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时期崇拜的历史人物,没想到长大后却变坏了

小学的语文课本里讲过一个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小匡衡家境贫寒,买不起书,为了能有书看,他只能四处找有书的人借看。而白天小匡衡需要做农活,只有晚上才能腾出时间来学习,但他家里买不起蜡烛,所以只能凿开墙壁借邻居家的烛光读书。

“凿壁偷光”的匡衡被认为是古代勤学苦读的模范,小时候读书那会,匡衡也被老师长辈们常常挂在口中教导我们好好学习。

童年时期崇拜的历史人物,没想到长大后却变坏了

后来的匡衡凭借自己的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个大学问家,并因为“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入朝做了官。当时的皇帝乃是汉元帝刘奭,刘奭的父亲是汉朝著名的中兴之主汉宣帝刘洵,但刘奭却是虎父犬子,他在位时宠信宦官导致汉朝形式江河日下。

刘奭虽然昏庸,却也喜欢儒家经典,匡衡因为学问高被刘奭任命为博士(古代官职),向皇帝讲解儒家典籍。这个时候的匡衡还是很有正义感的大好青年,他借着为皇帝讲学的机会多次规劝刘奭要亲贤臣,远小人。

童年时期崇拜的历史人物,没想到长大后却变坏了

等到原丞相病逝后,匡衡因为受到汉元帝的赏识,继任了丞相的职位。后来刘奭还册封匡衡为安乐侯,食封土地三千一百顷,但因为地方上失误多算了四百顷,但匡衡知道后,没有归还多余的土地。《汉书》记载“衡遣从史之僮,收取所还田租谷千余石入衡家”。

但没过几年,匡衡非法扩大土地的事情就被人给告发了,匡衡也因此被收回了爵位,贬为了平民。

童年时期崇拜的历史人物,没想到长大后却变坏了

小时候长辈们都希望我们向成绩好的人多学习,但勤于学习的人并不代表他的人品好,同样也不能因此认为他的官品好,毕竟历史上有名有姓的大奸臣大都是读书人。

其实这也怪不得读书人们,中国古代的读书人秉着“学会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理念自幼苦读,十年如一日,他们追求的不是为国为民为社稷,或者说他们曾经发过这样的宏愿,只是后来受不了糖衣大炮的轰炸忘却了当年苦读的理想。

童年时期崇拜的历史人物,没想到长大后却变坏了

当然,不能因为这人在文坛上的地位而选择性的遗忘他奸臣的本质,同样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个人是奸臣而否定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匡衡虽然晚节不保,但抛开这点不谈,他“凿壁偷光”的故事确实值得我们的赞扬与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