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市“点线面网”结合“生态围城”打造诗意栖居家园

准格尔盆地南缘是一片荒漠地带,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市的北大门。

4月17日,昌吉市组织两千余名干部职工、企事业单位、驻市部队、少先队员和各族群众来到这里进行植树造林,拉开了昌吉市2018年封沙育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植被保护与恢复的序幕。

“我们今年在这一带一次性要种植近10.5万亩的梭梭,整个植树要持续到本月25日,直接参与植树的人能达到近20万人。”昌吉市林业局党组书记穆新宏介绍说,为了改善北部荒漠生态环境,昌吉市出台了《北部荒漠生态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和《昌吉市北沙窝国家沙漠公园总体规划》,计划在5年内将北部荒漠打造成一座集生态保护、植物景观、科普宣教、沙漠旅游为一体的国家沙漠公园。

新疆昌吉市“点线面网”结合“生态围城”打造诗意栖居家园

与昌吉市北部荒漠遥遥相望的是昌吉市南部山区。近年来,昌吉市紧紧抓好南部山区封育禁牧和生态屏障建设,打造生态涵养区、示范区;围绕硫磺沟、三工、庙尔沟、阿什里等乡镇发展,挖掘索尔巴斯陶、霍斯布拉克、努尔加大峡谷等资源,发展河谷漂流、冰雪风情、休闲度假等高端旅游,做优畜牧业、林果业和设施农业等产业。

南北生态建设如火如荼,东西生态项目稳步推进。4月16日,笔者在新疆昌吉市312 国道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现场看到,该工程主体已基本完工,乔灌木种植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新疆昌吉市园林局工作人员马晓燕告诉笔者:“也就在这几天,我们将进行乔灌木和花卉的种植。届时,生态廊道建设雏形基本就可以完成。”

昌吉市西有312 国道生态廊道建设工程,东有头屯河景观提升工程。据了解,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景观提升工程做为昌吉“一城两园三河一链”工程的一部分,规划设计范围南至乌奎高速,北至北外环头屯河大桥,东至新规划道路,西至东外环路,区域面积9.1平方公里,采用PPP模式建设模式,分为23个标段,总投资38.41亿元。

项目按照“生态休闲水岸、都市文化长廊、国际交往窗口”的要求,对头屯河景观节点提升改造,并对水资源利用、道路交通系统进行了研究和修编,项目在设计中主要以生态景观与城市发展的有机衔接,利用离槽式自然景观湖面与防洪河道蓄水并行的大水面景观,形成“一湖、两带、四蓄”多样性水系,组成一条蓝绿交织的立体生态互动链。

东西南北发力,“点线面网”结合。近年来,昌吉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南护天山、中管平原、北治荒漠” “干大林业、大干林业”的思路,以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为契机,大力实施“绿色崛起 美丽昌吉”生态工程。

以乡镇居民点绿化为“点”,国、省、县、乡、村“五道”绿化为“线”,南部三工滩、中部头屯河、三屯河、北部荒漠绿化为“块”,城市、园区绿化为“面”,农田防护林建设为“网”,构建“点、线、块、面、网”相结合的绿化生态系统,推进生态修复、生态绿化和生态治理“三大工程”,全面提升昌吉市生态环境质量。

“我们要严格按照十九大报告指出的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形成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的要求,加快城市生态间的步伐。”参与北部荒漠参与植树的昌吉州党委常委、市委书记孟凡刚说:“我们在城南重点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在城北退耕还林,把北部荒漠打造成一个国家级的荒漠公园;在城西实施312国道生态廊道工程项目,把昌吉市城区的西入口建设成为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为一体的城市道路景观廊道;在城东用50多亿来全面实施头屯河生态绿化工程恢复生态,打造昌吉东部门户的生态廊道,有效改善头屯河两岸三地区域生态环境;在城市中部,围绕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实现道路林网化、条田林网化,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市222个自然村居民点中60%的绿化美化建设,最终形成城市‘在林中,在田中’的城乡城景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