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最牛的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價值連城的炒股哲學

中國古代有兩大成語典故對中國股民諸多啟發意義:

刻舟求劍--有個楚國人乘船渡江,一不小心,把佩帶的劍掉進了江裡。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上一個記號,說:"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靠岸後,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撈劍,但撈了半天也沒有找到。船已經走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用刻舟求劍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糊塗嗎?

鄭人買履--鄭國有個人想去買雙鞋,他先用尺碼量了一下自己的腳,然後把量好的尺碼放在座位上。等他匆忙去到集市上,卻發現忘了帶那尺碼,又轉回家去取。等到他趕回來,集市已散,他還是沒有買到鞋。有人問他:"你為什麼不用自己的腳試一試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說:"我寧可相信尺碼,也不相信自己的腳!"

與之相比,我們身邊就有這樣的股民。他們聽到傳言,說某某股票要漲到多少,買進就不動了。當大盤出現回調的時候,他仍然堅持"持有",錯過了時機,本來可以盈利的股票,結果卻被嚴重套牢。

兩個典故講的都是這種頑冥不化的人。所以我們要強調把心變虛--謙虛,虛空。心虛了,整個世界就美了;心虛了,順勢而為,就沒有那麼拘泥了。同樣,在你被套牢的時候,"有容乃大",要麼放一段時間,要麼割肉出局,重新開始,這樣,不在一城一池上爭輸贏,你自己心裡就會有更大的空間。

要投資,少投機

很多投資者分不清投資與投機的區別。關於兩者的區別,歷來有爭論。有觀點認為,短線操作就是投機,不可能是投資;也有觀點認為,階段性投資也與投機在本質上是一致的。與此相對應的,有人認為長期持有就一定是投資。也有些投資者認為,投資就是投機,投機就是投資,兩者沒有什麼分別,“投資”只不過是一個好聽的名詞,其本質就是“投機”。正由於投資、投機不分,結果在投資過程中,投資時卻投機,應投機時卻投資。目標不同,操作方法就不同,搞不清楚兩者的分別,就很容易導致因判斷錯誤而造成虧損。

關於投資和投機的區別,“現代證券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其名著《證券分析》中進行了說明,他認為,“投資是一次成功的投機,而投機是一次不成功的投資”。他還進一步解釋:“投資是指根據詳盡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滿意回報有保證的操作。不符合這一標準的操作就是投機。”

由此可見,這兩者的區別原本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隨著“投資”的概念被濫用和泛化的現象日趨嚴重,兩者的區別正在被人們有意無意地淡忘。當然很大程度上是被人們有意識地模糊了,尤其是那些真正搞投機的人。

有人作過這樣一個比喻,忙進忙出的炒股者實際上只是在數“牛尾巴”而已。可想而知,那麼多專業人士都在數牛尾巴,能瓜分到幾條?即使佔有,也嚼之無味。而那些平時不吭不響,到了他認定的投資區域就買,買了就忘了,到了他認定的投機區域就賣的人,才是吃整頭牛的人!可想而知,少數人吃整頭牛,越吃越肥,當然對“牛尾巴”不屑一顧。所以我們可以看出,投資的特性是穩健牢靠、風險性小。

其實,投資和投機是針對風險來說的,說的是一種對風險的掌握態度、能力和策略。投資者往往對風險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有一個良好的心態,有一套從容應對的策略;而投機者則不是,他沒有給自己留一點防護的措施,風險一來,就只能隨波逐流。所以說,投資是穩健的,投機卻是冒險跟風的;投資的資金應長期,無須迅速套現,但投機則來得快去得快,不可久留,是賺是虧,很快就有分曉,也很快就離場。

賺錢是投資者的唯一目的,很多投資者為了這個目的不擇手段,往往陷入了投機的泥潭而無法自拔。其實,投資和投機不是道德上的區別,而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態度、方法。被人們稱為“環球投資之父”的約翰?坦伯頓在他為投資人提出的16條投資法則中明確指出:投資,不要投機。這是這位投資專家的投資原則,也是他對投資者的忠告,或者說是對那些投機者和有投機意向的人的忠告。

事實上,投資和投機是兩條道路的區別:抱有真實投資的態度,把投資當生意來做,這就如同選擇了一條康莊大道,你的前途無疑是光明的、快樂的、長壽而且富有的;抱著投機博弈的態度,把股票當成一張紙來炒,就好比選擇了一條崎嶇小路,你的未來可能是暗淡的。

股市裡總會有一部分人投機,危害最大的還不是投機本身,而是盲目投機且不自覺,一遇風險,後果是災難性的。

坦伯頓用他自己多年的投資經驗告誡投資者不要投機,投資對於投資者是一種有意義的人生事業,投資的原則是安全。因此,當你想要成為投資大軍的一員,你一定要認真拜讀一下坦伯頓的書,學習一下他的成功經驗和投資法則。

總之,要投資,不要投機。因為投機可能會有偶然的成功,但可能一次失敗就會前功盡棄。投資最忌不分青紅皂白,拿股票來說,哪隻宜短炒、哪隻可長線投資,投資者應心裡有數,不要見異思遷,見著哪出是哪出,由投資變成投機,實屬不智。

投資與投機,其實就是一種暫時和長期、衝動和理性的區別,我們當然要秉持長遠的、理性的投資方式。

中國股市最牛的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價值連城的炒股哲學



無論新手或老手,往往都忽略了成功交易的心理要素。交易無疑是全球最具壓力的工作之一,幾與吞火表演或拆除炸彈無異。

交易績效有時宛如雲宵飛車,時而攀高,時而劇降,總是夾雜著歡樂與哀愁。一個不留神,市場便可能瓦解投資人心理,蹂躪投資人靈魂。只要進場交易,這類的經驗便無可避免,但是投資人儘可學會如何應付這些情況,甚至學習從中獲利。

1、只靠自己。當交易時,千萬別想依靠他人,成就自己。投資人想依靠的人,可能根本不是一位成功的交易員。當然也有例外,但機會不多。只有相信自己,才能做得更好。

絕不將自己的失敗歸咎他人,這點無比重要。無論淪落到何種地步,自己必須為自己的決策負起全責。只有自己承擔責任,才能改正錯誤,也才可能不重複犯錯。

2、以長期目標為焦點。避免根據短期績效調整交易方式。因為短期而言,任何交易方式均可能亮麗一時,然而長期累積結果,卻可能糟透。另一方面,最佳的交易方式,也難免三不五時的虧損。因而,若以短期績效,判斷交易方式好壞,很可能剔除了最佳的交易方式,終而導致虧損。

3、不自我中心。以自我為中心,正是頂尖交易員的致命傷。這種例子屢見不鮮,別再因而成為犧牲者。以自我為中心的交易員,是無法面對虧損的。他們幾乎禁不起連續幾次的虧損。這導致他們往往以非常短期的績效,評估交易方式的好壞。市場沒有立即順著自己的交易走勢,便急急出場,無異是投資大忌。

4、在能力範圍之內交易。交易不能影響正常生活。如果無論獲利或虧損,投資人總是情緒緊崩,就千萬別進場,因為一時的情緒極易導引出災難性的策略與謬誤的判斷。投資人最嚴重的錯誤之一,便是獲利後就加碼。這種事最糟糕不過,因為歡樂後,緊接著而來的,往往便是虧損。在虧損之前加碼,便會使得虧損較獲利加快一倍。交易金額應保持恆常,畢竟,緩步穩健者,才會是最終贏家。

5、無論獲利虧損,都別情緒化。交易就像打高爾夫球。每個高爾夫球員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成績也就時好時壞。當成績好的時候,就覺得自己像老虎伍滋,以為已經找到了打球訣竅,不會再打進砂坑或水塘。不幸的很!下次他就發現自己進入了砂坑,大喊再也不打球了。

其實,交易心理才是在這些市場獲利的關鍵。只有那些精確瞭解這些規則,及市場與投資人心理尤其自己心理的投資人,才能更有獲利機會,而且同時還保持著理性。

市場永遠是公平的,所有的投資者面對的都是一樣的行情,然而面對同樣的行情,不同投資者必然會做出不同的選擇。當行情像浪花一樣一波接一波的打過來時,面對同樣的機會,有的人做好準備,迎面而上,止盈翻倉;有的人害怕恐懼,畏首畏尾,毫無準備,喜歡追漲殺跌最後而被行情殺了個措手不及。

奔騰的江河是一種美,靜靜的湖泊也是一種美,它們之間的差別是產生它們的不同環境所造就。根據客觀環境而不是心理盲區行動,常常靜靜地感受市場而什麼也不交易是一個專業炒手的基本素質要求。

耐心地等待合適的時機,然後才採取行動。

未成熟的柿子都具有澀味,除去柿子澀味的方式有許多種,但是,無論你採取哪一種方式,都需要花一段時間來熬熟,如果你不到一定的時間就打開,那就沒有辦法使柿子成熟而除去澀味,如果你因為心急沒有耐心、在柿子未成熟的時候就經常打開來瞧瞧,甚至不時咬上一口看看,那你就無緣享受成熟甜柿的滋味了。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一些時間讓它自然成熟,假如過於急噪、沒有耐心而又不甘心等待的話,就會“欲速則不達”,甚至常常會遭受破壞性的阻礙。因此,任何真正的成功者可能各具特點,但他們一定都有一個共同的品質,那就是都有不同凡響的耐心,看到過獅子是如何捕獵的嗎?它耐心地等待獵物,只有在時機及取勝機會都合適的時候,它才從草叢中跳出來,成功的炒手具有同樣的特點,他決不會為炒而炒,他耐心地等待合適的時機,然後才採取行動,索羅斯就將自己成功的秘訣歸於“驚人的耐心”,歸於“耐心地等待時機,耐心地等待外部環境的改變完全反映在價格的變動之上”。

遺憾的是,“交易要具有耐心”,這誰都明白、聽起來很簡單的道理做起來卻不容易,這是因為,它和人性中的某些本能因素是相背離的:真正長時期地理性地交易是如此的“單調無味”,出於賭性的本能,新手們就喜歡不顧市場外在條件在市場跳來跳去尋找刺激;市場常常會出現時間不太短的風險大收益小的市場階段,但“知之不可為而為之”、“要做別人做不到的事情”而總是進出市場“尋找和把握”機會則也是人性的本能使然;外界的喧譁和躁動也在每時每刻地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判斷和耐心……

“春天”才是播種的季節,無論你多麼喜歡花,你也不能在冬天就將種子播入土地,我們不能太早,我們也不能太遲,我們必須耐心地等候,耐心地等候到正確的時間、耐心地等候到正確的環境,然後我們才可能做正確的事情。耐心,看視平凡,卻是一種偉大的品質!它使心浮氣躁者變得清涼,它使忿恨不平者得到溫馨,它使煩惱痛苦的人感到舒暢,它使心灰意冷的人受到鼓舞!

很多人虧了一次後,仍能理智的看待這個市場不因一次得失而亂了心態,這樣的人往往是賺多虧少,很多人虧了一次就覺得寸步難行,操作時疑神疑鬼,怕虧損又怕少賺,這樣的人往往賺少虧多。你是哪種人就決定了你的投資盈利狀況,有時候我們需要時間靜下心來思考,怨天尤人並不可取,我想現在有很多人在市場中迷茫,如果你需要人為你照亮前方的路,可以抽出你寶貴的時候好好聊聊。

交易之路曲折而孤獨,分享只為自渡,願我們一同並肩相走。



核心——資金推動論

金融市場的核心是研究錢——錢是如何流動的,它會流動到哪裡,機會、風險如何…

對於不少投資者而言,“量、價、時、空”是分析股票漲跌的重要工具,它們確實也是傳統技術分析的四大要素,但它們只是分析工具,是市場漲跌的表現方式而不是真正股票漲跌的根本原因。

股市漲跌的本質,是資金的推動。在只能單邊做多的A股中,只有用資金買入股票推高股價,才能賣出賺錢。避險+逐利“屬於資本的本質,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資金就像流水一樣,量大的為主流,量小的為支流。江河奔騰過的地方,當地的生態和經濟都比較達;鮮有溪流的地方,放眼望去都是荒士和盆瘠。資金之河日夜奔騰,金錢永不眠,主流資金去哪裡,哪裡就有機會。

理解了“股票漲跌的核心就在於主流資金的推動”,就不易陷入“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表現了。

中國股市最牛的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價值連城的炒股哲學


四、資金與股市

流動資金指標,反映場外資金進出狀態。場外資金是還沒進入股市的資金有投進股票市場的資金,以及資本家投資房地產的資金都屬於屬於場外資金。

中國股市最牛的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價值連城的炒股哲學

房地產行業代表著龐大的實體產業鏈,在中國有限的投資環境裡,主流資金會在股市和房市切換。

上圖是07年到19年的大盤走勢和流動資金指標圖。

07年,流動資金不斷翻紅且累創新高,說明資金不斷增量入場,A股迎來一波牛市。當股價到達歷史峰值6124時,流動資金翻綠,08年中,流動資金有幾次反彈,但它們的最高點都比上一個反彈高點要低,說明資金整體分批離場。從股市流出的資金就流入到了房市,在09年到14年,A股歷經漫長熊市,而房價節節攀升。

14年到15年,股市流動資金不斷創出歷史新高,股價也不斷水漲船高,A股再次迎來一波牛市,中囯房價在此階段走跌。在15年6月後,流動資金斷崖式下跌,A股也迎來暴跌,隨後就是16年到18年的房價繼續復甦上漲。

房價與指數:


中國股市最牛的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價值連城的炒股哲學

中國股市最牛的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價值連城的炒股哲學

上圖為百城住宅均價指數與上證指數之間的關係圖,在15年牛市階段,上證指數一度超越房價指數,也表現了資金主要在股市和房市輪動。

2019到2020年,A股市場在3000點糾結徘徊,房價也不漲不跌,因為資金沒有相互大幅流進流出。

因此,“股價是實體經濟的晴雨表”這句話要辯證地看待,股市和實體經濟往往是相互爭奪市場資金的。

在這裡,有幾句話要送給大家:

大規模資金進場,是大牛市行情;

小規模資金進場,是反彈行情;

大規模資金離場,大熊市即將來臨;

小規模資金離場,反彈行情結束。

沒有資金關注的市場,別說機會,連風險都不會有。

資金與價格的規律

中國股市最牛的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價值連城的炒股哲學

主流資金進出影響整體市場漲跌,當資金與股價發生背離的時候,市場的漲跌趨勢將會發生變化,頂背離是風險,底背離是機會。背離分析對於大盤、板塊、個股、K線及不同的時間維度等都是適用的。

如上圖,在07年大盤到達6124的過程中,流動資金已經開始連續翻綠,而股價在不斷創新高,是資金在不斷出貨的現象,越來越高的股價由大量的湧入散戶接手。背離程度越大,下跌風險越大6124後股災來臨。

08年末到19年初,流動資金已經見底並翻紅了,且每一次翻紅的高度逐步超過前期下跌低點,大盤股價震盪,屬於底背離。這代表主力在洗盤洗籌,一旦流動資金繼續創新高,股價就迎來新的一波拉昇。

在14年9月份,流動資金已經創出11年到14年之間的階段高點,市場還在走震盪行情,流進的水越來越多,水平面一定會迎來上升。

中國股市最牛的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價值連城的炒股哲學


再看18年9月行情,18號流動資金不斷流入,股價不斷下跌,這是底背離;19年1月3日流動資金再次翻紅,股價處於震盪階段,依然屬於底背離。因此當流動資金繼續翻階段新高的時候,股價開始大漲。19年4月8號,流動資金開始流岀,而股價處於橫盤震盪,屬於頂背離,隨後股價大跌。

中國股市最牛的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價值連城的炒股哲學

今年春節前後出現大跌,但流動資金是不斷創新高的,這是底背離,因此市場無懼調整,不斷走強。

中國股市最牛的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價值連城的炒股哲學


背離的使用在行業板塊上也適用。上圖為傳媒板塊的表現圖,從19年8月16開始,流動資金已經走出階段新低,後續的流動資金每一次反彈也超過前一次的高點。股價上卻是不斷的震盪。當流動資金在12月16日突破11月22日的新高時,傳媒行業迎來了它的機會。

總結一下:

1、單邊做多的市場,資金進入的目的就是賺錢

2、大資金,大機構有消息,技術,分析等專業優勢,會提前發現機會

3、有實力的資金,發現機會後,沒辦法全部一次性買入,所以有了主力的吸籌

4、大資金離場,頂部行情,大資金進場,底部行情

5、追蹤資金,首要任務就是追蹤大資金的方向

6、市場的本質是交易,交易活躍代表資金高速流轉產生價值,資金貫穿始終

7、大資金的消息和資金優勢,會更容易扎堆,抱團取暖或者板塊行業控盤

8、資本的本質=避險+逐利


駕馭投機交易的核心:理解並執行

執行的根本在於認知

很多人都是如此,都理論能說個123,但是在真實的交易過程中,發現在下單之後完全記不得那些話,設置個止損不觸發還好,在要被觸發的時候,各種修改,各種調整,有的時候也會一怒之下直接給刪除了,心中咆哮著說:“老子這次就不止損了!你有本事跌死我啊!”

為什麼很多東西我們明明知道,但是做不到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我說過很多遍:主要是因為認知不到。所有的執行力問題都是認知不足所引起的。

那麼,究竟是哪方面的認知不足,在具體的交易過程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這一次來深入的屢一下這種行為模式背後的根本原因。

3、真實認知

經濟學家薛兆豐曾提到過一個概念:個人估值。一個人對一個東西的真實評價,不應該看他嘴上說的,而是應該看他的行動。

比如,一副畫,某人說,這副畫價值千金!但是,你要他買的話,他最多出100。那麼,這幅畫在他心中真實的價值就是值100元。

嘴上說的並不是重點,願意付出行動的才是真實的想法。

而交易也是同樣的基本道理。很多人看到止損的基本原理很容易就能夠掌握。但是,在投機交易中,你僅知道了並不是終點,你想要把它轉換為交易行為,你就必須要把它排在首選位置。

如何排在首選位置?你必須在內心深處認為:止損是最有利於我的選擇。這是跟知道完全不同的概念,這意味著你必須戰勝心中其他的選擇,這叫綜合之後的取捨。

小助理同志為什麼在知道應該止損的時候沒有止損?那是因為,在真正觸發止損的時候,她並不是真正的確定止損一定是最優的選擇。

在觸發止損的一瞬間,她內心中真實的想法是:雖然他們都說止損很重要,但是這一次我明明有浮盈卻沒有出,這個走勢明明有可能會回來,如果止損了不但利潤沒了,而且還要虧錢。另外一旦反彈了怎麼辦?我是不是要等等看看?

那一瞬間,無數個真實的想法浮現,她的腦海裡瞬間多了無數個選擇,出現了無數個聲音阻止她進行止損。在這種信息突然爆發的瞬間,她在猶猶豫豫中,刪除了止損。

因為她在那一瞬間忽然覺得,止損並不是最好的選擇。雖然她知道止損,她明白止損,但是,如果有更好的選擇,我為什麼要選擇執行止損呢?

4、交易的門檻,一直都是理解並執行

要知道,我們人類只會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行為,尤其是投機交易這種領域,我們交易的是我們的利益,我們必須要對它們負責。

在真正涉及到真實的利益的關鍵時刻,真正的認知一定會體現出來。

這就是大多數交易者的通病,覺得自己明明知道但是就是做不到。那是因為,你對這些理念的認知真的僅僅處於知道,瞭解的程度。而並沒有達到主宰你行為的地步。

頂級交易者在觸及止損時是什麼心理狀態?

哦,觸發了,該止損了。

他們在剛開始可能也會面對無數的噪音,然而,他們在經歷了足夠多之後,深刻的洞察到了一個真相:止損,就是最好的選擇。其他的選擇都是垃圾。在真正觸及止損時,他們心中沒有什麼其他聲音,只有一條:果斷止損。

所以我常說,觸及止損能夠做到無條件執行的人,必然帶著對止損的絕對認知。

投機的基本原理早就確定,我們需要做的僅是理解並執行。交易的門檻從來不是知識的淵博程度,也不是分析的精準度,也不是你懂了多少道理,也不是你交易了多長時間。

交易的門檻一直都是理解並執行。

道理,就是那些道理,看起來每一個人都知道,但是,每一個人“知道”的程度是不一樣的。100個人中有90個人都知道止損,但是,在具體行動時,真正的理解都顯現出來了。

也就是說,普通交易者跟頂級交易者的差距,向來是對交易各個環節理解的深度而非廣度。

你洞見了投機交易的真相,真正的理解了交易的每一個環節,並且把它們的重要程度放在首位,你才能夠真正的駕馭投機。

僅處於知道的地步,還遠遠不夠。


關注筆者公眾號,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探討交易系統、分享盈利模式,追擊熱點龍頭,乾貨不斷!

微信公眾號:財經大護法(ID:why23212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