资最大的电影),可不是让大家一览印度的花边历史这么简单。

从电影用“帕德玛瓦蒂王后”命名就能得知,这不仅仅是一段属于男人的历史。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早在帕德玛瓦蒂成为王后之前,作为斯里兰卡的公主,她就精通打猎和战术。

不同于传统女性,帕德玛瓦蒂并不满足于相夫教子。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嫁给拉杰普特国王后,她的聪明才智不仅征服了君王,还赢得了城堡所有妇女的心。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电影中,国王的导师曾出题考验帕德玛瓦蒂,让她用三个词描述生命。

她满含热泪地说:信仰、真爱和牺牲。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在帕德玛瓦蒂眼中,男人能驰骋疆场、为国捐躯,女人同样也可以。

所以,当她得知丈夫战死沙场那一刻,她毅然决然奔向了火光。

带着对国王的贞洁和爱,用牺牲自身躯体的悲壮之举,换得另一种意义上的胜利。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而她身后紧紧跟随的,是全国上下老老小小的女性同胞们。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她们有的只有几岁,有的老态龙钟、颤颤巍巍,有的肚子里还孕育着小生命。

但在熊熊大火的映照下,她们眼中闪烁的,却是希望与勇气之光......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或许,在现在看来,印度古时的自焚仪式恐怖又愚昧。

不过,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帕德玛瓦蒂王后的做法保住了一个国家最后的尊严,也成全了一段流传千年的佳话。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让人不解的是,电影上映期间,印度有上千位妇女举着剑上街抗议。

甚至300名妇女向政府请愿,允许她们合法自焚。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理由竟然是,电影玷污了她们的女神。

所以,她们打算效仿帕德玛瓦蒂,以“自焚”做威胁,表明坚决撤销影片的立场。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我们也知道,印度是个“女权”意识薄弱的国家。

尽管近些年,伴随着世界各地女权行动的崛起,这个国家的女性意识开始复苏。

但相较于其他国家,那里的女性依然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可惜,“女权”不是一部电影就能彻底灌输的价值观,而应该是经过理性思考与判断后,逐步改善实现。

抛开印度复杂的政治性(交织着宗教、地区、种族等),电影无非想还原一个壮丽厚重的史诗故事。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仅仅是如此,依然有观众不买账。

正如那300名请愿自焚的印度妇女,她们始终没有领悟到帕德玛瓦蒂王后壮举下的真实含义。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她们不明白,过激的封建行为,只会让自己变成挑大梁的小丑。

东施效颦的做法,更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因为唯有心怀爱意,做出的牺牲才有价值。

因为这部电影,300名印度妇女请愿要自焚

所以说,千万不要让历史成为现实的回光返照。

从中吸取教训,真正强大起来,才有可能带领更多人逃离愚昧的泥沼。

而这,才是历史存在的最大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