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獲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

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獲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

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獲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

近日,從貴州省文化廳獲悉,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獲得2018-2020年度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

今年,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動平塘民間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和繁榮,充分發揮其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平塘縣文化和旅遊局搶抓機遇,積極組織卡蒲毛南族鄉、塘邊鎮、牙舟鎮等鄉鎮開展2018—2020年度“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申報工作。經過專家組的精心評審,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人民政府(毛南族猴鼓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被命名為2018-2020年度“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獲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

毛南族打猴鼓舞表演現場

據瞭解,原生態舞蹈毛南族打猴鼓舞分為男子獨舞、雙人舞和多人舞三種表演形式,共分猴王出世、猴子敲樁、猴火引路三段,據祖輩流傳推算,距今已有近900年曆史。植根民間沃土的毛南族打猴鼓舞,表現了毛南人繼承先人遺志,奮勇前進的精神,是毛南人民創造傳承的活態文化記憶,它以獨特的表演藝術,豐富了毛南族兒女的精神文化生活,體現了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獲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

組織開展“毛南族打猴鼓舞”傳承培訓活動現場

起初,打猴鼓舞主要分佈在卡蒲毛南族鄉的甲壩村和場河村,只有百餘技藝人才。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強烈,毛南人不僅在辦喪事時表演打猴鼓舞,舞蹈因具有粗獷豪邁、機靈樸素的獨特動態魅力,毛南族群眾在節慶和集會時也經常表演,深受人們喜愛。發展至今,打猴鼓舞已覆蓋到全鄉各村寨,掌握這項技藝的群眾上升到2000多人。2008年,毛南族打猴鼓舞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卡蒲毛南族鄉分別在2005年、2010年,被黔南州文廣新局和貴州省文化廳命名為“猴鼓舞藝術之鄉”。

2016年8月8號,卡蒲毛南族鄉的百人打猴鼓舞表演隊,在黔南州60週年大慶上驚豔亮相,演員們模仿猴子的動作,左擺右晃,跳躍翻騰,或單打獨鬥,或相互嬉鬧,動作敏捷,俏皮歡快,精彩的表演給現場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近年來,依託國家不斷加大對特色文化產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平塘縣委、縣政府大力扶持毛南族打猴鼓舞快速發展,制定了《卡蒲毛南族鄉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方案》、《卡蒲毛南族文化產業“五個一”工程工作方案》、《卡蒲毛南族鄉省級示範小城鎮建設工作方案》、《卡蒲毛南族鄉鄉村振興》等工作方案加以實施;加強培訓,培養出一批打猴鼓舞文藝人才,並組織參加各種節慶活動。從2006年至今,打猴鼓舞共參加中央、省、州、縣、鄉的大型活動300多場次,成為外來嘉賓、遊客喜愛的原生態舞蹈節目之一,古樸靈動的節目形式也引來中央電視臺多個頻道欄目、香港亞洲衛視、鳳凰衛視、西班牙等國內外媒體的關注。

為弘揚毛南族民間文化,近年來,平塘縣人民政府投資500萬元在卡蒲毛南族鄉場河村修建毛南民族風情園,設置陳列館和表演場;對卡蒲毛南族鄉省級示範小城鎮建設轄區,先後投入資金1.2億元,實施毛南文化旅遊發展項目23個,建成4個毛南文化廣場,總面積1.2萬平方米。廣場設置靈氣活躍的打猴鼓舞文化牆和雕塑;在毛南民居包裝中,古色古香的房屋木窗花都設計為獨具打猴鼓舞元素的小孩鬥地牯牛形象。在鄉里走上一圈,別具匠心的基礎設施建設總會讓人置身於打猴鼓舞的靈動場景之中。

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獲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

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全貌

當今,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優秀民族民間文化的好奇、對有機綠色和生態的嚮往,讓民族村寨迎來旅遊熱潮,卡蒲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也吸引了眾多遊客到這裡觀光體驗。以此為契機,毛南族群眾還積極探索,開發民族旅遊商品,將打猴鼓舞的皮鼓、鬥地牯牛等元素植入毛南刺繡等旅遊商品中,對外推廣打猴鼓舞這項獨具特色的毛南民間文化。

平塘縣卡蒲毛南族鄉獲貴州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