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朋友圈“杀熟”骗局频出 晒照有风险 帮忙频上当

点击标题下「法治中原」可快速关注

「提醒」朋友圈“杀熟”骗局频出 晒照有风险 帮忙频上当

近日,淘宝等多家网购平台被曝存在私照交易,用户花5元到10元不等就能买到一套来自朋友圈等社交平台的高清照片或者视频,引发网友关注。虽然大部分平台已经整顿,在多家网购平台检索,结果显示有关服务均已下架,但还有少数还在“顶风作案”。

社交诈骗“量身定做”

晒照有风险。一些网友在朋友圈等社交平台晒出的生活照和小视频,被人拿到网络平台销售,又被一些买家冒用在贴吧交友、相亲网站、医美宣传、微商广告等处,“复制粘贴”出一个虚假的人进行社交诈骗。私照成了商品,而当事人却浑然不知。

“量身定做”的社交诈骗,让人防不胜防。下架私照交易的网购平台是“躲风头”还是“真反思”,仍需紧盯。

“实际上,在我国个人信息买卖2009年就已入刑,但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相对分散落后。个人信息面临保护不力和保护过度两难境地。一方面个人信息滥用和泄露事件频发,一方面企业使用个人信息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国民法学会常务理事高富平认为。

「提醒」朋友圈“杀熟”骗局频出 晒照有风险 帮忙频上当

“免费馅饼”布满陷阱

北京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李先生也抱着同样心态帮朋友“砍价”,却没这么走运了。他点击链接后,被要求“前往APP帮忙砍价”,下载APP时填写了姓名和手机号。结果,朋友们立刻收到了留着他名字的诈骗短信。

「提醒」朋友圈“杀熟”骗局频出 晒照有风险 帮忙频上当

朋友圈投票蜕变为“传销式”商业活动,成为“黑色利益链”的牟利工具。而很多常见的朋友圈刷屏操作也处处是陷阱。

目前,相关各方已在行动。《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正在跟进;公安部官方微博发布“安全贴士”,提醒大家警惕朋友圈各种链接;网络安全技术人才和团队设计各类大数据风险图,阻击各类网络违法犯罪……

朱巍建议,有关监管部门进一步畅通举报渠道,联合服务平台做好审核前移工作,比如上线人工智能审核等技术,承担好法律责任、社会责任、道德责任。

“最重要的是要进行个人信息保护的社会宣传和教育,了解可能的个人信息泄露渠道及危害,商家也应将隐私保护作为未来商业竞争力所在”,高富平认为。

「提醒」朋友圈“杀熟”骗局频出 晒照有风险 帮忙频上当「提醒」朋友圈“杀熟”骗局频出 晒照有风险 帮忙频上当

《公民与法》(综合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期刊。2017年2月,杂志进行了全新改版。

改版后的杂志秉承“普及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服务法治建设”的办刊理念,唱响主旋律,凝聚正能量,突出体现思想性、知识性、史料性、趣味性、可读性,贴近大众,贴近实际。致力于打造成为法治宣传的重要阵地,政法干警的得力帮手,人民群众关注法治与德治的必读刊物。

杂志目前分为热点、理论、人物、文化、故事、动态、副刊七大板块20多个子栏目。

《公民与法》(综合版)每月一期,每期6元,欢迎随时订阅。

邮箱:[email protected]

邮编:450018

传真:0371-55130373

附:《公民与法》(综合版)具体栏目设置

杂志分七大板块20多个主要栏目:一、热点:法治头条、法治聚焦、法治时评、平安河南;二、理论:法学前沿、决策探索、以案说法、法律实务;三、人物:会长风采、法学家风采、法治人物、一线人物;四、文化:法史春秋、法学文化;五、故事:亲历、警察故事、警钟长鸣、曝光台、法在身边、德行天下、高墙内外、视觉故事;六、动态:权威发布、图片新闻、政法速览;七、副刊:家风、散文、诗歌、小小说、美术、书法等作品。

「提醒」朋友圈“杀熟”骗局频出 晒照有风险 帮忙频上当「提醒」朋友圈“杀熟”骗局频出 晒照有风险 帮忙频上当
「提醒」朋友圈“杀熟”骗局频出 晒照有风险 帮忙频上当「提醒」朋友圈“杀熟”骗局频出 晒照有风险 帮忙频上当

<< 向左滑动 浏览河南省法学会简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