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高密著名经学大师——郑玄的历史与传说故事

北海高密著名经学大师——郑玄的历史与传说故事

郑玄(公元127- 200 年)字康成,北海高密(今高密西南)人,汉代著名经学大师。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郑玄年轻时做过乡啬夫,后来弃官到东汉最高学府一洛阳太学学习。

郑玄的学习兴趣很广,既学习时文,又钻研古文经典。他曾跟随张恭祖学习《古文尚书》、《周礼》、《左传》等,又拜师学通了时文《公羊春秋》、《易》。在他37岁时,又西去扶风,拜在大经学家马融门下。马融才高而博闻多识,遍注《孝经)、《论语》、《易》、 (礼》、《尚书》、(列女传》等,生徒一千余人。那么在他门下学习三年尚未见他面只股其高业弟子学习。

北海高密著名经学大师——郑玄的历史与传说故事

有天,马政召集高业弟子讨论服线、时说郑玄擅长算术,就亲自会见郑玄。郑玄趁机把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向马融请教,马融一一作答。随后郑玄便告辞回乡。因为郑玄提出的问题都是高水平的,乌融很觉吃惊,郑玄离去后,他感慨地对其高业弟子说:“郑玄今去,香道东矣!” 在洛阳和扶风十多年的游学,使郑玄对古今经学的研究达到较成熟的境地,为其后来成为经学大师打下了基础。

郑玄回到家乡后,广收门徒,聚众讲学。公元169年,宦官制造的“党锢之祸”牵连到郑玄,郑玄被禁锢十四年之久。获释后,郑玄闭门不出,潜心著述。他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遍注群经。郑玄生著述达百余万字,以《毛诗笺》、 《三礼注》 影响最大。另注《周易》、《论语》、《尚书》 等。对

北海高密著名经学大师——郑玄的历史与传说故事

汉灵帝末年,党铜解禁。大将军何进等朝官多次派人请他做官,他都回绝。 北海国 相孔融很佩服郑玄的人品和学识,亲自到高密县衙,令高密县令把郑玄家乡立为“那公乡”,建住门,命名为“通德门”,加以表彰。黄巾起义爆发后,郑玄到徐州避难,路遇黄中军。

资中军首领知道他是位不愿做官的著名学者, 让义军向他致礼,约定各路义军保护他的家乡。公元196年,拥兵冀州的大将军袁绍,尊郑玄为上宾,并向朝廷推荐他为左中郎将,他辞面不就。公元20年,袁绍与曹操战于官渡,郑玄被逼随军。6月,病死于元城县(今间北大名县)。郑玄死后,为他送弹的门生自那守以下一千余人。郑玄不仅精通儒家经典,吸取今古文两家加以综合,集汉学之大成,并对数学、天文、历法也有很大贡献。《后汉书.郑玄传》载:“汉兴,诸儒颇修艺文;及东京,学者亦各名家。

北海高密著名经学大师——郑玄的历史与传说故事

而守文之徒,滞固所禀,异端纷纭,互相诡激。遂令经有数家,家有数说,章句多者或乃百余万言,学徒劳而少功,后生疑而莫正。郑玄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这个评价很中肯,郑玄的传世著作受到历代学者的重视。我国自汉魏以后的经学著述,成就最大的就是郑玄。他开辟了儒家学说的新道路,对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存做出了贡献,对儒家思想的传播起了较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