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孟母三遷到爭搶‘老破小’學區房的防衝動購買指南

“是好學生使得好學校變得更加出名,還是好學校使得好學生變得更加天才?”

01

孟母三遷的故事,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

古時候的孟母就深刻了解了環境對於人的影響作用,於是不惜三次搬遷來為孟子創造一個好的條件。

從孟母三遷到爭搶‘老破小’學區房的防衝動購買指南

拎到現在來說,父母爭搶‘老破小’學區房的行為和孟母並沒有分別。

並且現在的人,個個都想當‘孟母’。

更是在孟母的基礎上,還爭取到了更優質的教育資源。

學區房為什麼這麼重要?

因為它給孩子增加了更多成功的機會。

1)變相篩選人群,遠離某些人群。

能夠擁有學區房的家庭,父母大多都是高學歷知識分子,同時又有堅實的經濟基礎。

眾所周知,越是富有的家庭,越是重視教育,也更願意為教育支出。

而他們的孩子所形成的團體,必然更能給教育帶來正向激勵。

舉個差距大點的例子:

農村的孩子下了課,學生更傾向於將時間花在網吧、打遊戲、追電視劇、通訊聊天、看小說上;

而城市裡的孩子下了課,學生大多還有許多補習班、興趣班或者還有進行學習小組的某些個研究項目。

從孟母三遷到爭搶‘老破小’學區房的防衝動購買指南

也就是說,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的孩子,他們的父母可能都沒有時間去管教孩子。

但農村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幾乎沒有人可以幫著教導學生如何安排課後時間。

而城市裡的父母,還可以通過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班、請家教等來約束孩子。

2)集中優質的教育資源。

有能力形成學區房的學校,一般來說都是好學校。

他們擁有更好的硬件設施,更出色的教師團隊,更有用新鮮的教育資料,更寬廣的教育平臺。

而這些無疑都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加成,從學習習慣的培養到參與各種大賽的資質名額。

就像有個網友說的那樣。

他們小區所住的人,要麼是當時國企的高層,要麼就是中層幹部或者優秀職工。

而這個小區裡的孩子的同學們長大瞭如何了呢?

就拿網友自己小學的同學來說。

40多個人,極端變壞的只有1、2個。

混的最好的10多個,大部分移民了,在國外事業斐然,也有自己開企業的。

剩下的大部分在國內,以外企中層、國企、公務員為主,很多人大學讀的都是985、211。

甚至是那些小時候的皮大王,很多也成了中小企業的CEO。

從孟母三遷到爭搶‘老破小’學區房的防衝動購買指南

所以說,學校和學校,教育和教育,是有非常大的差異的。

02

學區房是好,可是大多數人都買不起啊。

或者即使砸鍋賣鐵能湊出個學區房,但後續教育的持久戰打不響了。

那麼,建議大家看一下下面的‘防衝動購買指南’

孟母作為最先幾個對教育有覺悟的母親,這裡又要出場了。

如果古代當時也有學區房,估計就不會有孟母三遷了。

為啥?因為搬一次就夠了呀!

那些父母要考慮要選擇的東西,學區房已經幫家長做好了!

但難道除了學區房,就沒有別的出出路了嗎?

當然不是,只不過需要父母在‘擇校、擇房、家庭教育’

上,花更多的力氣。

而且學區房雖然神奇,但也絕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有用。

從孟母三遷到爭搶‘老破小’學區房的防衝動購買指南

就拿2006年Cullen、Jacob和Levitt對於芝加哥公立學校系統下的初中畢業生的“抽籤擇校”的研究和Lai Fang等學者對於北京1998年的“電腦派位”等的相關研究來說。

他們發現,真正對學生學習成績提高有幫助的,不是好學校本身,而是家庭重視教育的程度、學生自身的努力程度,還有優秀師資的力量。

比如,高級教師或者特級教師的比例每增加10%,學生的考試成績便提高11分,進入高中的比例也提高5%到12%。

所以說,

父母真正要為孩子找的並不是好學校,

而是努力讓孩子擁有提高成績的那幾個關鍵因素。

買不起學區房沒關係,咱還可以自己創造一個。

而且,即便是學區房,

也有可能只是因為生源好而表現出來的“學業表現不錯”,

但實際上對你的孩子並沒有什麼幫助。

So,孩子的未來,孰強孰弱,還未可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