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領導力,從來不在於你是誰

有没有领导力,从来不在于你是谁

導讀:領導力的本質是行動,是帶領團隊實現目標。

有没有领导力,从来不在于你是谁

對領導力的研究有不同的路徑。有人注重研究領導者的品質,有人注重領導者的能力,有人注重領導者的風格,有人注重研究領導者和追隨者的關係。

這些研究都有一個共同的問題:怎麼定義領導者?大多數學者都以職位來界定——擔任職位的人,或者擔任較高職位的人。大概因為這是最容易操作的界定方式。

我把領導力界定為行動,簡單地說,就是帶領團隊實現目標。領導者就是帶領團隊實現目標的人。這個模型包括領導者、追隨者、目標三個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大多數領導力模型都是這個模型的變體。

領導力的本質是行動,是帶領團隊實現目標。再延伸一下,因為這種行動也是責任,而且需要產生成果,我們也可以說領導力的本質是責任和成果。因此,領導力的本質是你做什麼(行動),而不是你是什麼(職位),或者有什麼(品質或能力)。這不是什麼新奇的論點,領導力領域的許多學者和老師都持這樣的主張。然而這一思想尚未深入人心。

管理大師馬奇在與萊夫合著的《社會科學模型導論》一書中提出了鑑賞社會科學模型的三個標準:真、善、美。“領導力是行動”這個模型也具有這三方面的價值。

有没有领导力,从来不在于你是谁

01 “領導力是行動”之真

一個模型的真理價值在於其的正確性。“領導力是行動”的正確性體現在:第一,它與我們對領導力起源的猜想一致;第二,它與我們的現實經驗一致;第三,它與研究結果一致。

範福特(Mark van Vugt)是從進化角度研究領導力的主要學者,提出了“進化領導力理論”。 “群體生活帶來社會協調問題,比如找到足夠吃的食物或者發現安全的地方來棲身。領導和追隨就是進化來幫助我們的祖先解決這些問題的。”因此,先有帶領團隊實現目標這樣的行動,然後這樣的行動才被固定為某些職位。之後,有助於這些行動的品質和技能才被界定為領導能力。

經驗告訴我們,擔任領導職位的人不一定有領導力,大家都看好其能力的人不一定展現出領導力。領導力就像愛情,職位就像婚姻,能力就像是容貌、學歷、性格、收入等條件,所謂條件好的人不一定能收穫美滿的愛情,而愛情和婚姻並不能夠畫上等號。

人們一直努力尋找是否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領導品質或能力。經過約一個世紀的研究,目前的主流觀點是它們並不存在。這個結果用“領導力是行動”就很容易解釋。

如果說領導力是帶領團隊實現目標,那麼目標不同(是捕獲一頭獅子還是造出一艘航天飛船),帶領的人不同,所處的情境不同,要求的品質和技能也就不同,所以找不出共同的領導力品質和能力是很自然的事情。

有没有领导力,从来不在于你是谁

02 “領導力是行動”之美

馬奇和萊夫為美的模型提出三個標準:簡單性、豐富性、意外性。

“領導力是行動”這個模型的簡單性是一目瞭然的。它只用一句話或者一個三角形(領導者-追隨者-目標)就精煉地概括了社會生活的一個重要現象。

豐富性指可以使用的場合非常豐富,也可以說是通用性。把領導力定義為“帶領團隊實現目標”抓住了領導力行為的兩大維度——關係行為和任務行為,有著非常廣泛的運用。

意外性指可以推導出令人驚訝的結果。把領導力定義為帶領團隊實現目標,初看似乎平常,細思則大有玄機。比如,通常認為領導力與職位緊密相連,這個定義則指出兩者不但不等同,而且可以毫無關係。這個定義進一步令人意外地指出:領導職位不僅可以成為發揮領導力的資源,而且可能成為發揮領導力的阻礙。

有没有领导力,从来不在于你是谁

03 “領導力是行動”之善

一個模型的“善”(馬奇和萊夫稱之為正義)的價值是指“有助於塑造更好的而非更糟的世界。” “領導力是行動”這個模型有助於塑造一個更好的社會和自我。

學習型組織的倡導者彼得·聖吉在為筆者的《領導力沉思錄》一書所寫的序言中指出:

通常,領導者被作為“老闆”的同義詞,指“高高在上”的那個人,或者佔據高位的那些人。


儘管對於那些身處權威地位的人來說,這個評價也許非常準確,但是把那些有職位權威的人定義為“領導者”既顯得多餘,又傳遞一種無力感。糟糕的是,它把領導力跟CEO或者總裁這些職位中體現的正式權威混為一談。


更糟糕的是,它傳遞了這樣的信號,只有在這些職位上的人才是“領導者”——而且根據其定義,其他任何人都不是。

因此,如果以職位定義領導者,沒有職位的人,或者職位低的人就會放棄自己改造社會的責任。把領導力定義為行動,讓我們有改造世界的主觀能動性:每個人都可以發揮領導力,每個人都能夠發揮領導力。

以職位定義領導者還可能帶來另外一個惡果:人們把追求(更高的)職位作為自我發展的途徑和目標。這個追求至少有三個問題:

1. 這樣做沒有抓住領導力的本質。在其位要謀其政,“其位”不是本質,“其政”才是。

2. 是否得到職位在很大程度上受限於外在的因素,這樣追求的話,命運往往不掌握在自己手裡。

3. 再次,已經擁有職位的人也許認為這已經證明了自己有領導力,從而停止了自我發展。

把領導力定義為行動,對於自我發展來說也有著最為積極的意義:領導力就是行動,你採取這些行動,就是在培養自己的領導力。這是最具備主觀能動性的路徑。你不用等待什麼,現在就可以行動。

而且,它同樣承認領導力除了是行動,也是能力、品質和職位。如果你經常採取領導力的行動,你就會提高這些行動所需的能力,形成有利於這些行動的品質,而且更可能得到職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