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財神

財神是東亞地區信奉的掌管金錢與財富的神明,不同的地區、不同的行業,都會信奉不同的財神。現代的人們常讚美手握大筆金錢的人為“財神爺”,包括構思財政預算案的財務主管、計算薪金的會計、及慷慨解囊的富翁。

民間崇奉的財神與異說

道教神仙—財神

各種財神,攝於泰山

道教神仙—財神

香港款式的土地財神之神位

道教神仙—財神

真人扮演財神的慶祝活動

不同的地方、行業供奉的財神均不一定。通常分為“文財神”與“武財神”兩類,公務員、文職人員、內勤工作者信奉的多是文財神;軍、警、貿易、中介、業務工作者,通常信仰武財神。守財真君、增福真君等文官造像者為文財神,玄壇真君、關聖帝君戎裝威武者為武財神。

僅列數說如下。

名冊

  • 五路財神:陝西終南山的玄壇真君趙公明(武財神),與四名掌管財富的神靈:招寶天尊、納珍天尊、利市仙官、招財使者等主掌招財納福屬神之合稱,這也是最廣泛的說法,而在中路財神玄壇真君趙公明聖誕之日,也就是民間俗稱的求財日,在臺灣中部將舉辦財神文化祭,與全民一同迎中財神。

  • 守財真君:《封神演義》中比干為商朝忠臣,被紂王剖心而死,武王伐紂後,姜太公封比干為文曲星君,道教尊其為守財真君,民間認為其無心而不偏私,故尊為“財神”,又因為比干是一位文臣,所以也被稱為文財神。

  • 增福真君:北魏孝文帝時的官員李詭祖愛民如子,常以俸祿佈施貧民,民以為德。歿後被奉為財神。

  • 關聖帝君:傳說關聖帝君(關羽)從軍之前,擅長簿記方法,能保護商業利益。這在臺灣、港澳、南洋地區較為普遍。又因為關羽有武聖之稱,所以也被稱為“武財神”。

  • 天官大帝:道教中,三官大帝分司降福、赦罪、消災,其中天官專能降福,華人有“天官賜福”之說。

  • 土地神:大部分臺灣人認為,土地神可以為人民帶來財富。香港也有供奉土地財神的習俗。

  • 布袋和尚:傳說彌勒佛化身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的笑容與布袋,也常被認為象徵歡喜、招財,而視同財神。

  • 福祿壽三仙:又稱三星,中國著名的三位神明:福星、祿星、壽星,代表吉利。

  • 白圭:戰國的知名富商,非常精通貿易之法,號稱“商祖”,對水利也有研究。

  • 端木賜:就是孔子弟子孔門十哲的“子貢”,善於言語,以經商聞名,富至千金。

  • 范蠡:為越國政治家,後來棄官經商致富,號稱“陶朱公”。

  • 吳王濞:漢朝藩王,以鑄錢煮鹽為天下鉅富,因兒子被漢景帝誤殺,而發動七國之亂,最後陣亡。

  • 韓信:傳說漢朝淮陰侯韓信發明許多賭博用具,供士兵玩樂。有些賭徒會供奉之,稱其“偏財神”。

  • 和合二聖:又稱“和合二仙”。寒山、拾得兩人為唐太宗時期的高僧,相傳為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化身,兩人情感融洽,象徵和睦與“和氣生財”。很多年畫以此為主題。

  • 鍾離權祖師、呂純陽祖師:又稱“鍾呂二仙”。有一些金礦工人或商人,因相傳鍾離權真人、呂純陽真人師徒二人能“點石成金”(將石頭變為黃金),故奉二仙為保護神、財神。

  • 劉海蟾:民間稱之為劉海,五代十國時期燕王劉守光的宰相。後棄官修道(相傳為鍾離權點化,呂純陽授法),道號海蟾子,為道教全真道海蟾派祖師。民間相傳“劉海戲金蟾,一步一吐錢”,金蟾蜍被視為能賜財的神獸、代表金錢源源而來的象徵,而掌管金蟾的劉海(劉海蟾)為財神的象徵。元世祖忽必烈封為“海蟾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為帝君。

    • 沈萬三:民間傳說明朝商人沈萬三致富的原因是因為“聚寶盆”,說沈氏獲得了一隻聚寶盆,不管將什麼東西放在盆內,都能複製成數倍,故沈因而富甲天下。

    • 何五路:民間傳說元朝時有一名義士“何五路”,為了抵禦匪寇而死,死後託夢助人得財,故被奉為財神。由於其生前沒有功名,死後沒有封爵,故民眾將其奉祀於路邊草菴,稱之“五路神君”,有時稱其為“五路財神”,與玄壇真君等五神混同。

    《封神演義》一書的說法[

    依著名神魔小說《封神演義》所載,名叫趙公明,也稱趙公元帥。趙原在峨眉山羅浮洞修道,武王克殷時,因效忠商朝而陣亡,死後被封為“金龍如意正一龍虎玄壇真君之神”,簡稱“玄壇真君”,被民間認為有帶來財富的能力。

    “玄壇真君”統領“招寶天尊”、“納珍天尊”、“招財使者”、“利市仙官”四個掌管財富的神祇,合稱“五路財神”。傳說舊曆正月初五,是玄壇真君下凡視察人間之日,故商家常在此日開始營業,結束春節的假期。舊曆三月十五日為真君生日,七月二十二日財神節則為真君得道日。

    在臺灣民間信仰,玄壇真君被尊稱為“玄壇爺”(hân-tan-iâ)[4](白字俗寫寒單爺或寒丹爺),相傳“寒單爺”懼冷。每年正月臺灣有些廟宇就會舉辦“炸寒單”的活動:請人赤裸半身,手持樹枝,扮演寒單爺的模樣。而信眾即以鞭炮向他丟擲,以讓“寒單爺”感到溫暖一些,並祈求寒單爺的保佑。中國大陸民眾相傳玄壇真君為回回人,不食豬肉。故以燒酒、牛肉祭祀,稱作“齋玄壇”。

    另外,《封神演義》中,效忠商朝,卻慘遭妲己奸謀所害而剖心的比干,也被民眾,尊為守財真君,且有“此聖無心,故不偏心”的說法。

    佛教中的財神

    佛教對財神護法的需求

    佛教要求信徒去除貪慾,甚至鼓勵拋棄所有世俗財富過著簡樸的出家生活。從教義上來看,佛教教導人們離苦得樂,財富或許能解決人們一些物質上的苦,但只有智慧才能引導人們真正脫離各種痛苦。因此教義上,智慧被視為最高的財富。如《瑜伽師地論》以信佛、持戒、慚、愧、聞法、佈施、慧為七聖財,四種資具為非聖財。[5]

    然而,佛教雖然教導人們過簡樸和清淨的生活,但在修行的過程中需要社會力量的認同與支持,因此權貴者與富人的護持是非常重要的。釋迦牟尼剛成道的時候因為得到舍衛城給孤獨長者(Sudatta)供養的祇園精舍,才得以建立僧院,後來佛教能傳播到印度和世界各地,也受到各國國王或大施主的支持。同樣的,佛弟子不管是出家僧團或個人修行,也都需要金錢的護持。如閉關、讀佛學院、翻譯經典、建立修行道場等等。所需的金錢,除了在家眾部分自己經營所得外,更多的是要靠他人的支持,尤其是出家僧團更是全部依於施主的護持。

    因此,佛教(特別是密教)中,可以看到許多不同種類的財神護法,甚至很多本尊也都具有增益財富的功德。

    佛教常見的財神

    佛菩薩

    • 藥師如來:《藥師經》中載藥師如來所發十二大願中,第三願為:“願我來世得菩提時,以無量無邊智慧方便,令諸眾生皆得無盡所受用物,莫令眾生有所乏少”、第十二願:“願我來世得菩提時,若諸有情貧無衣食,蚊蟲寒熱,晝夜逼惱;若聞我名,專念受持,如其所好,即得種種上妙衣服,亦得一切寶莊嚴具,華鬘塗香,鼓樂眾伎,隨心所玩,皆令滿足。”故修持藥師法門有滿足用物、衣具不缺,資具豐足之功德。

    • 多寶如來:《妙法蓮華經》中增益法的本尊,能使眾生具足一切世間、出世間的財富。

    • 金剛海音如來、持世菩薩:出自《雨寶陀羅尼經》,修持此如來之“雨寶陀羅尼”能得財寶穀物。

    • 如意輪觀音:《如意輪陀羅尼經》雲:“爾時觀自在菩薩摩訶薩。復白佛言世尊。是秘密如意輪陀羅尼。復有二法。一在世間。二出世間。言世間者。所謂誦唸課法勝願成就。攝化有情富貴資財”、“世尊此如意輪陀羅尼明。無量功德逾海無極。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童男童女。能依斯法不生疑惑。書寫讀誦常受持者。心有憶持一切事業。皆盡如意得大威德。時諸四部信男信女皆悉愛敬。持明仙王與諸仙眾冥密守護。加祐福事自然成辦。得大尊貴恭敬供養。一切財寶真珠摩尼。金銀琉璃珂貝璧玉。衣服樂具而皆豐足。”

    • 虛空藏菩薩:《虛空藏菩薩經》雲:“是虛空藏菩薩摩訶薩。具大慈悲。若有眾生貧窮困苦欲求大富。…欲願多財得已能用。”

    護法

    以財神護法來說,比較重要且常見的有如下數尊:

    • 財寶天王:即四大天王中之北方多聞天王,又稱為毘沙門天。漢傳佛教的多聞天王是戰神形像,被唐朝軍隊奉為戰神獨立供奉。藏傳佛教的多聞天王則具有戰神和財神兩種屬性,有多種形像,一般常見的是身黃色,坐在白色獅子上,身穿戰袍,右手持幢旛,左手持吐寶鼠。他有八位隨從,都是騎馬、身穿戰袍、手持吐寶鼠,稱為八路財神。

    • 五姓財神:黃、白、黑、紅、綠五種顏色的五尊財神,形像類似,都是身形矮胖,頭戴寶冠,身披瓔珞,左手持吐寶鼠,所以常被一起合稱。一般稱為瞻巴拉,漢譯為布祿金剛,五尊分別以顏色稱呼為黃財神、白財神、黑財神、紅財神、綠財神。其中尤其以黃財神流傳最久也最廣為人知。

    • 象頭財神:又名象鼻天、部眾主,原為印度的智慧神,後來被視為財神。此尊慈悲心特重,凡來求者,皆滿其願。

    • 白色六臂大黑天:為薩迦派和香巴噶舉所特別崇奉。

    • 財續母:最主要的女性財神,別名很多,如寶源度母、持世天女等,與漢傳佛教持世菩薩實為同一尊。

    佛教財神法的意義

    一般人常以為供供財神、念念財神咒,就可以獲得財富,這是極其錯誤的觀念。佛教的財神,都是諸佛菩薩以大菩提心廣度眾生,而化現為護法形像。所以要想依靠財神護法而獲得財富,必須和財神護法相應;而要想和財神護法相應,就必須先發菩提心。也就是說,如果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求,不管你供了多少供品、唸了多少財神咒、乃至修了多久的財神法,都沒有用,因為與諸佛菩薩、財神護法的心不相應。唯有捨棄自己的貪心,普為眾生求財,為利益眾生而求財,為護持三寶、廣行佛事而求財,且如實去做利生佛事,才能和財神護法相應,而獲得財神護法的護持。修行者真發菩提心而修財神法,則飲食衣服等資生之具不虞闕乏,但如果想靠財神法來積累錢財,那是不可能的。

    又有人認為如果過去世沒有種下福報的因,修財神法也不能成就。這是對佛法沒有根本的認知。佛教是因果論,不是宿命論。如果認為今生的一切都必須依靠過去世所做的業而決定,那是宿命論,不是因果論。即使過去世沒有種植任何福報的因,但今生你發了菩提心來修財神法,這個菩提心比供養諸佛的功德都大,難道不是福德的因嗎?現在種下福德的因,加上財神護法的護持,難道不能結成現前衣食受用的這一點小小的果嗎?如果不發菩提心,單靠供供財神、念念財神咒而想發財,那才是不合因果。

    張家界五雷山有一所財神殿,供財神玄壇真君神像一座。殿中有一副對聯:“生財有道務必見利思義,雲神無私定然佑善懲奸”,意思是,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不義之財,決不可取;神明也只會庇佑善良人士。其餘各地廟宇的有趣對聯,大多是諷刺人求財的貪念,摘錄如下:

    • 我非愛財,騎虎不能下背;

    • 人如求富,執鞭亦所甘心。——吳恭亨

    • 銅山有盡,鄧通豈怨他漢文帝?

    • 貪海無涯,誰人不怪我趙真君!

    • 站著總來燒香化紙,卿定沒有他意。

    • 跪下就要賜金給銀,我又不是你爹!

    • 錢不從天上來,求錢豈是頻頻跪拜?

    • 金總在土中掘,缺金先去好好耕耘。

    • 我只有幾文錢,女也求,男也求,給誰是好?

    • 你不作半點事,朝亦拜,夕亦拜,讓人為難。

    • 叩首不能獲利,問我索錢,豈要人典當黑虎?

    • 空手亦可起家,向你忠告,莫怪吾棒喝鐵鞭!

    • 燒幾張色紙給我,就要我賜金銀,什麼交易?

    • 道一句忠言與君,不必君殺羊豕,快些作工。

    • 你四萬萬人不事生產,都來求財,打算要幾塊銅板?

    • 我百千千劫歷經修煉,只在靜思,計較這兩枚紙錢?

    • 財原註定不可強求,彼四方人相率前來,剪紙化錢難應付;

    • 神在幽冥焉能賜與,你一件事都不去做,燒香點燭也徒勞。

    • 交些豬朋狗友,嫖賭飲樣樣都來;如何攢聚金銀?求我無用!

    • 娶個良母賢妻,勤儉樸面面俱到;好生累積產業,祝君成功。

    • 不在民俗供奉的範圍,卻是一種對當代人物的美譽:

    • 胡雪巖:晚清時期的紅頂商人,胡慶餘堂的創辦者。他的生平故事被民間流傳,也被當代研究學者譽為“中國經營之神”(甚至有人視其為“中國財神”)。現存諸多以胡雪巖為題材的文學影視作品或非文學文獻著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