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武術走出誤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說到中華武術,人們常用“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來形容,這確實是我們中國人的驕傲,但是如何繼承和發展中華武術也是我們這些愛武者的責任。目前,中華武術有繼承,也有發展,但也面臨著危機。我為了便於稱呼把中華武術分為兩部分:一是官方武術,泛指國家武術機構、正規院校規定推廣的內容,包括國家規定競賽套路和散打等;一是民間武術,指流傳在民間的傳統拳種。官方武術是主流,主導著中華武術的發展,經過不斷努力中華武術已經得到推廣並走向世界,這是一件好事。但是在繼承方面卻遠遠不夠,國家整理的拳種有限,規定的過死,在某些方面走入了誤區。民間武術採用師徒相授、父子相傳的傳統方法很好的繼承了傳統武術,但傳播範圍有限,有些拳種瀕臨滅亡,不要說發展,就是繼承也成了問題。可見中華武術的發展已經危機重重,作為武術的愛好者多麼希望武術走出現在的誤區,真正的發揚光大。我謹代表一家之言,談一談對武術發展的一些看法。

讓武術走出誤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什麼是武術

這個問題說簡單也不簡單。不要說現在許多人被武俠片、動作片誤導,給武術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就是練武的人也不一定能說清楚武術到底是什麼。武俠片中的“武術”不能叫武術,有人稱武俠為成人童話,那麼其中的“武術”就應該稱為“神術”了;動作片中的“武術”雖然比較真實,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誇張,它們只是藉助武術的一些東西,進行藝術創作,表面上是宣揚武術,實際卻把人們對武術的認識引進誤區。當年李小龍的功夫片和李連杰的《少林寺》確實也推動了武術的傳播,可這樣的佳作少之又少,要想更多的人真正認識武術不能依靠影視。

對於武術的定義有很多種,我援引一二發表我個人的觀點:

武術是以中國傳統文化為理論基礎,以徒手和器械的攻防動作為主要鍛鍊內容,兼有功法運動、套路運動、格鬥運動三種運動形式的體育項目。(康戈武《中國武術實用大全》)

武術,是一種以踢、打、摔、拿、絆、跌等技擊為主要內容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鄭勤、田雲清《神奇的武術》)

1988年12月,國家體委武術院、中國體育科學學會武術分會在北京召開了“全國武術學術專題研討會,把武術定義為:武術是以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套路和搏鬥為運動形式,注重內外兼修的中國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通過這些定義不難發現武術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用於技擊格鬥,具有攻防意義,功法、套路、技擊三位一體。民間武術還保持著這種傳統特性,而官方武術則由於比賽的需要三種形式被分開了,使一些人以偏概全,不能認識武術的真正面貌,有人練套路沒有攻防意識,不懂應用,有人練散打不練套路,認為套路不實用,更多的人練武不練功。這裡的“功”不僅指基本功,最重要的是內外兼修的功力練習。另外一點就是武術文化,武術與軍事、醫學、宗教、哲學、力學等眾多學科都有密切聯繫,不但歷史悠久,真可謂博大精深。但是有些人練拳不明拳理,也有人重武輕文,文化水平不高,這都不利於武術的繼承和發展。我們要讓更多的人全面的認識武術,只有真正認識了,才能加強了解,進而去繼承和發展。

讓武術走出誤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二、套路的動作越來越漂亮

套路的動作越來越漂亮不是錯,因為武術本來就有很高的審美價值,但是漂亮不是它的本質,武術的本質在於它具有攻防意義,如果失去了攻防價值,那就成了體操、舞蹈。大部分傳統套路保持了原有的特色,而現在創編的套路就各取所需了,以表演比賽為目的的套路為了得高分就增加了高難漂亮的動作,以健身為目的的套路為了便於推廣就進行了簡化,甚至有人為了獨樹一幟東拼西湊,有一部分內容已經脫離了武術的範疇。就拿太極拳來說,現在練太極拳的人很多,大部分人只知道太極拳的健身價值,而對太極拳的技擊價值知之甚少,就連一些太極拳冠軍也不知道太極拳中所講的勁意。當然健身也沒有錯誤,但精髓不能丟。無論是為了比賽,還是為了健身,都不要忽視武術套路的本質。

再有,在很多人眼裡武術套路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有人練了幾十年的套路卻不敵街頭地痞、流氓。其實套路能不能用,不在於套路本身,而在於學和用的方法上。一般來講套路中的動作都具有攻防意義,所以學時要明確攻防意義,練時要一招一招反覆練習攻防變化,用的時候既不能按套路一招接一招的打,也不能按要求刻意追求動作的規範、標準,要靈活變化。也就是說套路與技擊本身就是一體的,不應該分割開,練套路就要活學活用。

讓武術走出誤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三、散打是中華武術的精華嗎?

在近幾年中,散打與各種國外的武技進行交流並取得了不錯的戰績,可以說讓中國人揚眉吐氣。但是散打能不能代表中華武術的最高技擊水平呢?我想是不能的。只能說散打是中華武術的一部分,是技擊術的一種。

首先,散打比賽時有規則的,這些規則限制了許多武術技巧。出於對運動員的保護,散打比賽要帶護具,而中華武術的手法是非常豐富的,散打帶有拳套就使手上的動作少了很多;散打中禁止使用反關節技術,踢、打、摔、拿中的“拿”就被排斥掉了;散打以倒地後就要結束攻擊,武術中有很多倒地的攻擊技法也就無法應用……而且總體來講,大部分散打運動員的技法都比較貧乏,應該在技術允許的情況下多具備一些攻防的方法。

其次,散打的訓練方法較多的引進了西方技擊術的訓練法,而放棄了傳統的練功法。也許這是比賽的需要,因為傳統的練功方法用時長、見效慢,但是傳統的練功法能注意到養與練的結合,功力更紮實,散打運動員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力的下降,技擊水平也跟著下降,而傳統練功者會隨著歲月的增加,功力日漸深厚。

再者,散打中的勁力不能體現中華武術的勁意。我們看到的散打與國外的技擊術沒有本質的差別,真正的中華武術是很講究發力的,不是拙力,也不僅是巧力,每一個力都不是單一的,而是一種內外結合的整勁。這也正是由於上面所說訓練方法和技術運用與傳統武術脫節造成的。

四、武術氣功是真是假

在影視片中我們看到學會輕功就可以漫天飛舞,內功深厚就能開山劈地,在生活中也可以看到一些氣功表演,讓人不可思議。那麼這些是真是假呢?到底有沒有輕功、內功呢?很顯然影視片中那樣的輕功、內功是不存在的,但是輕功、內功、硬氣功還是有的。

武術功法是豐富多彩的,包括內功、輕功和硬功等。由於武俠片的緣故,人們對武術功法既十分好奇,又充滿疑惑。其實,內功是通過意念、氣息,培養勁力,提高功力,可以增強擊打力和抗擊打能力。內家拳高手可以將人放出數米遠,但不可能隔空放人,必須有接觸,找到力點才能發力將人放出去。輕功是指鍛鍊縱跳、攀爬、奔跑能力的功法,通過一些特殊訓練,藉助一些技巧,充其量可以竄房越脊、飛簷走壁,但絕不可能一躍數丈、踏水無痕。硬氣功通過練氣和抗擊打訓練可以使身體的許多部位具有很強的擊打力和抗擊打力,斷物碎物並不難。但是不能否定有一些硬氣功是假的,有的利用一般人不瞭解的化學、物理等科學知識,有的依靠道具和他人的配合,給人造成假象,這些只能稱為魔術,應與武術區分開。

讓武術走出誤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五、有多少武術要失傳

在新中國建立以後,許多拳種得到了挖掘整理,使一些瀕臨失傳的拳種得到了繼承和發展。但是中華武術門派林立,拳種眾多,光靠國家武術機構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要靠所有的武術愛好者的努力。

中華傳統武術門派觀念重、保守思想嚴重,許多拳種一線單傳,一些人授徒還要留一手,所以已經造成部分武術失傳。另外,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和社會法律的健全,武術的技擊應用價值已經嚴重削弱,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以及生活方式發生改變,那些需要長時間、艱苦訓練才能掌握的功法已經不適合現代習武者的要求,這些重技擊、下苦功的武術如果沒有人去繼承慢慢也會失傳。

中華武術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在世界上有越來越多的人都來關注她,有很多外國人都來挖掘這塊寶藏,而我們自己若不保護她,不走出現在的誤區,她將變得面目全非,或許有一天我們只能到外國去探尋中華武術的真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