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瑞幸咖啡起诉的星巴克冤不冤?

上周商业市场上最大的新闻,本应该是瑞幸咖啡(luckin coffee)拟起诉星巴克。万万没想到的是竟然被某想两年前的一桩旧事给淹没了。心疼瑞幸咖啡的公关团队一秒钟...有“网红新零售咖啡品牌”之称的瑞幸咖啡5月15日发布一份致星巴克的公开信,指星巴克涉嫌违反《反垄断法》第十四条和第十七条的有关规定,拟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并同时向反垄断执法机构进行投诉。


被瑞幸咖啡起诉的星巴克冤不冤?

当天下午,瑞幸咖啡在北京召开媒体发布会。瑞幸咖啡负责人控诉,星巴克与很多物业签订的合同中存在排他性条款,很多物业表示前期已与星巴克签订了排他性租赁合同,虽然还有闲置铺位,但也无法租赁。而排他对象既包括国内外大大小小的数十家咖啡连锁品牌,还包括咖啡占营业收入30%以上的店铺,甚至名称与“咖啡”字样相关的任何商家。瑞幸咖啡还揭露,星巴克对其供应商伙伴频繁施压要求站队。
被瑞幸咖啡起诉的星巴克冤不冤?

据介绍,瑞幸咖啡的很多供应商与星巴克的供应商相重合,近期已有多家机器设备、包装包材、食品原料的供应商反馈,星巴克要求他们站队并停止向瑞幸咖啡继续供货。目前,瑞幸咖啡已接到部分合作伙伴将要停止供货的通知。对瑞幸咖啡的控诉,星巴克没有像某想那样予以正面回应,只淡淡道“我们无意参与其他品牌的市场炒作。我们欢迎有序竞争,彼此促进,不断创新,持续提升品质和服务,为中国消费者创造真正的价值。
被瑞幸咖啡起诉的星巴克冤不冤?

”星巴克的意思很简单:瑞幸咖啡在碰瓷儿,在进行市场炒作。的确,通过“碰瓷儿”行业老大进行自我市场宣传早已是商场上各路诸侯惯用的套路。比如某米、某星、某为,都喜欢通过碰瓷某水果来寻找自我存在感。不知不觉中,几千万乃至上亿元的广告费就这么省下了。但除了碰瓷之外,瑞幸咖啡这次起诉星巴克,真的是无中生有吗?
被瑞幸咖啡起诉的星巴克冤不冤?

星巴克的回应完全绕开了瑞幸指控的两条罪状,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确有其事呢?否则,星巴克应该和某想一样指出事实并霸气的回应:我们将对造谣者保留法律追究权利才正常嘛。据说,瑞幸咖啡的委托律师李中圣手里已然掌握该案铁证:星巴克严辞要求商户租铺签订的排他协议。根据《反垄断法》第十四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与交易相对人订立排他性的“独家购买”协议;第十七条规定,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没有正当理由不得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自己进行交易。


被瑞幸咖啡起诉的星巴克冤不冤?

根据市场调查机构欧睿国际的统计数据,在2016年和2017年两个最近的年度里,星巴克在中国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份额,是57.5%和58.6%;在连锁咖啡馆服务的市场中,其份额更是高达78.8%和80.7%。按照《反垄断法》的第十九条规定,一个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二分之一的,可推定其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如此看来,瑞幸咖啡对星巴克的起诉绝不是简单的碰瓷,也是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之举。从另一个角度看,瑞幸咖啡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仅半年时间左右,瑞幸咖啡的门店布局已达525家。这个数字,已经超越了Costa11年来在中国开店的总和,而踏入中国市场19年的星巴克目前在中国也只有3000多家门店。为了快速发展,提高品牌知名度,瑞幸咖啡先后斥资请汤唯和张震代言;而作为茶饮的本质,在招聘咖啡师上,瑞幸也从不吝啬,此前曾有报道称,瑞幸咖啡以三倍价格“挖角“星巴克员工。这种运营策略的烧钱程度是可想而知的。但就在这个发展的关键阶段,瑞幸咖啡遭遇到了星巴克的围追堵截:“星巴克要求其供应商站队并停止向瑞幸咖啡继续供货。


被瑞幸咖啡起诉的星巴克冤不冤?

目前,瑞幸咖啡已接到部分合作伙伴将要停止供货的通知。”于此同时,门店扩张又受到星巴克排他条款影响。如果这都是真的,假设我是瑞幸创始人,我也会起诉星巴克。而且这几年我还有一个感觉,就是星巴克有些不思进取。我指的不是运营策略,而是咖啡品质。这也难怪。

2017财年,星巴克在全球业绩低迷的情况下在中国的营收却上升了30%。在中国的咖啡市场上,似乎总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而一旦占据了市场支配地位以后,借助规模化优势星巴克只需不断的在中国扩张其门店,就能获得不菲的业绩回报。如果再加上“排他协议”,使咖啡消费者在特定商圈中别无其它选择,星巴克几乎就可以躺着赚钱了。所以站在一个普通咖啡爱好者的立场上,虽然对于一个才成立5个月的新生品牌谈不上喜爱,但我也支持瑞幸咖啡起诉星巴克。看看作为国产咖啡新晋品牌的瑞幸,是否真的可以搅乱这个已经似乎是一潭死水的中国咖啡市场。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