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解上古人类之谜

根据现代对原始部落的调查所做出的描绘是:蒙昧、原始、落后,衣食不足。但根据《山海经》的叙述,则是具有相当高度的文明,并创造了许多伟业。就自然生活方面,如《大荒西经》写道:


西有王母之山,壑山,海山。有沃之国,沃民是处沃之野,风鸟之卵是食,甘露是饮,凡其所欲,其味尽 存。爰有甘华、甘柤、白柳、视肉、三骓、璇瑰碧瑶、白木、琅玕、白丹、青丹、多银铁。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爰有百兽相群是处。是谓沃之野。

《山海经》解上古人类之谜

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伏尔加流域,当时属于亚热带气候,而黑海边更是长寿之乡,现在是疗养胜地。其中的“甘华”应该是香蕉,“甘柤”是甘蔗。特别是“视肉”,更是宝物。郭璞在注中说:“聚肉也,食之不尽,迅即恢复原状。”这正是东方朔在《神异经》里说的"追脯“,“食一片,长一片。”这种东西,1973年美国达拉斯加城郊外,和1992年陕西省周至县尚村乡均有发现。这种黏菌复合体,作为一种天然食品,应该是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实际上在夏代以前,人们连鸟蛋都不吃,认为那是不道德的行为。

世界闻名的金字塔文化,本起源于中国。作为古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中央帝国”来说,这也是很自然的。《海内北经》说:

共工之臣相柳,九首食九山,所欤所尼,尽为泽溪。禹杀相柳,其血腥臭不可树五谷种。禹厥之三仞三沮,以为众帝之台。

帝喾台、帝尧台、帝舜台、帝丹朱台,台二台,台四方。

这是说禹修了金字塔,共四对,台是四方形的。《海外北经》说:

共工之台在其东,隅有一蛇,人面虎色,首冲南方。

这就是有“狮身人面像”的那一座金字塔。说明1,它是共工之台;2,是蛇身人面,而不是狮身人面;3,蛇身上绘有虎纹;4,像的正面向南。共工的图腾是“人面、蛇身、朱发”,已有考古学家发现了人面像头发是红色的;由金字塔的一角到人面像的基座之间有一条“渠道”,其实它正是蛇身,不过被沙压塌陷了。

《山海经》解上古人类之谜

事实证明,金字塔并非天然石结构,而是混凝土,就是经过“三仞三沮”的当地含有丰富贝壳石灰矿的土壤,加上 海水所浇注成的。在中国,用黄土夯成的金字塔几乎到处都是,但由于长期风雨剥蚀,水冲沙压,逐渐失去本来面目,只留下“丘”这种形象和地名了。而美洲的金字塔,也正是这种文化现象,由于时期较晚,用料上讲究一些,花岗岩石块成了主要材料。其中尼加拉瓜金字塔群,和《海内经》中的“地缭,有九丘”的记载相符:

有陶唐之丘,有叔得之丘,孟盈之丘,昆吾之丘、黑白之丘、赤望之丘、参卫之丘、武夫之丘、神民之丘

从中也许可以得出结论:玛雅文化,确实属于中国的楚文化,即高阳氏的文化的继续和延伸。

英格兰西部有个希尔茨伯里的小平原,遗存有一组非凡的巨石阵,几十吨重的石块,组成一个圆圈,外面还有56个灰坑。据考证,已有四千年左右的历史。谁修的?干什么用的?众议纷坛。美国一位科学家用电子计算机计算,认为56个灰坑与日蚀的规律有关,基本上可以认定为观测天象的设施。其实,它就是《大荒西经》中所说的“吴姖天门”,现在正是沃尔弗汉普顿的原名。它的用途是:“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郭璞注曰:“主察日月星辰之度数次舍也。”像这样重大的世界文化之谜,竟然在《山海经》中早有记载,枉费了许多人的心力。

《山海经》解上古人类之谜

在中美洲,有一个重要的海域,名为加勒比,苍茫大地,悠悠历史,谁知道它的名字源于何处?《山海经》给出了答案。加勒比——一个中国人的名字:奢龙——奢比。《大荒东经》:

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曰奢比尸。

《海外东经》:

奢比之尸在其北,兽身、人面、犬耳、珥两青蛇。一曰肝俞之尸,在大人北。

奢比,《淮南于》说:“诸比,凉风之所生。”也叫诸比。《管于•五行》:“黄帝得奢龙,而辨于东方。”“奢龙辩乎东方,故使为土师。”古时语言有四通现象,“奢比”可读“者比”,即加勒比,说“奢比尸”是“神”,乃是他生前“辨乎东方”,又为当地土师,死后被尊为神而立像,并且图腾化了“人面、犬耳、兽身”,就是说他长一副狗得耳朵,身后有一条兽的尾巴。等等!

《山海经》是博物志。古人的思维方式与我们不同,一般皆为纪实,无须弄虚作假;有些故事,在传说中发生走样现象,只是反映了当时的认识,与宗教信仰的影响,仍然是当时的实际。因而把它归入神话类、小说异志类书都是不合适的。从内容上看,它反映了当时最高文化成就,和民族传统关系,对了解上古社会,及世界文化历史实为珍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