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人”窮則思變,變則通達(操作乾貨系列九)

“豆粕人”窮則思變,變則通達(操作乾貨系列九)

“窮則思變,變則能通,通則能久”是企業發展的四個階段。一、窮——思路窮、方法窮、人才窮,無法突破瓶頸,甚至有衰退的跡象;二、窮則思變——審視並承認自己的不足,思考變革,尋求改善和發展之道;三、變則能通——經完善後的豆粕操作模式,使得購銷通順;四、通則能久——豆粕購銷企業獲得通達、恆久的發展。“豆粕人”你的企業處於哪個階段呢?

2014年以前,豆粕購銷以現貨一口價為主,購銷企業通過背靠背操作獲得較為穩定的盈利;2014年以後油廠基差合同銷售量逐步擴大,“豆粕人”採購基差合同的量也逐步增大,而基差合同的點價與盤面價格息息相關,受大國博弈、國際貿易、資金操控、突發事件等等的影響較大,不少“豆粕人”面臨這種金融性變動,越來越感到生意難做。

窮則思變,“窮”在這裡不是資金窮、渠道窮,而是指隨著社會發展,購銷模式的變革,豆粕購銷企業面臨當前基差合同、期現結合、期權等方面在思路、方法、人才等方面的窘迫困境,以及遇到發展瓶頸時的無力感。

當“豆粕人”感覺到自己越來越無能為力、明明很努力卻總得不到相應的盈利、或者年復一年看不到企業的發展時,“豆粕人”更應該慢下腳步來審視自己在操作中的問題,首先要否定自己在這些問題上的思路固化狀態,才能去進行改善。這些要否定的包括但絕不限於:不夠優勢的渠道、以往還不錯的經驗、自身的一些能力,還有部分信息來源等等。

否定自己很痛苦,常人最容易做到的是否定別人。當某些行情未能如期發展時,我們最容易聽到的是哪些信息、哪些機構、哪些人誤導了自己,其實這是“豆粕人”在潛意識裡為自己辯解,作為決策者當明確自身採購責任,對所接觸的信息進行篩選處理和風險評估,結合自身情況做出決策,而當你選擇聽信某一信息時,說明在你潛意識裡也是這樣的判斷。如果你期望得到一個助力企業發展的價值智囊團隊,應該對你經常參考的幾處研發信息來源,做一個較為長時間段(可能為2-3年)的追蹤,對其操作策略的連續性、前瞻性、前後一致性、結果導向、風險化解、應急事件的處理能力,以及責任感等多方面進行監測與評估,選定可信任的合作伙伴。

“豆粕人”窮則思變,變則通達(操作乾貨系列九)

事物都是變化的,豆粕購銷模式只能說是相對完善。就當前的豆粕操作來說,可能牽涉到戰略佈局、前期籌劃、頭寸管理(現貨、基差合同的配比)、基差點價、風控、鎖利,虛擬庫存、構建基差、期現結合、期權結合等等。單就這些內容來講,“豆粕人”都需要不間斷的學習與經驗總結。如果能從中否定自身弱點,割掉傷口上的膿瘡,企業才能獲得發展的新動力,助力企業的恆久通達。

但企業變革往往敗在規劃失誤、目標模糊、急功近利、缺乏系統思考等等,新時代的“豆粕人”在經歷一次次的自我否定後,已經開始尋找專業人才、提升相關專業知識、完善內部操作體系,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更應該聽到一些不同的聲音與觀點,看到一些企業成熟操作的優勢,借力外部優勢力量縮短自身企業變革的時間,摒棄盲從心理、追漲殺跌,從無規劃、被逼倉點價的噩夢中走出來,進入到順暢的主動籌劃、有備無患的順暢操作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豆粕戰場中勝出、獲得長久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