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真的跟盟友“撕”起來了 到底是因為啥?

美国真的跟盟友“撕”起来了 到底是因为啥?

六一兒童節前夕,我們再次領略到了特朗普總統的“棄約精神”。這次的主角,是一直以來充當美國“盟邦”的歐盟、加拿大和墨西哥。

當地時間5月31日,即將飛赴中國談判的美國商務部長羅斯宣佈,從6月1日起,取消對來自歐盟、加拿大、墨西哥的鋼鋁產品的關稅豁免待遇,分別加徵25%和10%的懲罰性關稅。

時間先調回三個月前。

3月8日,美國宣佈對進口鋼和鋁分別加徵25%和10%的關稅,但給予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及阿根廷、巴西、澳大利亞和韓國臨時豁免,豁免會在5月1日結束;4月30日晚間,白宮又將臨時豁免延長至6月1日;如今,6月1日終於到了,延期了近3個月的關稅,還是來了。

一直在爭取美國關稅豁免的美國盟友們,最終還是沒能“倖免於難”。

美国真的跟盟友“撕”起来了 到底是因为啥?

過程

這三個月,美國的盟友們可謂是很心焦。

3月8日,特朗普宣佈,以“國家安全”為由對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分別加徵25%和10%懲罰性關稅。

3月16日,擬在不能獲得特朗普鋼鋁關稅豁免權的情況下,歐盟公佈了一份對美貿易報復反制清單,列入清單的美國對歐出口商品有農產品、服裝、化妝品、菸酒、船舶、摩托車等幾十種,價值64億歐元,擬加徵的報復性關稅稅率最高25%。

其中,清單上的哈雷摩托車、李維斯牛仔褲、波本威士忌酒等等,都是美國國會大牌共和黨議員的家鄉出品,精準打擊了特朗普支持者的選區。

不過,在美國與歐盟的相關各方磋商期間,美國對歐盟等貿易伙伴的鋼鋁產品實施了臨時關稅豁免。歐盟開出了一個價碼,只要美方向歐盟鋼鋁產品提供永久關稅豁免待遇,歐盟可以與美方談判,討論其關心的汽車關稅、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政府採購市場、世貿組織改革等議題。

不過,這顯然也沒能拉回特朗普總統的心。

好在歐盟還算對特朗普有一定了解,對這回取消關稅豁免也有了思想準備。

歐盟貿易委員馬爾姆斯特倫事前在歐洲議會全會等場合上表示,她預計美國將在6月1日臨時關稅豁免到期之後,對歐盟鋼鋁產品出口實施配額限制,並表示屆時歐盟將從6月20日起以牙還牙,對部分從美國進口的商品加徵關稅,且不排除擴大報復行動。

美国真的跟盟友“撕”起来了 到底是因为啥?

各國對美出口鋼鐵榜單,加拿大、墨西哥分列第一和第四

抵制

從更大範圍上考察,可以發現,今年以來特朗普政府顯著提高了主動發起貿易戰的密度,且大大加強了烈度。

除了對全世界幾乎所有鋼鋁產品出口國實施的限制措施外,美國前不久又以“國家安全”為名,對進口汽車整車及零部件啟動“232調查”。

由於美國一年汽車進口額高達3000億美元左右,預計此案如果走到公佈加徵關稅清單的地步,整個涉案貿易額肯定會超過此次中美涉案貿易額規模,對全球工業生產和貿易的擾亂更甚。

而且,不管是對被視為“戰略競爭對手”的中國,還是對長久以來的“盟邦”——歐盟、英國、加拿大、墨西哥、日本、韓國,特朗普政府都採用了“懸崖邊緣”的訛詐式“談判”戰術,出爾反爾、“棄約精神”似乎正在成為美國政府對外經貿談判的“新常態”。

正因為此,美方的單方面行動遭到了越來越廣泛、越來越強烈的抵制。

美国真的跟盟友“撕”起来了 到底是因为啥?

美國—歐盟貿易柱狀圖

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均譴責美國這一做法是“非法的”;同樣遭遇打擊的墨西哥堅決譴責美國的措施,宣佈“對多種產品採取對等措施”。

即使是給世人一貫印象對美國“俯首帖耳”的日本、韓國,此前也相繼在世貿組織就美國的單方面貿易保護措施發起了申訴。歐盟理事會主席圖斯克感慨:“有友如此,何須仇敵?”道出了許多美國盟邦的心聲。

美国真的跟盟友“撕”起来了 到底是因为啥?

動機

但是,縱觀特朗普的一系列舉動,除了經濟效果基本上是徒勞外,島叔更可悲於特朗普出爾反爾中,不乏在美國不正常政治生態下的“自保”成分。

對於接受過經濟學教育的人而言,並不太難理解特朗普的徒勞之處——

特朗普可能沒有細想,在經濟景氣高峰、勞動力市場實現充分就業時期,實施這些氣勢洶洶的貿易保護措施,對美國經濟意味著什麼?

實施貿易保護,推動鋼鋁等基礎產品價格大幅度暴漲,對下游製造業、對他一直宣稱追求的復興美國製造業目標意味著什麼?

這些貿易保護措施,對改革已成為美國製造業“腫瘤”的工會體制意味著什麼?

島叔理解特朗普希望平衡美國宏觀經濟的心理,但無論是短期還是長期,特朗普如此密集的貿易限制措施,其帶來的經濟效果都是負面的。

特朗普如果不能超越自己的極端重商主義思維方式,完全有可能重蹈胡佛總統當年簽署發佈《斯穆特-霍利關稅法》、導致1930年代大蕭條變本加厲的覆轍。甚至可能更糟,把美國從繁榮加速推向蕭條。畢竟,現在越來越多的經濟研究者認為,美國這一輪經濟景氣將在2020年、即特朗普連任競選年終結。

更可悲的是,特朗普屢次“棄約”的背後,還隱藏著洗清自己、以求自保的動機。

當初特朗普違背自己“美國優先”、與俄羅斯關係正常化理念,而向敘利亞發射導彈,目的之一是以此撇清政敵欲加的“通俄”罪名;這回5月29日陡然宣佈重新準備對中國500億美元商品加徵關稅,其中也有一部分動機是企圖以此洗清政敵扣上的“通華”罪名。

2016年總統大選揭曉之後,敗選方支持者長期不肯接受現實,而是不斷舉行大規模、暴力性遊行示威,已經把美國向政治拉美化、甚至非洲化方向推進了一大步。此前美國在國外“顏色革命”的手段也在這些遊行示威中得到廣泛使用,更讓人看到了美國政治演變的不祥之兆。

就是在就任之後,特朗普也沒有過上正常的總統生活,日常施政不斷遭遇全方位掣肘,對子虛烏有的“通俄門”調查煞有介事不斷擴大範圍,數十名民主黨國會議員還羅織罪名,要求對他發起更加捕風捉影的“通華門”調查等等……

在此之下,特朗普不得不為了自保,不斷改變自己一些原本還算符合美國國家利益的構想。這麼看來,還有什麼能比這,更讓人為一個超級大國,為一個超級大國的元首而感到悲哀的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