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噶瑪嘎孜畫派經典之作——印度八十四成就者夏瓦日巴唐卡賞析

清代噶瑪嘎孜畫派經典之作——印度八十四成就者夏瓦日巴唐卡賞析

印度八十四成就者夏瓦日巴唐卡

印度八十四成就者唐卡

藏東 18世紀

棉布膠彩 縱62釐米 橫40釐米

這幅唐卡所繪製的是大手印傳承在古代印度的大成就者祖師其中的三個。

大成就者是佛教大乘經論開始弘揚之時也就是第八到十二世紀在印度境內各地居住一群獲得證悟的成就者,共有八十四位。

在本師釋迦牟尼佛入涅槃後,由於在印度有許多大成就者們出現,他們以各種善巧方便來教授大乘法要,調伏眾生,使得大乘中顯宗和密教的佛法得以宏揚流傳久遠。

這些大成就者有著不同的出身,來自不同的行業,每個人都有離奇玄幻的傳奇故事。這些故事不僅代表著一段隱秘的歷史,其中也蘊含著深刻的佛理。全幅以完美的構圖,和諧、沉穩的色彩,生動形象的人物與景物造型,精細而靈動的變化線條,美麗動人的自然景觀,充分展現了噶瑪噶孜畫派的藝術特色與水平,也展現了噶瑪噶孜畫派的藝術風采和魅力,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而其題材的獨特性和稀有性,亦具有重要的歷史和宗教價值;整幅唐卡保存完美,原裝原裱,具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中央的主尊為咕嚕夏瓦日巴大師。他住在曼札南維札馬山中,以狩獵維生,造作惡業而不自知。觀音菩薩心生悲憫,化身為獵人與鹿群,以傳授箭術為由,誘導夏哇裡巴夫婦兩人悟道求佛;並幻化八大地獄壇城,現示以殺戮為業而墜入地獄的苦狀。

夏哇裡巴夫婦受感召後,始修習大悲禪法,十二年後,終於獲得殊勝大手印的成就,並回到故鄉,以譬喻、道歌方式教化眾生,利益無數。畫中夏哇裡巴頭戴花冠,神情專註,雙手執持寶箭的姿勢,左曲右踞于吉祥草之上。他不是正面形象,而呈四分之三側身姿勢;也沒有居於畫面中央,而是稍向左偏。對主尊作出這樣的位置經營,是清代西藏諸多畫派的共同特點,更是噶瑪嘎孜畫派的重要特點。

主尊造型簡單,但刻畫十分精細。他的面部五官分明,下頦圓潤,有明顯的印度人的相貌特徵,顯得諄樸而溫和;雙目俯視,凝神靜氣,仔細凝視他的雙眼,似乎也可進入大師高深的禪定狀態。他的上身著赤裸,下著孔雀衣,衣著樣式非常奇特。左手持弓,弓的上下兩端為象徵愚痴的野豬,右手持箭,象徵射殺眾生的無明。他是左右兩邊有兩個空行母護持供奉。整體人物形象線條勻稱精到, 其身體裸露部分為表現人物身體肌肉的立體感,全部用孩兒面珊瑚繪製,可謂不惜工本。頭頂背光用純金以遊絲鐵線的筆法一筆勾勒出來,充分顯現出繪畫者的高超技法。

夏瓦日巴的右下角是咕嚕阿卓基大師。“阿卓基”的意思是“懶惰者”。據說在沙力布札地方有一個人,他有一個兒子非常的肥胖,日常生活的四種行動他都只能躺著來作。父母親人都不知道如何處理才合適,就乾脆把他抬到尸陀林中放著。他躺在尸陀林中時,有一個瑜伽士經過這裡看到他,生起了慈悲之心,就到城市中帶著飲食來喂他,並教授他禪修的方法。禪修了九年之後,他得到了大手印的證悟。在利益了無量眾生後,即身前往卡雀空行淨土。

夏瓦日巴的左下角是咕嚕多畢巴大師。他的職業是洗衣匠,在沙力布札地方有一對父子,他們以洗衣服來維持生活。有一天,有一位博學多聞的瑜伽士來到這裡,向父子二人乞食。二人供養了瑜伽士飲食之後,就問瑜伽士有沒有衣服須要洗?瑜伽士藉著洗炭的比喻使父子潛心佛法,給予他們淨化心靈,洗滌業力的口訣,父子二人依照上師的教授來禪修,經過了十二年,經由手印清淨了身體的染汙,經由真言清淨了口的染汙,經由三摩地清淨了心的染汙,得到了大手印的究竟證悟。這時,別人託付他們洗滌的衣服,不需動手自然乾淨,大眾都親眼目睹,知道他們已得到證悟的功德。多畢巴大師的聲名傳遍四方,在完成了廣大的利生事業後,在百歲時,即身前往卡雀空行淨土。

通觀整幅唐卡,它在構圖、設色、造型、表現手法和背景表現等諸多方面,充分表現了噶瑪嘎孜畫派風格的鮮明特點。

在構圖上,它突破了傳統唐卡的構圖形式,而採取邊角式構圖,突出主要人物,且將其置於自然山水環境之中,其他人物在其下靈動組合,具有立體深遠、人景交融的自然美感。

色彩上,大量使用了青、綠、灰和金等多種色彩,施色濃重,強調冷暖色對比,富麗典雅與清麗空靈互為襯托,展現出一種滋潤、清麗、雅緻的獨特視覺效果。尤其突出是金色的使用,是其最大的特點和亮點。金色使畫面表現的對象更加神聖莊嚴,也表達了對神佛無限的崇拜,同時在視覺上也增強了畫面富麗堂皇的效果。人物造型及服飾上,主尊採取了漢人形象和漢式著裝,其他神像則表現為印度和西藏的特色,形成了與畫面主體風格的和諧統一。

表現手法上,主要以線條造型,具有內地工筆畫特點。線條表現十分豐富,有的剛勁有力,有的挺秀流利,有的生動活潑,有的纖細繁複,有的樸素古拙,使表現的人物和景物具有韻律感和節奏感,也使畫面顯得生動活潑。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其背景表現上。

畫面背景以自然主義手法表現,選取近景植物和動物作為陪襯,與中遠景遙相呼應,層次分明,有一定的透視關係。近處自然寫實的清雅之境,營造出田園詩般的藝術意境,而遠處的藍天、白雲、雪峰等高遠之景,又展示出濃郁的高原自然形態和神秘莫測的仙境般意境。這些背景與形象生動的佛教尊像完美融合,使畫面產生一種美麗而神奇的藝術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