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國,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今天獵奇一下,給大家講講韓國整容秘史。

為啥想起來給大家講這個呢?

前段時間我看了一部韓國漫畫《整容液》,漫畫講的是韓國市面上流行一種叫“整容液”的產品,只需浸泡在整容液中就可以隨意對身體進行修改,人們看到以後全都癲狂了。

然而這種整容液不僅有副作用,還使得人性扭曲的一面暴露無遺,看完之後我覺得太過癮了,推薦大家也去看一看。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韓國漫畫《整容液》,這是不小心整成妖怪的

看完漫畫後我在網上一搜,發現韓國類似的作品還不少。

比如這部叫《人形》的電影也給我嚇夠嗆:韓國時代審美變了,人們都喜歡充氣娃娃臉,所以不管咱們眼裡多漂亮的俊男靚女都得把臉削下去一塊子才行。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老妹兒,給你整的這個臉,帶勁不?”

這些作者和導演都挺有意思,他們就像個頑皮的孩子,用伊藤潤二式的恐怖,和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在紙上亂塗亂畫,昭告天下整容病態的一面到底有多可怕。

那麼有的朋友可能要問了:

整容在韓國到底是怎樣一種存在呢?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韓國是一個看臉的國家。他們對外貌的重視超乎尋常。

在韓國,“歪瓜裂棗”就意味著遭人嫌棄和難以擁有好的前途,許多韓國企業在招募員工時即便不在招募訊息中寫明對長相的要求,面試時還是會看臉:

不光民眾好整個容,總統都跟著摻和:

2005年,韓國總統盧武鉉突然變帥了,原來這是武鉉歐巴都為了提升形象氣質,特意拉了個雙眼皮兒。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武鉉歐巴2005年拉了個雙眼皮兒

全民看臉使得韓國人民都不甘為人後,紛紛整容,就跟《宇宙牌香菸》說得一樣: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整容打入您的生活,成為您生活三大要素之首!

你不整容,你揍沒有幸福美滿的家庭!

你不整容,你年輕人你揍搞不上對象!

你不整容,你學生你考不上大學!

沒有整容,在座的各位都過不好年!

這也就造成了韓國整容比例位居全球第一: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經濟學人的統計,韓國整容比例全球第一,中國僅為其1/15

整容美女多了,有時未免會讓人覺得,韓國美女千篇一律:都是雙眼皮,瓜子臉。我你媽這長得都一樣啊!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韓國批量生產的小美人兒

其實往前數60年,韓國標準美女的長相和如今的根本就不一樣,或者說那時候根本就沒有太固定的標準,上世紀50年代韓國電影開始復甦的時候,韓國知名電影明星和現在的朝鮮美女看上去基本一樣: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韓國大美女崔銀姬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這是韓國另一個早期電影明星嚴鶯蘭,擅長在熒幕上塑造青春可愛陽光美少女的形象,人送外號“開心女大學生”,聽著都帶勁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中間那個是韓國大美女金芝美,當時韓國有句話,是這麼說的:韓國電影分為兩種,一種是金芝美有演的,另一種是金芝美沒有演的

難道都是整容惹的禍?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實際上,韓國整容從興起到現在不過只有60多年的歷史,但看臉的歷史要是追根溯源那就遠了去了。

有專門研究韓國的美國學者認為,韓國人有著“根深蒂固的外貌至上主義傾向 ”。

也有觀點認為,韓國人由於長期是藩屬國或者殖民地,國民意識中會有一種自卑感,所以格外重視自己的外貌。就是要帥要美。

1910年,朝鮮王朝就玩兒完了,此後35年都是日本人統治,歷史上叫“朝鮮日治時期”,在這一階段,日本強制推行“日本化”。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日治時期的漢城,不知道的以為這是擱東京郊區呢

這段時間韓國人在亞洲就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主:宗主國滿清剛被逼退,日本鬼子又來了,怎麼整都讓人騎在腦瓜頂子上,太苦逼了。

這麼一來韓國人當然不服了,除了搞搞民族運動,想證明自己不是好欺負的,甚至還出了些無厘頭的文人墨客通過意淫的手段掃除屈辱感。

比如有個叫李光洙的作家,天天強調韓國人是優等民族,批判日本人是劣等民族。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作家李光洙,若干年後,韓國又出了個演韓劇的李光洙

更有一位叫Na Se-jin的體質人類學家通過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論:韓國人從體貌特徵上來看,與蒙古人種相去甚遠,反而更接近歐洲和美國的白人

因為韓國人身姿挺拔,肌肉結實,腦容量大,四肢修長,面龐也十分美觀。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其實這套說辭,根本就是胡謅,說不好聽了,就是因為自己太弱了,太自卑了,所以就可著勁兒證明自己獨樹一幟。

就跟咱們上學的時候,班裡最受欺負,最窩囊的同學老愛吹牛逼一個道理,自負的背後往往隱藏著自卑。

但巧合的是,長期根植於國民意識中的自卑感卻和整容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了。

誰也沒有想到,戰爭竟然成了韓國整容的起點: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戰爭過後,韓國遍地是毀容的傷員,1953年,一名叫做 Dr. David Ralph Millard 的醫生來到韓國,專門給毀容的韓國人做面容修復手術。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Dr. David Ralph Millard

有這麼一天,一個韓國翻譯看大衛哥手術做的不錯,就總往人家身邊湊合,等混熟了以後他告訴大衛,想請大衛在懸壺濟世的同時,捎帶腳給自己的眼睛整圓點。

想必這個翻譯會說洋文的同時也懂點西方文化。受人種基因影響,韓國人大多是小眼睛,大眼泡,單眼皮,還有點眯縫眼,這跟西方著名辱華形象傅滿洲太像了。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西方人對東方人的惡意揣測

大衛哥這麼一看,也覺得很有道理,他認為韓國人下垂的上眼皮蓋住了半個眼球,感覺像是縫裡看人,目光呆滯還鬼鬼祟祟的,容易遭人嫌棄不說,還會讓人覺得這哥們兒很陰險,難以被西方人接納。

經過一番研究,大衛認為改造韓國人的小眼睛和塌鼻樑,是擺脫東方特性性價比最高的手段,於是就開始嘗試給翻譯拉雙眼皮,改造鼻樑: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這就是韓國翻譯的整容成果

大衛自認為這次整容不是特別成功,因為給人家整的有點像墨西哥人和意大利人了,但儘管如此,還是有不少韓國人登門拜訪,懇請整形。

特別是一些酒吧夜店的小吧女,她們想將自己的面容變得西化,好釣西方有錢凱子,比如下面這位: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歷史啊,總是偶然中藏著必然,必然中還帶點無厘頭。估計當年強制意淫的體質人類學大師也沒想到,自己當年胡編亂造的理論竟然讓一個美國整容醫生給付諸實踐了。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70年代的漢城已經發展的有模有樣了

其實在這一時期,韓國本土的整容業雖然發展,但普及度並不是很高,據統計1982年韓國也就有90名整形醫生。而且在這一時期,還看不到整容浮誇的影子,當時人們偏好面龐圓潤的女性。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這是80年代韓國時尚街拍,如果沒有人告訴你這是在韓國,你可能會以為這些美女來自日本或香港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1982年的韓國小姐Sun-Hee Park,典型的圓潤臉

時間到了1997年,就在韓國人沉浸在漢江奇蹟的喜悅中,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了。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GDP 94、94年還保8呢,到98年成負的了

這次危機擊垮了韓國的經濟,大批企業效益大滑坡甚至倒閉,緊接著就是大規模裁員。不少人在經濟衰退的壓力下失去了自信,韓國自殺率、離婚率都呈上升趨勢,還有不少人甚至患上了重型抑鬱症。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完了,被炒了

工人得為國家想,你不下崗誰下崗。

然而,各個行業都遭遇了寒冬,整容行業卻成了一匹黑馬。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由於群聚效應,韓國還有“整形一條街”

這是因為在韓國,不管是經濟上行還是下行,整容總會是一筆大買賣,在腰包鼓的時候,愛美的人們會注重自己的臉蛋,各個行業不景氣,反而意味著競爭在暗中覺醒,尤其在一個看臉的國家,面對著7%的失業率,把臉蛋整得好看無異於給自己的競爭指數加了一大筆分。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圖為韓國整容選秀節目《let 美人》中的一位選手,

這位選手通過整容,生活發生了極大的改觀

整容行業就像是淘金時期的水販子,不管客戶有沒有掏到金,這些都無關痛癢,他們總有方法讓你囊中的錢幣在自己的口袋中噹噹作響。

到了21世紀以後,韓國熱席捲亞洲,時代審美也逐漸向V字臉貼近,也就生出了“韓國小姐撞臉”、“韓國小姐連連看”等亂象。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有人指責韓國整容千篇一律,也有人認為韓國整容是身份認同的表現,其實這兩者並不矛盾:從脫亞入歐到亞洲金融危機,韓國人確實通過整容達到了這種認同。

但無可否認的是,韓國整容看上去扎眼而獵奇,亂象背後隱藏的卻是這個國家綿延多年的歷史發展脈絡。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更多推薦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在韩国,不整容就活不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