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过江东能否改写历史?西楚霸王兵败自杀只因为做错一件事

唐朝的杜牧写过一首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宋朝的李清照也写过一首诗《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因为这两首诗歌的广为流传,项羽过江东,能否卷土重来也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虽然历史没有如果,但是我们不妨试想一下,项羽过江东,一路逃回老家,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刘邦和项羽划鸿沟为界,中分天下,西面为汉,东面为楚。当时刘邦兵多粮广,项羽兵少食尽。刘邦想引兵西归,萧何建议:如果此时不趁机消灭项羽,是纵虎归山。刘邦听取萧何建议,召集诸侯韩信、彭越等人合兵一处,进击楚军。

项羽驻扎垓下,弹尽粮绝,兵折将亡,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羽乃大惊,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柰何,虞兮虞兮柰若何!兵败如山倒,项羽带领麾下壮士八百人连夜杀出重围,一路往南,汉将灌婴率五千人追击。

项羽过江东能否改写历史?西楚霸王兵败自杀只因为做错一件事

项羽逃到淮水,身边只剩下一百多个人,迷路了。向一个老农问路,也不知什么仇什么恨,这老农故意指错路,让项羽一行人走进一片沼泽地中,被困,汉军追到。项羽引兵往东,到东城,环顾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跟着。身后追兵数千,项羽寻思此番是逃不掉了。对身边的人说:我起兵抗秦八年了,经历大小战役七十多次未尝一败才能够霸有天下。今天我被困于此,实在是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今日只好决一死战,愿意和兄弟们最后一次冲锋陷阵,突出重围,斩将刈旗,让兄弟们知道此天亡我也,非战之罪。

于是项羽大喝一声,抢入敌阵,所向披靡。一行人且战且走,到了乌江边上,乌江亭长接着。找来船只,让项羽迅速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说: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人众数十万人,亦足以称王。希望大王急渡江。现在只有我手里有船,汉军追到,无法渡江。项王大笑说:天之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而且我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生还,虽然江东父兄可怜我而奉我为王,我又有什么面目见他们呢?即使他们不说,我又如何不内心有愧呢?

于是不过江东,自刎而亡。

项羽自刎江东,是一时冲动所致呢还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兵败将亡,项羽真的毫无机会可言了吗?项羽过江东,自然能够解一时的困厄,暂时苟且偷安,但他必然面临如下问题:

一、项羽能否重振兵马,挥军西北,与刘邦及众诸侯争霸天下。

江东人口,乌江亭长说了,有数十万人。项羽当初起兵,率领八千江东子弟,那么项羽很可能最多从江东聚集1-2万江东子弟兵,而且都是未经战阵的新兵。项羽再搜集被汉军击败的楚国残兵,可以得到3-5万人,加起来不到七八万兵马。要在急切之中统率八万不成熟的军队和刘邦及众诸侯的数十万成熟军队交战,项羽毫无胜算可言。

项羽过江东能否改写历史?西楚霸王兵败自杀只因为做错一件事

二、项羽能否找到立足之地,休整兵马,聚集粮草恢复元气。

即使项羽过江东,刘邦还是会穷追不舍。因为刘邦必须一鼓作气,彻底击败项羽。如果等到项羽有了喘息的机会,聚集残兵,号令天下,刘邦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再次战胜项羽。毕竟项羽是天下霸主,天下诸侯虽然背叛项羽,但是名不正言不顺。项羽有三个地方可以立足,江东、旧楚国及其封地鲁国。项羽之所以惨败,是因为被彭越烧了粮草。如果项羽有一年时间休养生息,聚集粮草兵马,他有八成把握卷土重来。但是刘邦不会让他站稳脚跟,恢复元气。

三、卷土重来的项羽能否知人善任,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之外。

项羽这辈子做下最错误的一件事情不是鸿门宴上放了刘邦,而是荥阳之战围困刘邦时逐走谋士范增,范增走则项羽败。

刘邦得以逐鹿天下,是因为得到了一群文臣武将的帮助,萧何、韩信、陈平、张良、彭越等人,都是齐心合力绞尽脑汁要置项羽于死地。然而项羽,他只是一个人在战斗。项羽固然是人中之龙,有万夫不当之勇,可是他一个人,怎么敌得过刘邦一群人?项羽最大的弱点是不会用人,事必躬亲,因此左支右绌,疲于奔命。因为怀疑谋士范增,导致范增气愤出走,病死路上,才是项羽从四十万兵马的西楚霸王到垓下的败军之将最大的原因。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项羽还是那个骄傲的项羽,还是那个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的项羽。即使项羽过江东而卷土重来,得不到智谋之士的辅佐,项羽最终还是会失败。即使征服天下,项羽还是不能像刘邦那样做一个开万世基业的一代雄主。因为他只是冲锋陷阵的猛将,而不是驱策天下兵马的君王。

项羽过江东能否改写历史?西楚霸王兵败自杀只因为做错一件事

前两个问题项羽很明白,败局已定,何必再过江东,把江东的父老拖进战争中白白流血牺牲?可是项羽始终没有想明白最后一个问题,他作为天下霸主那么拼命地冲锋陷阵,为什么还会失败?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太史公的评价可谓一针见血。项羽自刎乌江的重要原因,不是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父老,而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没有机会再卷土重来了。力能扛鼎,项羽致败,因为他太自以为是,太信赖自己的一身蛮力。就像他年轻时候看到秦始皇说的:彼可取而代之也。项羽太骄傲了,他一生没有对任何人低下过头颅,所以他不可能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卷土重来。

审时度势,唯有一死,不至于受到诸侯的侮辱。可是项羽到死也没有想明白,为什么毫不起眼的刘邦能够打败他。即使死到临头,他还是嘴硬道:非战之罪,天之亡我。

项羽过江东能否改写历史?西楚霸王兵败自杀只因为做错一件事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