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装逼的艺术

论装逼的艺术

虽说装逼的群众基础十分广泛,但水平却参差不齐。会装的闪闪发光,不会装简直就像是自行脱光。为了解决装逼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促进装逼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这里总结几点历史上一些人装逼成败的经验教训,从中国故事中汲取中国智慧,古为今用,愿大家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装逼上也有充分体现,肯装、会装,装出水平、装出风格者,史不绝书、层出不穷。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精神,装逼时代孕育装逼精神。名士多如狗的魏晋南北朝,就是一个装逼精神深入人心、装逼事业蓬勃发展的时代。记录魏晋名士言行的段子集《世说新语》,堪称是一本全方位装逼大全。

《世说新语》中最著名的装逼段子,与东晋宰相谢安有关: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这个段子曾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很多人都熟悉。在东晋可能面临灭顶之灾的淝水之战中,谢安的侄子谢玄率军以少胜多,给东晋政权又续了一命。大胜利消息传来,身为宰相的谢安,正与人下棋。看完捷报,谢安居然啥反应没有,接着下棋。对面下棋的可忍不住了,问战况如何,谢安才淡淡来一句“小儿辈大破贼”。

论装逼的艺术

学生时代班上总有那么一两个装逼犯,每次考完问他怎样,“哎呀不行,又考砸了”。卷子一发下来,MMP他又是前三。谢安这个段子,很有点这么个意思。

不过,如果故事到此为止,也许谢安真是淡定啊。

但是,这个时候总会有“但是”,《世说新语》并没有把故事讲完。《晋书·列传第四十九》记载谢安生平,叙述此事时,后面还有一个“彩蛋”:“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谢安表面上虽然云淡风轻,心里那个狂喜啊,下完棋过门槛时,鞋底的木齿碰断了都没察觉。

这个B装得,只能送谢安一个大写的“服”!

从这个段子中,可以看出装逼的一条基本法则,那就是一定要凸显自己与众不同。大家都高兴你偏不高兴,大家都悲伤你偏不悲伤,大家拿起雪花勇闯天涯就吹瓶你偏要来杯巴伐利亚黑啤慢慢品,大家见面就聊收入多少家里几口人你偏问“史书分几种体例”,顿时就传递出“我们不一样”的信息了不是?

东晋高门,“王谢”并称。跟谢安差不多同时代的“书圣”王羲之,在《世说新语》中也有个著名段子,就是“东床快婿”的典故: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太傅郗鉴派人送信给丞相王导,想在王家找个女婿。王导让来人自己去东厢挑选。送信人回来向郗鉴汇报:“王家子弟都挺好,听说是来找女婿的,个个都表现得很庄重。只有一个人敞着肚皮在床上躺着,就像没听到这回事。”郗鉴一听,“就这个敞肚皮躺着的好”,女儿就嫁给他。这个人就是王羲之。

论装逼的艺术

大名士就是不同凡响,一个“葛优躺”,躺出一个老婆来。看看你们自己,去女友家又是名烟又是名酒又是保健品,哄了岳父哄丈母娘。王羲之就完全不甩这一套嘛。

不过,王羲之这个段子自有其背景。抛开琅琊王氏是顶级豪门不说,当时的时代风气、潮流时尚,就是推崇襟怀洒脱、凡事不走心。你在机关上了一年班,结果自己是什么岗位、领导叫什么名字、每天几点钟打卡都不知道,那才叫“体任自然”“不以俗务膺心”;你要是每天吭哧吭哧大半夜还在对着电脑写什么“深入学习贯彻”“认真抓好落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查考核”,那就俗了。

王羲之这么坦腹一卧,看似很不讲究,其实正是走在潮流前线、时尚前沿。这告诉我们装逼的第二条基本法则,那就是一定要深刻领会时代精神,精准把握舆论走向。要做到时代呼唤什么就装什么,群众拥护什么就干什么,让装逼的思想和行动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与群众需求无缝对接。

所以,未婚男青年们去女友家,名烟名酒保健品,该买还得买。

装逼一事,可大可小,宜雅宜俗,既可装于江湖之远,又可装于庙堂之高。汉魏换代之际,魏文帝曹丕在禅让一事上就狠狠地装了一回。

论装逼的艺术

帝位禅让,朝代更替,是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曹家父子对帝位的心思,汉献帝很清楚。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丞相、魏王的位子。没多久,汉献帝就下诏给曹丕,表示“当初我们家不行了,天下大乱,多亏你爸英明神武,保住了汉室宗庙。你继承你爸的事业,干得不错,现在我把皇位让给你吧”。群臣也纷纷劝进。

曹丕等的就是这一天啊。可是,这时候他要开始装逼了,表示自己一点也不想当皇帝,你们都来劝进,不是显得我很不仗义嘛。“别劝我,你们千万别劝我。”

领导这么说,那是高风亮节,咱们该劝还得劝啊。汉帝继续下诏,群臣继续劝进,如此反复五次,曹丕才“勉为其难”地答应接受帝位:你看,不是我要当这个皇帝,是天子、百官和万民非要我当嘛。

曹丕在禅让时装的这一出,就此成为经典曲目,被称为“汉魏故事”。以后魏晋禅让、南朝宋齐梁陈之间的禅让,以至隋唐禅让,大家都有样学样,一定要再三再四推辞,方肯接受。

但是,后世有个人在这么装的时候,却玩砸了。清太宗皇太极暴毙时,还没指定继承人。当时,皇位的竞争者主要有两人:一个是皇太极长子豪格,另一个是皇太极的弟弟马锦涛,哦不,是多尔衮。豪格是先帝长子,军功素著,在八旗中拥有四旗的支持,本有相当优势。就在大家讨论帝位继承人时,豪格忽然曹丕附体,“高风亮节”了一下,表示自己“福少德薄,非所堪当”。这下坏了,多尔衮何等老辣,立即抓住机会搅乱局势,博弈的结果,是豪格和多尔衮都退出,由皇太极幼子福临,也就是后来的顺治来继承帝位。

豪格的教训告诉我们,装逼这个事,既要尽力而为,更要量力而行。没有那个实力控制局势,就不要强装;在不该装、不能装的场合,就是要旗帜鲜明亮出态度,做到理直气壮、当仁不让。后来,豪格的支持者就对他说,我们当初想挺你的,是你太谦让,压不住场子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