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分鐘:教你怎樣運用口令來進行武術教學!

口令,是武術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教法。它貫穿於教學的始終,運用得當,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質量。

武術教學課的口令比較複雜,既包括動作名稱、教學、音調、節拍等變化,又要根據各拳種的特點來運用。如長拳口令一般要有節律性,聲音宏亮、有力、短促;太極拳的口令要輕柔、緩慢。同時,還要結合學生掌握動作的程度以及周圍的環境影響等情況來運用口令。

2分鐘:教你怎樣運用口令來進行武術教學!

用動作名稱做“口令”

武術套路練習的每一個動作都有名稱,它反映了動作的結構和形態。如“弓步衝拳”動作,在授課時首先就要講解“動作名稱”的由來,然後,再以動作名稱做口令反覆練習動作,這樣學生就能較快地記住動作。例如初級長拳三路的練習口令可用:“預備勢”,“虛步勾手亮掌”—“並步對拳”。這樣,強化了學生對動作名稱與動作結構的理解,便於學生儘快掌握動作,特別是在授新教材時,由於學生剛學會動作,對動作不太熟悉,教師用動作名稱作口令組織練習,可起到幫助學生記憶動作的作用。

2分鐘:教你怎樣運用口令來進行武術教學!

動作名稱與數字相結合

以動作名稱作預令,以數字作動令。如初級刀術第一段,可呼“弓步纏頭”—1;“虛步藏刀”一2;“弓步前刺”一3。既能使學生明白套路動作的順序,動作與動作之間的銜接,又可培養學生建立組合或套路動作的完整概念。

有的學生可能對動作名稱與動作對不上號,教師應在領做時先呼動作名稱,然後再領做,這樣學生首先聽到的是動作名稱,接著模仿教師的動作,就不會出現錯誤。運用時呼預令應有拖音,給學生一短暫的思維間歇,然後再呼動令。這對易忘或易混淆的動作具有喚起記憶的作用。

2分鐘:教你怎樣運用口令來進行武術教學!

單字化的“口令”

單字化口令,是把動作的技法歸納成一個字,起到提示學生完成動作的目的。如初級拳三路第一段“弓步衝拳”,“彈腿衝拳”,“馬步衝拳”,可歸納為“格”“彈”“衝”;又如練習“躍步衝拳”這個複雜動作時,根據動作的先後順序,可用“掛”“跳”“樓”“衝”等單字做口令。

這種單字化口令一般在複習教材和練習比較複雜動作時採用,或者穿插在各種口令之間採用,起到提醒學生注意動作的難點、要點和技擊含義的作用。

2分鐘:教你怎樣運用口令來進行武術教學!

師生共同發令

如初級劍術的第一段,教師呼“一”,學生呼“弓步直刺”;教師呼“二”,學生呼“回身後劈”。師生共同發令的優點很多,能把學生的眼、耳、口、腦等身體各器官機能都調動起來,接受來自不同感覺器官的信息,在大腦皮層上留下很多“同一意義”的暫時神經聯繫痕跡,從而加強學生的注意,感、知覺,記憶等心理過程。此方法宜在複習中採用,能起到集中學生思想,眼、耳、口、腦、身體並用,加快了教學進度。提高學習效果的作用。

運用口令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教師須審時度勢,把握住施令的時機。對初學者和新授教材,多用動作名稱做口令。口令要適當延長、放慢。複習教材,要根據動作結構和動作銜接掌握好口令的節奏和聲調。應有強弱、高低、快慢之分。

一般動作的口令,聲調可低一點;

發力動作的口令,聲調宜高亢有力;

銜接動作的口令,聲調宜快速;

定勢動作口令,聲調宜短促、沉穩、有力;

過渡動作的口令,聲調宜連續、緊湊。

總之,在武術教學中,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習內容、拳種以及學習對象,採用不同的口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