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团体:一份残酷且低保的职业

偶像团体:一份残酷且低保的职业

文 | 林蔚(小鲜综艺 )

偶像,说到底是一份职业。如果没有《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等节目接二连三地把偶像团体推向大众视野,怕极少有人注意到这份职业背后,它的职场规则、文化以及这些偶像员工们的收入、回报状况。

经济学上曾有一个定律叫20/80定律。意大利经济学家巴莱多偶然间发现了一个稳定且残酷的微妙关系,社会上20%的人占据了80%的财富。这个比例在热钱不断涌入的娱乐圈更显陡峭,几乎可以说1%的人把控着99%的资源和财富。而偶像团体的收入分配状况恰好是一个缩影。

在韩国,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类似的新闻爆出。成军五年的偶像团体,成员依然零收入,某爱豆生活靠粉丝接济;而某某某顶级偶像在江南区拥有市值几十亿韩元的住宅。一个职业的顶级与底层,在赤裸裸的数字面前无处遁形。

包吃包住,基本工资3500

时间跳转至一个月之前,《创造101》在腾讯首播。乌央乌央的录制现场,少女一波波出现,看得人眼花缭乱。选手杨超越口中的“一个通告2000块,还有饭吃”,恐怕成了在亮相阶段即被淘汰的女孩们,从这个节目唯一拿到的一笔收入了。

2016年年底,前1931组合成员马剑越参加《奇葩大会》的甄选,揭秘了所在女团的生存状况。在偏僻郊区有一所她们团队的专属大楼。一楼大堂,二楼宿舍,三楼教室,四楼食堂,五楼宿舍。一栋大楼,30多个成员,包吃包住包训练。她们也有零星的基本工资。具体多少,马剑越做了一个比较,做一件演出服要耗掉一半的收入。她说,这是一种“国企体制”。这种形态,堪称国内偶像团体运作的基本模式。

偶像团体:一份残酷且低保的职业

(1931组合)

在北京草场地,未出道前的Oner(坤音四子)合住在一间一室一厅的公寓里。一年时间,四个平均身高185的大小伙挤在两张床上睡觉。工资有多少?卜凡说因为迟到,两个月只剩400。有粉丝从他们的出道纪录片里,抠出过这些细节。“坤音包吃住,工资可以买2、3顶MLB帽子。比赛(《偶练》)前公司给他们每个人准备1箱面膜,5双鞋子,还有半箱新衣服,几顶帽子,还有必不可少的(假)大金链子和(假)大宝石项链。”

吃住公司管,请来美国、韩国的专职老师培训,基本工资的性质更似零花钱。小透明们赚钱的途径也不是没有,分为两种:一种是跑通告,未出道的新人自然很少;一种是在剧场演出赚票房,这种操作更适用于日系范儿的女子组合,比如SNH48、1931等。

对于这些新生偶像们来说,《偶像练习生》、《创造101》绝对算是2018年最重要的通告,甚至是唯一。那通告费能有多少?这个尚没有一手资料进行判断。据网传,每个月,《偶像练习生》会给一定数额的补助。春节期间有每天300元的节日金,且只发三天。节目中插播的广告有分红,当然仅针对参与拍摄的练习生。

偶像团体:一份残酷且低保的职业

(《偶像练习生》)

(《Produce 48》新闻)

试想,如果一个未出道的练习生一路挺进决选,会参与12期节目录制,另有5至6首歌曲的演唱机会。整个节目结束后,三四个月的时间,几万块人民币入账,似乎已是份不错的报酬。可是这份钱,能不能全额进入练习生个人的口袋,需要打个巨大的问号。

出道后零收入,这不是个耸人听闻的传闻

“你所赚的钱,大部分不是你自己的。”这可能是普通上班族领薪资和偶像赚钱之间最大的区别。公司参与分成,这个部分不难理解。一个公司培养偶像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练习生期间来来走走的年轻人非常多。打造、宣发一个出道团体,需要巨大的投入。所以很多团体偶像,比较能接受合约期内相对苛刻的分成制度。

在韩国,2017年8月7日,从《Produce 101》第二季里成军的Wanna One开启了限定团的活动。顶着“怪物新人”名号活跃的他们,在2017年的各类产品销售额高达200亿韩元(1100多万人民币)以上,纯利润推算在130亿韩元之上。

而成员个人能到手多少呢?这是一个分蛋糕的过程。首先,运营Wanna One的YMC娱乐要分走25%,负责发行的CJ E&M娱乐分走25%,剩下50%给到成员与各自的所属社按照比例再进行分配。如果和经纪公司五五分的话,每个人的结算金额大概1亿5千万韩元(87.5万人民币)。

可是如果本身在公司内部还有团体的话,这个份额还会降低。其中刚与CJ E&M娱乐签约的个人户金在奂能独享这个份额。而与之落差最大的,当属处于团体C位的姜丹尼尔。放送分量最多,通告最多,活动最多,一天休息不足两个小时的他,不仅需要和所属社对半,还要与团体分钱,最终到手3千750万韩元(约22万人民币)。

偶像团体:一份残酷且低保的职业

(Wanna One)

团体成员的个人活动收入同样记为团体收入的一部分,这种做法算的上是韩团的一个特色。尽管收入大幅度缩水,但Wanna One所创的利润是很多韩团五年、十年都达不到的程度。在韩发展五年之后,中国籍女团成员曹璐坦诚自己五年来零收入。在韩出道的前两年,王嘉尔自身的经济实力买不起一双看上眼的鞋子,甚至有女团出道后吃不起一餐韩牛。虽然说辞不乏夸张,但90%的偶像月收入在5000元人民币以下,实属正常。

企划能力强,常出大势团体的SM、JYP、YG等,在分成比例上各有各的招数。看了下列图表,基本就明白为什么海外市场,比如中国、日本,甚至欧美等市场是韩团乐意和急需开拓的。不仅个人份额占比高,而且海外的出场价码也常高于已经饱和的韩国本土市场。

(数据:左边是公司占比,右边是个人占比)

FNC娱乐甚至有一条明文规定,未达到损益平衡点的偶像团体是没有收入的,只能欠债。FNC旗下的女团AOA出道三年后,才领到了第一笔收入。红与不红,是残酷的生死线。出道没一年就夭折的韩团很多,《偶像练习生》中秦奋之前所在的韩团The Legend出道两年解散。

相比海外来讲,国内的环境要好很多。Nine Percent在活动的18个月内的分成比例,大致与Wanna One类似。满额的行程与最终的个人收入之间或许也成不了正比。而所有前期的人气积累,是为了将来解散后为各自团体和个人的发展铺路。

这个职业的天花板,太低

做偶像吃的是青春饭。这大概是多数人都认同的说法。职业的天花板因年龄摆了一道,无奈之后,遭遇瓶颈,唯有转型。东亚国家,尤其是日本、韩国,对偶像的要求是苛刻的,和歌手、演员比照起来,回报却是有限的。

据了解,韩国工薪阶层的年收入大概在20万至30万人民币之间。在很多大众的印象里,做偶像只要唱唱跳跳就能拿着很高的收入,这也是偶像在韩国被anti(反对)的重要原因之一。其实即便是韩流的领军人物少女时代,也是在七年合约到期之后,与公司续约时才开始有实质性上的获益。

在韩国江南区有房产,出入代步均是豪车,这几位姐姐做到了顶级偶像才有的待遇。但她们可能也感受到了偶像职业的瓶颈,在成军10年后纷纷有了各自的发展步调。转型做演员、成为solo歌手,她们在慢慢地调整,身份上的转换为未来留下更多的可能性。

偶像团体:一份残酷且低保的职业

(少女时代)

日本的壁垒更加难以击破,这是一个阶级固化的国家。在他们的演艺界体系里有明确的金字塔等级。最高层属于俳优(也就是演员),但也有三六九等之分。歌舞伎演员在顶端,次之是电影演员,然后是电视剧演员。随后的一大阶层是歌手,歌手之后是艺能人,艺能人下面是偶像。简而言之,一日为偶像,终身为偶像。

日本最大的偶像事务所杰尼斯,尽管旗下有木村拓哉、岚、KinKiKids、关8、V6、山下智久等在艺能、演戏、歌曲创作上均相当出挑的团体或个人,但他们的身份依然是偶像。如果不是因为90年代,木村拓哉风暴席卷整个东亚,SMAP(已解散)整个团体难以完成跨等级的一个跳跃。

偶像团体:一份残酷且低保的职业

(木村拓哉已成为日本文化符号的一部分)

要知道,90年代红得发紫时的木村拓哉,在杰尼斯拿的还是固定薪资,每个月15万日元(不到一万人民币)。木村带头要求涨薪,终于迎来了全员和公司间按分成拿钱的局面。涨薪之后,SMAP中木村拓哉和中居正广的收入直冲日本艺人收入榜的榜首。可不管怎样,观念的壁垒还是没有给更多偶像机会。

收入低、没保证、不被认可、观念壁垒、转型困惑,借着日韩偶像团体发展的困境,我们感知到,偶像团体的道路似乎是被光环掩盖下的一个空心,踽踽独行,同伴难觅。一再有媒体讲,2018年是中国偶像元年,选秀平台有了,打歌舞台正在准备,各公司的偶像团体也跃跃欲试。一切的叫衰,在蓬勃的中国市场面前稍显无力。中式的偶像团体能走到哪一步?要等时间,且看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